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凌云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实践调研,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构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提出“四个立足”的具体实施路径,实现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有效衔接,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新思路,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保教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四个立足 幼儿保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4-0103-06
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自2021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并要求在中职阶段加快培养实践能力更强的保育专业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保教人才的需求。但是,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均未出台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标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高质量发展专业、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开设并建设好幼儿保育专业需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师)与联合办学点凌云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凌云职校)合作,联合实行“3+2”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依托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通过现状调查和实践研究,探索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职业院校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提供借鉴和示范,对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保教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立足现状调研,明确发展方向
本研究分别采用网络“问卷星”、实地访谈、个案分析和德尔菲专家调查等方式,就社会保育人才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广西64所中职学校新设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南宁市第三幼儿园、广西青牙贝贝托幼园等155名广西托幼机构园长对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认识展开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保育专业课程体系,能逐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保育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质量保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保育服务行业人才严重缺乏,高素质保育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指出,当前我国0—3岁婴幼儿有4 200万左右,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供给仅为5.50%左右,供需缺口很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会求职“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保育员排名第80位。另,据笔者对155名广西托幼机构园长的调查显示,有计划招收幼儿保育专业毕业生的托幼机构超过75.00%。以百色市为例,2019年百色市共有托幼机构2 000多所,如今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急需大量保育服务专业人才。
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密集出台系列改革措施。例如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关于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通知》,首次对托育提出明确要求,计划到2025年,将0—3岁婴幼儿的入托数量由每千人1.8个提升到4.5个,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同时宣布自2019年起将保育教师和婴幼儿比率逐渐扩大到1∶7。2019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婴幼儿保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婴幼儿保育服务标准体系。由此可见,幼儿保育专业的创设,顺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尽快改善保教师资的现有格局,解决高素质保教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提高保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各类职业院校均面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课程改革、拓宽发展空间等现实问题。据悉,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模庞大,2022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7 201所、高职院校1 489所,占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规模急速扩张,部分学校仓促招生,低水平低质量办学问题突出,深受用人单位诟病。随着国家新政策颁布,2021年广西64所中职学校新设幼儿保育专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与就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学历提升脱节;二是课程设置不全面,课程内容重复,理论课多实践操作少,与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三是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陈旧,专业教材缺少、名師指导和师资培训机会少、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低等;四是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缺少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难以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范办学。为此,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保育课程改革、提高保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衔接贯通、解决当前优质保教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三)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保育专业课程体系,能畅通学生学历提升渠道,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从终身教育视角出发,致力畅通中、专、本科职业教育学历提升渠道,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正如2021年5月1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基础在中职,要完善一体化职业学校体系。”中职教育成为众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起点,学生或家长已普遍改变“就业为导向”的成长路径,更多选择通过中职学校再对口升学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提升学历,升学成为当前中职毕业生的主要选择。64所中职学校调查结果显示,幼儿保育专业(含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毕业后升学率在51%—90%的共34所,占53.13%;50%及以下的共21所,占32.81%。凌云职校落实职业教育智力扶贫惠民政策,中职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021年幼儿保育专业(含原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210人全部升入大专学习,升学率100%。广西其他中职学校升学率也在逐年提高。据悉,2022年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和本科继续学习,在这样的政策引导和社会需求影响下,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仅是响应国家职业发展号召,更是为有意愿和符合条件的学生打通了学历提升渠道,为每名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外,由于幼儿保育专业是新兴专业,相关研究非常少,实践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对实践一线的保育师、育婴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和亲子咨询师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幼儿保育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有效实践模式。
二、立足五年一贯制,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课程体系
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培养,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形式。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联合实行“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按“3+2”学制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在凌云职校接受三年的幼儿保育专業学习后,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再进入广西幼师接受两年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即把幼儿保育课程体系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保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解决开设哪些课程、如何进行课程实施、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如何开展课程评价以及如何建设教师队伍等问题。
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高度重视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和幼儿保育专业办学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先后依托知名行业专家、高校专家、校领导、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组建了幼儿保育专业筹建领导小组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联考样题和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不断加强两校联合办学的组织、协调与质量管理,为高效开展研究工作以及提高保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经过两年深度合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模式的衔接以及教学评价的衔接。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
在职业教育中,中职与高职的层次划分,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之处,如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等特点。中高职衔接是中高职层次人才规格定位的核心问题,需要通过课程衔接来实现。中职阶段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为重点培养技能型保育人才,突出基础性作用和实用性原则,核心课程设计突出保育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拓展课程突出对早期教育和多元教育方向的初步认知和体验。同时,还需充分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两个方面的需求,从第五学期开始分流,就业学生参加实习实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更好适应社会;升学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实现与升学专业需求衔接。高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为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突出幼儿教师关键能力培养,专科阶段重点是实践性课程和必备核心能力培养,以及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体验感知,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为此,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有所侧重: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需求对接,筛选和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和专业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以保育师岗位为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明确指出,保育师是在保育机构及其他保育场所中从事婴幼儿生活照料、安全照护、营养喂养和早期发展工作的人员。职业技能从一级到五级,共分为五个等级;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照料、安全健康管理、环境创设、早期学习支持和合作共育等;职业能力需求包括婴幼儿一日生活安排与照料能力、安全健康管理能力、早期学习支持能力、家长工作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如表1所示)。
