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基于新一代网络连接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论述建设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必要性,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研究为例,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建设过程、课程内容体系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web应用开发课程群 岗课赛证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6-0081-04

《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发展新阶段。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通,满足企业对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家提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到“岗课赛证”融通:一是职业学校应着力建设专业课程群,改变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教学格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二是对接市场、科技的发展需求,着力构建校、市、省、国家多级联动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三是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学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开展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课程群是指针对一个或多个岗位的实际需求,把相关的多门专业课程串联起来,以实现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推进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根据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同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web Technologies(网站技术)项目和“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需求,通过不断实践、调整和完善,形成了由网页美工设计、Html5+css3网页制作、web前端开发、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四门课程组成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有效提高了我校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设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必要性分析

(一)过去的课程设置较难培养一专多能的web应用开发复合型专业人才

web应用开发的相关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web应用开发课程还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不仅涉及Html、css样式应用等基础知识,还涉及JS、Jquery等编程语言,相比PS、Flash等软件操作类课程难度更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码能力、英文单词书写能力等有更高要求。过去,由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该专业无法满足企业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在过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我校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将网页制作课程、中小型网站建设课程作为后续课程,三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导致课程关联性不强,课程课时不足,内容重复、分散、割裂,很难培养出适应web应用开发工作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

(二)过去的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岗课赛证”融通,难以实现综合育人

二、建设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实践

(一)依据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构建web应用开发课程群

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的发展方向,是我校web应用开发相关课程过去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前,我校web应用开发核心课程只有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和中小型网站建设。随着新一代网络连接技术的高速发展,web应用开发不再是简单的网页制作,而是要开发同时兼容电脑端、PAD端和手机端的网站,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开设课程数量不足且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突出显现出来。

为此,我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最新的职业岗位需求、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升学、就业的需求,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标准,以及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web应用开发项目的比赛要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重组,然后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出了如下调整:将过去在一年级、二年级开设的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中小型网站建设等三门课程,调整为网页美工设计、Html5+css3网页制作、web前端开发、动态网页制作等四门课程,形成了我校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如表1所示)。

(二)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内容体系

1.以企业项目为引领构建课程群知识体系

web应用开发项目具有综合性、拓展性、前瞻性等特点,单靠一种知识或几门课程知识的简单叠加是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需要学生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做有机整合起来。也即是说,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同时运用几门关联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完成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构后,我校对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置,把企业的工作项目以“项目专递”形式嵌入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从而将原本较为分散的各门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起来,使专业核心课程相互联动,并围绕工作任务建构完善的专业知识网。

如在第三学期的web前端开发课程群教学中,我校就通过引入企业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通过项目把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整合起来,形成了项目知识网络(如表2所示)。

2.对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设计课程群内容

由于web应用开发技术更新快,因此在推进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设过程中,我校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改革跟在课程改革之后”的思路,直接将企业最新的岗位需求和技术作为课改的“风向标”,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内容及标准、评价标准融入课程群,实施“课证融通”,让学生在完成课程群学习后能直接参加考证。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课程群,将大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融赛入课,整体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

如在第二学期的Html5+css3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我校就参照了最新的“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及2021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web应用开发赛项的评分细则,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每个技术专题为一个学习项目,每个小项目对应一个知识点(如表3所示)。

(三)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活页式课程群校本教学资源

目前,web应用开发课程的相关教材有不少,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规范、内容衔接不连贯、技能知识较陈旧等问题,这与我校提倡的课程群建设原则相悖。因此,我校根据课程群建设方案,以及考虑课程群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web应用开发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和学生升学、就业的需求,还有相关新技术、新标准、新资源,与高职院校、企业联合开发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活页式课程群校本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这套校本教学资源有如下特点:一是新技术。围绕web应用开发的最新技术Html5+css3及Php+Mysql技术编写,与最新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吻合。二是新标准。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具有web应用开发经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工作页,同时选取真实的企业工作项目融入课程群教学,把课程知识点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与工作项目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程群学习能够完成考证及进行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的web应用开发能力。三是新资源。工作页的开发除了提供教案、课件、习题、案例源代码、素材等传统教学资源,还提供完整的教学微课资源,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到学生手册,便于学生随时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

(四)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信息化“项目专递”课堂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校引入了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运用“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活页式课程群校本教学资源,同时聘请项目经理作为学校兼职企业导师,并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校企共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信息化“项目专递”课堂。具体而言,即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同步授课,学生在企业导师、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相关学习项目。

如在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中,我校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广西少数民族资源网”引入课堂,并以此项目为基础开发了一体化活页式课程群校本教学资源,同时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职业技能比赛内容与课程群教学对接,以相关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在学生完成工作项目过程中,企业导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项目传递”课堂教学,并全程参与教学实施。如在广西少数民族资源网制作项目中,我校设置了制作“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历史详情页”的工作任务(如表4所示):课前,企业导师上传企业任务单至学习通平台,学生根据任务单尝试分析知识点,然后授课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包,学生根据资源包自学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课中,授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小试牛刀、自主探究、实战演练、企业经验等环节完成线下理论授课及线上测评,企业导师或在线上进行指导或参与线下实践教学;课后,学生线上提交项目作品,完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自測题,教师、企业导师进行线上指导及评价。信息化“项目专递”课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产教融通过程中课岗脱节、赛证脱节、企业人员及企业资源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问题。

三、特色与创新

(一)项目专递,产教融通

以“项目专递”的形式,基于新技术、新标准、新流程落实课程群构建,并从真实的企业项目出发,按照企业最新的岗位标准、“1+X”web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证标准、职业技能大赛评判标准,对原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构,把知识点巧妙融入项目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不断加深、扩大产教融通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专递,岗课对接

通过信息化“项目传递”课堂的实施,开展基于web应用开发产教融通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将学校真实课堂与企业课堂对接,在此过程中企业导师采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教学方式全程实时参与课堂教学,并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课程育人目标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

(三)课证融通,证赛提升

本项目直接将企业最新的岗位需求、最新的技术作为课改的“风向标”,同时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职业技能比赛内容融入课程群教学,通过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新一代网络连接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web应用开发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切实解决了过去web应用开发课程单门课程授课课时不足和内容重复、分散、割裂,以及教学资源更新滞后、产教脱节、真实课堂与企业课堂难以同频共振等问题,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文霞,李武陵.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肖丽萍.高职计算机考证融入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7(12).

[3]王海鑫,范真,方家选.“课岗融通,课证赛融通”提升教师职业能力[J].继续医学教育,2019(3).

[4]王辉,赵冬梅.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6(13).

[5]陆凤仪,徐格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重点立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项目专递、证赛提升、中高衔接’中职计算机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开发与实践”(GXZZJG2021A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红梅(1983— ),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

(责编 蒙秀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