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萍 梁俊敏
【摘要】本文指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使用新教材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为例,依据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要求的具体策略:利用真实案例,营造学习情境;紧扣课标要求,设计学习路径;渗透数据挖掘思想,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6-0101-04
2017年新课标颁布后,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21年秋,广西正式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简称“三新”)。如何实施新教材、如何依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成为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许多教师都积极尝试将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在自己的课堂上体现出来。在新教材全面使用之初,教师都处于摸索实践状态,不少教师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参考原有的教学成功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一、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参考原来的教学经验,尝试使用新教材教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常态。2021年新教材全面铺开,我们摒弃了原有的教材,开始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重构课堂,用“翻转课堂”改变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于是,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调整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新教材背景下新的学业水平测试方向,特别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业质量水平”目标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新课标中,新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明确地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且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进行划分的,一共分为四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不同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整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不同水平之间由低到高逐渐递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大多数一线教师往往都是以考定教,因为当前的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标要求,让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下面,笔者以《我们身边的数据》一课为例,尝试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学业质量要求的过程,试图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这节课为第二届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组展示课之一。本课内容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完表格数据的加工之后,为提高学生数据加工应用能力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身边数据的关注度,让学生体验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到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一)利用真实案例,营造学习情境
课标要求: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1-2 针对典型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计算。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某学校食堂某天各个窗口的消费情况,包括窗口号、卡号和消费金额。根据以下数据处理需求,请问分别需要用什么操作来完成?(1)消费金额处于前10%的卡号;(2)找出当天吃面食(2号窗口是面食窗口)的同学的卡号;(3)统计食堂销售总额、窗口平均销售额和人均消费金额。
生:第一个问题要按销售金额的值排序才能找出消费金额排在前10%的卡号,第二个问题找出当天吃面食的同学的卡号需要对數据进行筛选,第三个问题需要进行分类统计。
师:这三个操作在数据加工时用得很多,但是容易混淆,使用恰当才能达到数据处理的要求。
教学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数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数据处理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复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同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紧扣课标要求,设计学习路径
1.采集数据,进行初步整理
课标要求:数据采集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探讨数据采集方法,感受它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2-2 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准确而有序地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利用简道云平台收集学生的姓名、班别、性别、体重(kg)、身高(m)和平均视力(4.0—5.3)等信息,然后当即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表通过教学系统发送到每名学生的计算机桌面上。
师:请同学们对数据进行观察,看看数据中有什么问题?
生1:里面有重复的数据,某某同学的数据输入了两次。
生2:有输入错误的数据,某某同学不注意看身高的单位,把1.68 m输成168 cm了。
师:同学们所看到的是我们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数据收集难免会遇到各种输入错误的问题,所以数据的收集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吧?
生:是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地把重复和错误的数据整理掉?想想我们刚才复习的操作,哪些操作能帮得上忙?
生1:按姓名排序,就可以看出谁的数据重复了。
生2:我按身高排序后,还能看出其中格式不合理的数据。
师:经过整理之后,现在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吧,和身边的同学比对一下,经过数据的整理之后,我们所剩下的数据记录个数是不是相同。(通过学生相互核对,保证整理的结果一致)
教学评析:通过设计学生参与数据采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网络数据收集的高效。同时将现实生活中原始数据處理过程常见的问题如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先还原问题发生的原始情境,易于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必要性并在数据整理意义上产生共鸣,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析数据,提高数据识别度
课标要求:数据分析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它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3-1 了解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认识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处理对提高信息价值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实录:
师:如果你是班主任,收集到以上数据之后,你该怎样处理才能获得班上同学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呢?
师:如果我是班主任,我想关注一下全班同学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你们知道什么是BMI吗?
教师利用网络链接打开秒懂百科,让学生快速了解BMI的意义和算法。教师用课件展示数据加工任务一:请计算每一位同学的BMI值。同时展示“身体质量指数(BMI)量表”,学生可以立即参考“身体质量指数(BMI)量表”了解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种。由于与学生的切身数据相关联,学生相互对比,议论纷纷,兴趣盎然。
师:专家认为,最理想的体质指数是22。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班上BMI指数值在18—24之间的同学有哪些呢?
生:这要用到“筛选”。
教师用课件展示数据加工任务二:请筛选出BMI指数值在18—24之间的同学,并复制结果制作成新的工作表“健康体质学生名单”。在课件中用醒目的字体提示操作技巧:利用Alt+;可选中可视单元格。
师:作为班主任,我还很关心同学们的视力,所以才有意收集了同学们的平均视力。你们知道怎么认定近视吗?
教师用课件展示数据加工任务三:视力值低于5.0为近视,请分别统计我们班上近视和非近视的人数,把结果用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后面我们会用到。
教学评析:从数据加工的目的出发,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健康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将数据分析的思想和数据处理的操作融入课堂任务中,让学生准确而有序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三)渗透数据挖掘思想,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课标要求:数据可视化表达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感受它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3-1 能够按照给出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提取有用信息,形成结论。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吗?数据分析是一件极有社会价值的工作,数据分析师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职位。要想成为数据分析师就必须对数据有高度的敏锐性,并且要注意观察和收集身边的数据。今天,我就注意到学校医务室墙上挂着一张“学生健康检查资料统计表”,我展示给大家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上数据做一个图表,分析我校2014年以来视力不良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教师用课件展示数据加工任务四:分组讨论——请尝试将数据图形化表达,并思考怎样作图才能做到有效表达?
教师巡堂,参与各小组的讨论,5分钟后组织交流,各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图形:有的小组展示的是饼状图,有的小组展示的是柱状图,也有的小组展示的是折线图。
师:听完各小组的分析之后,大家觉得哪一种图形表达效果最好呢?
生:我认为表达效果最好的是折线图,因为折线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走势,而且还能看出变化的速度。我从折线图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近视比例逐年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我觉得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刻不容缓了。
师:那么,怎样预防近视呢?如何从自身做起进行有效预防?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关于国家对青少年预防近视工作高度重视的相关报道视频;展示关于青少年近视问题国家近期工作目标的文件(图片);展示关于青少年近视问题学校向全校同学发出的呼吁和提出预防措施的宣传单(图片)。
以上展示之后,学生踊跃发言,因为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锻炼以及手机使用等相关话题,许多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堂变得轻松活跃。最后,在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评析:利用医务室墙上挂图显示的数据作为学生图表分析的任务,再次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师提出数据分析的目标,学生为达到目标学会自主地选择合理的操作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可视化呈现,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形成一定的结论。这样一系列任务完成的过程,有助于实现学业质量水平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三、课堂教学策略综述
本节课执教教师以“身边的数据”为主题,通过现场采集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学习中,感受数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数据作为信息载体的普遍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提升学生的数据意识和信息意识。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手段。本节课,执教教师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设计,紧扣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采用认知发展策略和行为联系策略,设计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较高的预设水平。
在复习阶段,重点是复习巩固数据处理的排序、筛选和分类统计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是学业质量水平1的要求。在第一个任务中,教师通过现场采集获取数据,然后提出如何处理数据重复等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软件工具准确而有序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达到了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了解了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特别是认识到数据分析对提高信息价值的重要意义,达到了学业质量水平3的要求。
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有关数据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指导学生在“尝试→验证→修正”的“试错”过程中,发展计算思维。
作者简介:王萍(1969— ),福建福州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梁俊敏(1968— ),广西来宾人,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应用。
(责编 周翠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