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郭仁玲
【摘要】本文就李清照词作主题进行解读,揭示“愁”是其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论述“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即用“愁”作词眼,巧选意象体现愁,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
【关键词】愁;主题解读;李清照词作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作,《漱玉词》所收70多首词作,几乎篇篇佳美。李清照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美满生活,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同丈夫的相思离别之情,风格清新明丽;后期词作主要写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的悲苦心情,风格沉郁凄怆。我通读其词作,结合自己近20年的教学教研体验,不难发现,无论其前期词作,还是后期词作,“愁”都是其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这一主题“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又如何解读呢?
一、用“愁”作词眼
古人讲究炼字炼句,“词眼”是一首词中最精练传神、最表情达意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李清照尤其注意选用词眼,借助词眼体现其内心的情感。《漱玉词》中用“愁”作词眼的词不在少数,这里仅举几例:
前期作品,如《一剪梅》写思念新婚不久远行的丈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种“相思闲愁”,思念是苦涩的,无法消除的,但这种“相思闲愁”是可以消解的,夫妻相见,即可消除,因而这种“愁”是幸福甜蜜的,“愁”是全词的词眼。类似词作《醉花阴》写重阳节思念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愁”是词眼,因“愁”而“瘦”,“瘦”是对词眼形象化、具体化的描绘,归结了全词的情谊。生活在亲情和爱情阳光沐浴下的李清照,是惬意悠闲的,因而其前期词作中的夫妻离别之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是幸福的可以忍耐的“生离之愁”。
后期词作中也不乏用“愁”作词眼的作品,如《声声慢》浓缩了词人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结尾的“愁”字渗透血泪巨痛,是全词的词眼,一个“愁”字把词人的愁情推向了最高峰。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类似词作《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全词词眼,愁之深之重,用船难载,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深沉哀痛。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文物流失的惨痛遭遇,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以至“物是人非事事休”。因而后期词作的忧愁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是一种“死别(别国别家别夫)之恨”,甚至是“悼亡之悲”。
对于李清照词作中“愁”这一词眼,前后期作品中“愁”的份量是不同的,解读其词作时应特别注意区分。词人巧用词眼,我们鉴赏时应巧抓这一词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巧妙解读其词作的思想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
二、巧选意象体现愁
意象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词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词人大多借助意象表达主观情意。李清照是一位意象选择高手,她善于锤炼语言,巧选意象,物我合一,或移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用意象传递着内心的情感。词人在不同时期因不同心境而选用了不同意象。
前期作品所选意象大多明快、清新,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嗅青梅”这一细节写出她少女时见了一位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偷偷看的动作,刻画了一位天真纯洁而又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梅”这一意象象征高洁,“青梅”恰恰表现了少女的纯情高洁。两首《如梦令》中分别用“藕花”“鸥鹭”“海棠”“绿肥红瘦”,这里“藕花”即莲花,象征高洁;“鸥鹭”是两种鸟,象征自由;“海棠”花落,表达惜春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绿”象征希望、活力;“红”象征热情奔放、青春。这些鲜艳活泼的意象,表达了少女、少妇的纯洁愉悦之情和对自然及美好事物的热爱。这些意象和词人前期心境吻合,情景交融,表现了贵族少女、少妇的悠闲、惬意的情调。前期作品中虽有灰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写相思之愁,但读后也不会让人感到心痛,如《醉花阴》中用了“浓云”、“酒”、“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营造的是一种令人黯然神伤的意境,让人感到寂寞难耐,但毕竟是“生离之愁”,暗含相见的希望和欢悦。
后期作品所选意象大多是灰暗、低沉、冷色调的,如《声声慢》中选取了“淡酒”“急风”“黄花”“梧桐”“细雨”等,这里用“酒”写愁情;“急风”即猛烈的秋风,表示作乱、惆怅之意;“黄花”指菊花,象征傲霜、高洁、脱俗;“梧桐”与“芭蕉”差不多,夜雨梧桐(芭蕉)表示凄苦之音。这些意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营造了凄清的意境,与词人晚年的痛苦遭遇和愁苦心境相吻合,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达了人物深沉的凄苦之情。同期类似作品《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里用了“故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酒”等意象;《永遇乐》中“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又用“染柳”、“浓烟”、“梅(《梅花落》是幽怨的曲子)”、“怨笛”等意象,它们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凄苦孤寂的心境。这些意象和词人后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心境相吻合,寓情于景,恰切地表达了词人凄苦的心情,准确地传达出“愁”这一主题。
词人巧选意象,还体现在即使同一意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寓意也不同。如“雁”这一意象都写愁,但寓意有区别。在早期作品《一剪梅》中出现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后期作品《声声慢》中也用了这一意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同一意象“雁”,在前期作品中寓意是对丈夫的思念、幸福甜蜜的离愁,后期作品中则是羁旅伤感、沉痛的家国之思、亡夫之痛、悼亡之悲,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前后期作品中均出现的“黄花”、“西风”、“西楼”、“月”等意象,情况与雁相同。对于不同意象,解读时要注意区别对待,把握其准确的寓意。对于同一意象,更应联系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作出不同的解读,体会不同的寓意和寓意中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准确体会词人情感。
三、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
联想和想像是诗词艺术的翅膀,词人正是凭借这翅膀凌空翱翔,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联想与想像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读者凭借它填补诗(词)人留下的空白,再造艺术形象。无论诗词创作或鉴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李清照特别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情。
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她的许多婉约词给人们留下了她贵族女子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印象,“愁”几乎成了她作品的主题。她的婉约词中也体现了她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由流寓地临安(今杭州)的元宵节联想到当年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元宵节,想像再现当时盛况,今昔对比,抒发难以遏制的凄苦忧愤之情。
但她也有豪放诗,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由现实联想到古代,借古讽今,讽刺赵构集团不肯北上,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慷慨沉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更有豪放词,如后期作品《渔家傲》写梦游太空的情景,表现了她丰富大胆的想像力。开头两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由银河联想到地面上的河流,进而想像许多星星在银河中运转,像许多小帆船在河流中航行,与李贺《天上谣》中的诗句“天河夜转飘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虽为化用,更是想象奇特,描绘了大鹏鸟冲天而起,搏击长空的雄伟形象,表现了对大鹏的钦佩敬仰之情,借以表现词人昂扬向上的精神。虚无缥缈的仙山,是理想境界的象征,表明她不甘消沉,仍然抱有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无力回天,怀才不遇,把理想寄托于仙境,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也是国破、家亡、夫死之恨的体现,这种“愁”是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表现的。正因为词人善用联想和想像,才使本词意境开阔,豪迈悲壮,富于想像而又有所寄托,表现了她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和词的另一风格,这一点与其诗《夏日绝句》有同样情怀。梁启超评价此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词人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我们解读其词,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像,与词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丰富词人塑造的形象,体会词人“愁”的情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