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诗词教学“美”谈

时间:2024-05-07

王明红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文质兼美的诗歌,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的美。

一、感受意象美

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不以言说,而以“象”说,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诗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意象的呈现来实现。含蓄蕴藉是中国诗词的一大特色,也是人们欣赏诗词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体验。教学中主要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理解来达成目标,这是让学生认识“蕴藉之美”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然而有些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蕴藉。如“月”这一意象可以抒发相思和离别之苦,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可以表达无奈苦闷之情,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月还可以烘托悠闲自在,旷达潇洒的心情,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月还可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诗人将月融于不同的思想感情中,使相同的意象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字、词中所含意象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蕴藉之美”,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朱光潜语),相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要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得领悟意象之美。

二、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有的美学范畴,也是诗歌美学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审美范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我们也常常用“诗的意境”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优美。诗的意境往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

欣赏诗歌时借助诗歌的排行、跳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组合出一幅幅画面,这时我们就能比较贴切地体会诗人在彼时彼地的处境与心情,从而进一步体味诗歌的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的空山、新雨、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淡月在诗歌的排行与跳跃中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冽的山泉,竹林里阵阵欢声笑语,荷花中缓缓穿过的渔舟。这纯洁美好的图景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澄澈空明的内心,体味到诗中质朴明净的意境。

意境作为我国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概念,既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审美经验的概括。它是“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神与我游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是作品中的思想情趣和具体形象所构成的完美生动的艺术画面”。可以说,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是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品味情感美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和生命。叶嘉莹先生曾说古诗词“洋溢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在阅读古诗词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真挚情感,汲取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养料。

古诗词中很多抒发了赞美祖国美丽江山的情感。如“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学习,可以让祖国的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着爱和激情。

古诗词有很多表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美。学习屈原《离骚》,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杜甫的《春望》,懂得诗人由“春望”而生情,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感情,含蓄地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岳飞的《满江红》要求学生领会“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含义是欲光复国土,实现统一大业;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映照诗人正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还有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等,这些诗词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愛国主义情感。

如何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路出发去赏析古诗词之精美,品味其情感意蕴?

首先是注重诵读。

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跟着感觉走,应该踏踏实实地以文本为基础。对待文本的态度上,最基本的方法是从“诵读”入手,接近文本。中国古典诗词是以兴发感动的作用为诗歌美感之主要特质的,而这种美感的由来则与中国吟诵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益于学习者整体感知、大体理解作品,正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大量的反复的含英咀华中,学生才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感悟到数千年来锤炼的汉字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实现对诗的审美理解和总体把握,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其次是提倡对话和体验。

对话不仅能体现学生问和师生间的和谐平等,而且能体现为师生和文本、作者间的平等。古诗词的教学应重视阅读过程中作者和作品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潜移默化功能,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融入作品的情境中去。以对话方式来设计教学流程,可以改变“逐句分析”的状况,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生成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空间,而体验式阅读就是使同学的思想、意志、行为受到尊重。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联系作品背景和体会本意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由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甚至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古诗词充满着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能用审美的方式感受古诗词的美,还能得到精神的洗礼,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