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阐述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分析综合化、模塊化教学模式在家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出实现家庭体育教育综合化、模块化协同发展的路径:转变传统观念,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综合化体育活动;应用SPOC混合学习机制,实现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家庭体育 学校体育 综合化 模块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44-03
当前,教育理念正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态势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新课程标准则重点关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首要阵地,是引领学生形成对体育教育价值正确定位的重要场合。家庭体育教育缺失会抵消学校体育的既有成果,并阻碍学生人格完善和学业进步。家庭体育活动以轻松的运动氛围作为基调,向青少年传达身心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等正确思想。因此,需要对多样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细化,设计出综合化教育框架和模块化实施方案,并以中职体育课程的功能性价值为基点,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准备基础条件。
一、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一)综合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综合化教学”,是指以某一学科知识为主干,打通各学科之间严格的壁垒,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以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建立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并通过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通识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它将教学中的各部分、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加以整体对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本文所说的“综合化教学”,主要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综合化,从体育与家庭的创新应用入手,探究体育教学中的综合化,主要涉及“综合化教学”的理念及其策略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模块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人体生理结构理论、教学论、课程论、系统学等原理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技能分析和重组,在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要求分为多个模块,同时再将这些模块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多个学习单元,从而使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多种学习模块的一种教学形式。本文提出的新“模块”体育教学结构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是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对丰富体育教学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它将以学生身体素质的构成因素(柔韧、灵敏、速度、协调、耐力、力量)为标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健身、健心、健美、娱乐、育人等五大模块。
二、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综合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体育竞争发展的综合化创新
体育是一项竞争与创新并重的学科,而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竞争与创新的专业指引。首先,体育教师应设计出具备竞争性的游戏项目,以此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要深刻把握学生在课堂中的体育动作技术学习进度,设计部分小型分组比赛。体育教学的宗旨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如今体育课摒弃了传统体育课的整齐机制,极力扩展学生发挥创造性学习素养的渠道。体育课的运转规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会要求学生遵循坐着听讲和做笔记的常规化课堂形式。体育课堂的正常化表现形式是“乱”,这有助于在课堂活动设计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身创造性思维和扩散性素养的平台,教师在学生学习、观察、练习的各个环节中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2.体育目标和功能的综合化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规划由单一的健身价值过渡为健身、健心、健美、娱乐、育人等综合化功能。学校需要将体育认定为中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架构元素,并在校内多重阵地中依托文字传播与声像传播的路径,将体育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学生的常规化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有形或无形的环境中接受体育意识、思想、道德、情操、风格、意志品质的熏陶,推动体育转型为中职学校综合育人的优秀路径。
3.体育技术和手段的综合化表现
体育发展的转型方向是实现综合体育,我们往常将其本质认定为文化碰撞、交汇、重塑的新型样态,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将民族传统所留存的体育技术和手段与现代新衍生的体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有机整合,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进行科学融汇,将体育手段与职业手段进行聚合,将练身所用的教育手段与练心的手段进行系统综合等。应在互补互助的基础上整合少数体育项目,从而改进部分体育项目固有的技术结构和形式,如田径训练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成为游泳、足球等项目发展可参考的技术。少数体育项目遵循着整合多重技术手段的前提条件,如健美操、木兰拳、太极拳等,均是在整合部分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推进更深层次的创造实践。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纳入“模块化”教学机制主要考量了以下两个维度:第一,系统考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身体素质,科学划定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实施模块。第二,投入资源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固有的弊端,在教学方式的选取过程中加大对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重视力度,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向学生传达体育知识。具体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维度。
1.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创新
中职学生在学习或复习的过程中受到繁重课业的压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消耗量较高,学习时间过长会导致他们出现应激反应,产生不良状况,如大脑缺氧、四肢无力等。除此之外,伏案学习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身体血液循环不畅的不良反应,威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因此,体育教学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引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重归健康发展的成长轨道。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需要“模块化”划分教学内容,例如为伏案学习时间过长的学生设计田径训练和足球等活动项目,以体育活动作为实现学生血液循环正常的载体。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关节活动技巧,引导学生在活动环节自觉地运用这些技巧。
