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课本,积累写作材料

时间:2024-05-07

卢 燕

【摘 要】:高考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迁移,所以课本是基础,我们要充分立足课本,为写作积累材料。课本选取的散文名篇有丰富、精美的语言素材,一些议论文名篇还有可供模仿的篇章结构。同时,课本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只有重视课文,并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用好课文,才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为适应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打下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本 写作 积累 素材

现在的高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很少原原本本地出书本里面的题目,而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实现考查目的,语文更是如此。基于这一点,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语文课本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事实上,课本是基础,是很多专家共同研究的结果,如果学生真正对课本十分熟悉,有很深刻的理解,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关键是怎样使用教材。

笔者对语文课本感受最深的就是可以从里面获得很多有关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把课本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那么就会有所收获。下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课文里有生动、精美的语言素材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文采部分也要求: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获得发展等级分,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课本里就有很多名篇佳作,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这些文章可给学生提供生动、精美的语言素材。如《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用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顿然生辉。又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从句式上看,这里运用了整齐的对称句式,富有节奏美、音律美,而且精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感觉与兴趣。可见,课文提供的语言样式,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能模仿的。我们常常感叹学生语言贫乏,便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积累作文资料。当然,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很好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学生的学业负担重,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积累语言材料,因此,积累较少。如果我们能用好课本,培养学生善于从课本中发现、模仿、运用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的语感就不愁培养不起来,学生也就可以在课文学习的同时积累比较多的写作素材。

二、课文里有可供模仿的篇章结构

高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很多都适合写议论文这种体裁,而对于刚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如何谋篇布局,使得行文思路清晰,则是一个难题。课标要求书面表达要做到“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一篇文章的逻辑性确实很重要。思路不清晰的文章就好比枝干折断的树木、梁檩断裂的房屋,无法立起来。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议论文的这些典型结构,课文都提供了范例。例如《六国论》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第三段分别围绕这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除此之外,我们的学生平常写作的时候经常是举了一个例子,没有过渡,没有分析,就又另起一段举另外一个例子,这就构成了一个论点加几个例子,没有过渡句、过渡段的架空式的议论文结构。金开诚的《漫话清高》在运用过渡句方面比较有特色,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效仿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

三、课文里有丰富的写作素材

笔者所教学的对象是县级重点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来自农村,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多,议论文写作时经常用的就是这几个例子——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一千多次才取得成功;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著地为文学而战等。有时不免显得牵强附会。其实,课文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积累很多写作的素材。

在讲授《失街亭》这篇课文时,笔者出了一道讨论题:以失街亭这个故事以及马谡、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作为论据,能证明哪些观点?学生很积极地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马谡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纸上谈兵,死搬教条,否则会失败”、“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等观点;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以及“领导者在关键时刻要果断坚决,用人不能讲情面,否则会造成被动”等观点。可见,如果立足课文,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由此可见,课本中有丰富的可供学生使用的写作资料,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学好课文,用好课本,做好有关的积累工作。

在平常的积累当中,让学生除了对课文里的名言警句、经典事件、典型人物作好分类整理,还要进行深加工。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应指导学生把课内素材积累与观点引发结合起来,构建有关课文内容的论据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基于这一点,我们指导学生把课内素材积累与观点引发结合起来。在一次讲评作文的时候,以《勾践灭吴》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写作的素材:①从勾践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的角度:为了事情的成功,勇于承受挫折、痛苦,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②从勾践灭吴的史实的角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重视“民”的作用,才能成就大事业。③从伍子胥直言劝夫差不可接受吴国的议和的角度:伍子胥忠心为国,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谏词直陈利害,铮铮有声。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分析方法,对1-4册的课文进行思考,并从不同角度提炼出相关的观点。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积累了素材,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对教材内论据材料的处理,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表述要有分寸、阐发要到位。

总之,要写好一篇作文,不能仅凭一日一时的功夫,而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课本材料的积累。不仅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材料,还应从各科的学习中积累收集材料,做一个有心人,就不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我们只有重视课文,并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用好课文,才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为其适应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打下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卢燕,广西容县高中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