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信客教国文从容不迫,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超强的语文能力以及深广的人文情怀。丰富的积累使他教课绘声绘色;超强的语文能力使他教课从容不迫;深广的人文情怀使他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信客的语文素养及其职业操守值得今天的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借鉴。
【关键词】信客职业 素养人文 品格教师 启发
《信客》(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人物散文,文中讲述了两代信客的故事,其中第二代信客是作者重点刻画的对象。他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仰,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重。文章末尾几段文字颇耐人寻味: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个小学,采用新式教材。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文段中的信客就是散文中重点刻画的第二代信客。他从一名老信客手中接过一副挑着乡人“生死祸福的重担”,不远千里,辛苦奔走于城乡之间,几十年如一日替天各一方的亲人忠实地传递着生死悲欢的音讯。赋闲之后,受聘任教,从一名信客转型为一位教师,又从一位优秀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校长,成为这所学校的主心骨。
掩卷深思,信客角色的成功转型给人以许多启示。笔者以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眼光审读这段文字,从中发现信客的职业素养对当代语文教师的启示或许更为深刻,“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那么,信客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的品质呢?
一、丰富的知识积累
这里所说的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自然与社会知识,这是信客讲课绘声绘色的重要原因。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只有投身于广阔的社会中,用眼睛捕捉大千世界的缤纷生活,用心灵感受人生路上的风雨冷暖,才能成材,才能博识,才会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信客本来“识字不多”,更没有读过万卷书,但他几十年跋山涉水,游历各处,往返于繁华城市与僻远乡村之间,山川平原、小桥人家、自然界的风景名胜,大千社会的风土人情,他都了然于目,厚积于胸,可以说他读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部大书,完成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们最缺乏也最想获得的。此外,信客“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知识的迅速更新使得他能始终站在知识的最前沿,因此他的知识素养和实际文化水平远非一般教师可比。在实际教学中,他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的课比空洞的说教和干巴巴的讲解不知要生动多少倍,怎能不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怎会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从“大家都想到了信客”一句中的“都”字,既可见人们对信客教学能力的信任,也暗示了人们对某种教育理念的认同。
信客没有让大家失望。
其实,现实社会中诸如信客“自学成才”的现象层出不穷,当代享誉语文教育界的特级教师如钱梦龙、魏书生、唐江澎等都不是科班出身,有的甚至没上过高中,但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终成一代教育大家,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吗?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之发达,信息渠道之畅通,早非信客时代可比。教师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天下大事,遍览世间万物。当代语文教师应心系教育,放眼天下,用心阅读自然与社会这两部大书,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将社会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死啃书本,摒弃照本宣科,远离僵化保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并接受你的教学方式,才能在你的带领下走出知识的象牙塔,走进广阔的人生天地。
二、超强的语文能力
由于职业的需要,信客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不自觉中从事着和语文相关的工作。替别人捎口信,他要认真听懂捎信人的意思,确保在传递中不出现误差;回到家乡,他要向老信客讲述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同乡人客死他乡,他要“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并忙着“安慰张罗”,这些对语言表达的要求颇高。更为难得的是,信客常年代人写信,很好地锻炼了文字写作能力;而一次次代人读信则使自己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作为语文教学核心能力的听、说、读、写都在信客身上得到强化和统一,因此,教起国文来自然也就从容不迫了。需要注意的是,信客的读和写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状态下完成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代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对象各不相同,要考虑人物的身份地位,要注意人称的合理变化,要斟酌事情的轻重缓急,要力求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有时还须根据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可谓不低。为此,他“经常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思过程啊!而代人读信,同样要注意写信人与听信人的身份、关系、知识水平,要读出应有的语速、感情和语气,要把书面语读得尽可能明白晓畅,有时甚至还要根据听信人的反应作出适当调整。总之,要让写信人的意思和感情准确无误而又非常得体地传达给听信人。有了这样的读写能力,教起小学的国文来,当然是小菜一碟了。
反观我们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教学之外,每年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功夫又有多少呢?许多教师一年下来,除了教材之外难得认真地读一本书,评起学生作文来头头是道,但就是“述而不作”。教师长期疏于读写,读写能力原本就低的得不到提高,读写水平原本较高的日渐下降。教师的读写水平不高,应有的示范作用无从体现,又怎能指望学生在读写方面有所提高呢?当我们埋怨学生的读写能力“一代不如一代”的时候,是否应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的读写能力是不是也逐渐退化了呢?古语云: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勤于读书,笔耕不辍,才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担负起指导学生读写的重任。否则,真的会“师不必贤于弟子”了。
三、深广的人文内涵
信客身上有许多普通人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他诚实守信,因为他深深明白,“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信条,是老信客留给他的血泪教训;他责任心强,因为他“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他宽容大度,原谅了严重冒犯过他的同乡,村里妇人对他的憎恨与呵斥,他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真正做到了“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外,信客的洞察世故、体谅他人、甘守清贫等都是难得的品质,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这些,体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教师深广的人文内涵。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双翼,缺一不可,而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广的人文内涵则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要想充分发掘出教材里的人文因素,给学生施加良好的人文影响,教师自己首先应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文素养的人,否则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就很难落实到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信客在这两方面做到了很好的统一。深广的人文内涵不能不说是信客赢得人们广泛尊重的重要因素。
总之,信客的成功转型不是偶然的,是他在知识能力与人文精神方面吐故纳新、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他积极顺应环境、努力进取的结果。他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品格值得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作者简介:孙自见,江苏省沛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