传统应试教育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始終停留于单一的层面上,导致教师对理论课程的关注力度远远超过实践教学,且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只是自由活动或跑步等运动。而在体育教学中纳入对“模块化”教学机考量的考量与应用,是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摸索,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实施措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细分完整的教学内容,将统一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细化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训练,例如可以将足球教学细化为运球教学、传球教学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充足的锻炼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与开展体育技能训练。
2.针对教学的应用性创新
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结构失衡,致使广大体育教师形成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的浅显认知,进而促使诸多学生将体育理论课与体育实践课相互割裂,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机制是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有效措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机统一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科学向导,从而帮助学生将体育课堂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自身知识储备。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涵盖维度众多且广泛,每一教学内容均是互相独立而完整的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机制有助于细化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将其细化为相互独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特色化的相关训练。
系统考察分析我国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可知部分学科占用体育课的情况比较严重。“模块化”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体育活动是向学生传输运动技巧和运动乐趣的基本载体,有助于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优化学生应用体育技巧的状况。
三、实现家庭体育教育综合化、模块化协同发展的路径
(一)转变传统观念,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动
学校体育课的种类和形式长期存在短板,或体育课程的设计内容单一无趣,无法衔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这就需要转变体育观念,不能仅仅将学校体育定义为“学校的体育”,应将体育教育的责任主体由学校扩展至更多社会主体。学生父母对体育运动支持力度不足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应试教育是主要原因,其会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文化课学习中。健康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资本与保障,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定位学校在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角色,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动。而且,我们需要将终身体育观作为指导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纲领,用以学生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理念规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从学校体育的发展机制中汲取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联运的经验,从而推进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功能综合化和模块化的建设。
(二)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综合化体育活动
当前阶段家庭尚未形成科学配置体育的活动项目、运动量、锻炼时间的指导机制,因而应提高学校体育的等级,提升优秀体育指导员的储备数量,让体育指导员为家庭科学锻炼提供专业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可以转型为家庭体育活动的指导员,学校也可以推动体育教师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寒暑假体育辅导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还可以与家长保持高度的联动性,共同组织适量的校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优化自身对新环境的适应度,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
(三)应用SPOC混合学习机制,实现模块化教学
SPOC混合学习机制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弊端,以线上线下联动学习、训练作为该机制的重点,具体表现为:将传统教学机制的单一学习形式转变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混合形式,依据不同的模块设置详细的教学内容,为诸多学习者提供接触优质的学习资源的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机制所规划的教学内容,将发展目光移至挖掘家庭体育教学的价值。家长可依托城市家庭网创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网状展示报告,多个家庭共同组织体育活动,借助个案式家庭模块化教学、集体式家庭体育模块化教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需要分层设置监测管理学生体质的相关系统,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向班级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体质测试状况,同时在校内定期公布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总体状况,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学校应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体质水平数据,家长则应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参与多种健身活动。家长应该有效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引领价值,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健身并对体育锻炼保持热情。
当前阶段体育教育的主流趋势是学校与家庭体育教学协同发展。家庭体育教学综合化、模块化发展促使教师的教学素质需要向更深维度升级,以有效推动家庭体育教学的综合化与模块化,实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遵琴,李森,刘海燕.黔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4).
[2]张建东.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拳击与格斗,2018(12X).
[3]田静.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深化我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5(5).
[4]刘焕南.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6.
[5]谢捍.模块化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8).
[6]黄瑞玉.“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3).
[7]赵昶然.浅析家庭体育教育问题及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家庭体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20(1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互联网+体育教学+家校联动模式对增强中职生体质的研究”(编号:2021A087)阶段性研究成果;“观光农业服务及人才孵化”工作坊学习成果。
【作者简介】莫燕飞(1977— ),男,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责编 李 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