以升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的递进性,根据对应的职业类别,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核心课程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有效衔接(如表2所示),为学生提升学历做好准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检验后,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难点,只有课程层次衔接问题解决了,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内容的衔接。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1+X”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新需求,设置注重文化素质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构建了“中职固基础、高职固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模块组合,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解决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以中职教育为基础,以高职教育为延伸、拓展和深化,推动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贯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程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等16门;选修课程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指导等4门。
2.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最基本的要求,课程内容需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重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等6门;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婴幼儿生活活动保育、婴幼儿学习活动保育和婴幼儿玩教具制作等18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保育师基础知识、保育师技能技巧、故事讲述与绘本阅读等16门。
3.教育实践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具有“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特色。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包括教育见习、认识实习、岗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如表3所示)。
(三)教学模式的衔接
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基于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和合作性。例如,针对中职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和渴望自我表现,但课堂组织性差、难管难教等特点,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课前教师先提出学习主题,由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制作汇报课件;课堂授课时学生分组汇报并接受提问,汇报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和小结。这种方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依托技能竞赛和节目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是有效促进中高职衔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例如,凌云职校由学科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演”班级汇报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使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内在驱动力。如此以演促教、以赛促学,让每名学生都有锻炼机会,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衔接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广西幼师与凌云职校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让学生参与评价,如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通过对接或引入行业、教育部门和社会等第三方考核评价体系来辅助教学的成效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可度和竞争力。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除常规课程内容评价外,还重点突出实践技能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采用技能竞赛、演讲、答辩、作品展示、调查总结以及实践汇报等评价方式,有职业資格证书考试的科目,则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也有将评价标准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考核评价,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立足专兼结合,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为了适应中高职教学衔接的需要,广西幼师和凌云职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四个重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重视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两校遵循“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原则,着力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除了专任教师,两校选聘既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与实践指导能力的托幼机构园长、特级教师和一线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授课和实践活动指导等工作。
(二)重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两校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校本培训、脱产进修、挂职锻炼和远程教育等活动,逐渐提升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凌云职校注重校本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采用“传、帮、带”和“三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的培养方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邀请广西幼师等学校的专家示范指导,逐渐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重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两校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构建“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五级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反思、自我实践和专业交流,逐步实现从专业到专家、行家的成长。例如凌云职校借助“1+X”保育员资格证考试试点单位的优势,鼓励专任教师获取保育师、育婴师和健康管理师等高级技能资格证书。2019和2020年,即将担任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的28名专任教师全部考取了保育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重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保育专业是新设专业,可借鉴的专业教材非常少。广西幼师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经验丰富的优势,带领凌云职校教师积极参与东北师范大学幼儿保育专业教材系列开发,共同编写核心保育专业教材,为培养保育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两年来,该校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婴幼儿安全照护》《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婴幼儿健康教育》《婴幼儿艺术基础》和《家园社合作共育》等6本专业核心教材,其中《婴幼儿安全照护》和《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获得2022年自治区教育厅“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立项。
四、立足校企合作,建设双环境双导师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将专业教学和教育实训有机结合,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与仿真实训的需要,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广西幼师与凌云职校重视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双环境双导师的实践教学基地。
(一)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凌云职校根据幼儿保育专业发展需求,参照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对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和完善,除了原有的感觉统合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室、手工制作实训室、书法绘画实训室、普通话测试实训室、电钢琴室、舞蹈形体训练室、声乐室和技能汇报演出舞台,增加了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婴幼儿行为观察实训室和托育园所仿真活动室等,更新了一批实训室设备,为提高实训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巩固并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能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凌云职校重视对校外实践基地的规范管理,在原来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具体做法有:一是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该校与凌云县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等4所县直属公办幼儿园以及凌云县宝宝乐托儿所、爱心婴幼儿保教中心等20多所私立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签订了学生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二是保证实践时间。该校利用课外时间,创造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托幼机构的环境创设、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以及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感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加强双导师实践指导。校方指导教师与园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商量制订实践活动计划,实践前主要由校方指导教师负责,包括巩固理论知识、岗前技能培训、实践活动准备等,实践操作环节主要由园方指导教师负责,双方经常针对存在问题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实现“理实”一体和园校“深度融合”。四是加强行业指导作用。作为“1+X”保育员资格证考试试点单位,凌云职校积极吸收各级行业专家加入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接受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
实践证明,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应依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保育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媒介,实现中职和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无缝衔接,而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规范保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中职学校保教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幼儿保育专业毕竟是新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如何通过引进第三方评测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如何开展学分制改革等,还需立足我国中职教育现状、立足广西本土实际,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实践论证,继续打通中高职衔接渠道,同时注重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并形成有效机制,为促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2021.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
[3]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
[4]朱晓卓,吴伟强.医托一体化:托育服务模式新探索[N].中国人口报,2021(27).
[5]陈宝生.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N].光明日报,2021-5-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GXZZJG2021A05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滕忠萍(1973— ),广西南宁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幼儿保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
(责编 周翠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