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戴岱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华侨学校为例,分析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留学生培养策略,提出提高留学生准入门槛、强化宽进严出的留学生管理制度、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构建留学生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增强专业办学实力及学校国际影响力等做法,旨在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要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职学校 留学生培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04-03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广西留学生队伍日益增加。可以预计,越來越多的留学生将选择中职学校作为留学的一个选择,因此中职层次的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如何开展是当前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中职留学生来华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求其解决办法。
一、广西华侨学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
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要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广西“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打造“留学广西”品牌,拓展“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发展区域。截至2020年,来桂留学人数达到1.5万人。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基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已经在留学生中职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有10名留学生在学校电子商务、汽车维修、西餐烹饪等专业就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如跨文化适应能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留学生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广西华侨学校来华留学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语言障碍大,存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
中职留学生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参加学历教育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三年(其中第一年学习语言,第二、第三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目的是获取专业学历。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职业技能会遇到诸多困难,而语言是留学生需克服的最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设立了金额较高的奖学金,且学杂费较低,但在招收留学生时没有对语言作出明确的考评标准,导致来华留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降低了留学生培养标准。根据广西华侨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留学生学习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学校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汉语基础较差,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过渡教材中关于专业名词的理解存在困难;二是留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偏低,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畏首畏尾、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够;三是留学生普遍存在跨文化适应问题,特别是在饮食、人际交往方面问题较突出。以上三方面制约着学校大力开展留学生职业教育,从而导致出现学生完成不了学业而退学的现象。
(二)广西是东盟国家来华首选地,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
广西华侨学校留学生生源地为印尼、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其中印尼学生占比18%、泰国学生占比25%、老挝学生占比17%、越南学生占比20%,其他国家及地区占比20%。受生源地基础教育水平较差、经济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除印尼留学生外,其他留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而英语是我国广泛开展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阶段,教师授课或是进行学生管理通常使用英语,只有少数教师使用泰语或越南语等小语种,以致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很难与留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学,且同时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给职业学校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职业学校认可度低,生源易流失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成为全国教育体系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然而由于办学层次较低,在吸引留学生方面本科院校相比职业学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2019年不完全统计,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其中学历教育为184,799人,他们当中更多的是选择国内高校而非中职学校。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国内的认可度较低,国际办学时间短、经验浅、影响力弱。目前,广西也只有外语学校尝试留学生职业化办学,但也是步履维艰,仅有10名学生在读中职专业。根据历年来报读中职学校意向的数据统计,部分学生因为达不到学习期望而在第一年学习语言的时候就选择转读本校附属南宁华侨实验高中或直接退学。
(四)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于国内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受各种因素限制,职业学校各专业平均留学生数量少,以本校为例,10名留学生分布在电子商务、汽车应用与维修、烹饪三个专业,难以独立成班。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本校只有在留学生语言阶段是统一编班授课的,在专业课程阶段仍然采取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一起上课、实训的方式,使用与国内中职学生同样的教材、技能评价标准、专业教师团队和既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并没有针对职业教育的留学生开发一套较为完善的、适配留学生的课程体系。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如东南亚留学生理科水平普遍较低)、刻苦钻研程度等与国内学生有差距,导致在日常学习中与国内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学习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学习障碍,进而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办法
(一)加强语言教育,提高留学生准入门槛
针对留学生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要从提高入学门槛和加强语言教育两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在招生时预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进行了解和分级。对新招收的留学生,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对其进行分班并设置对应的课程;对意向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将其第一年的教学目标定为HSK4,在未取得HSK4证书前不得进入中专部学习,且除了学习汉语教材,留学生还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学习并理解专业名词。目前,学校编写了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方向的专业名词名录,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其他专业的专业名词名录,同时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二是以中职学校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为契机,利用课余时间让留学生与国内中职学生一起跟班(队)学习,提前让其熟悉专业学习环境,同时也让他们与国内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解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强化宽进严出的留学生管理制度
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广西唯一招收中职留学生的学校,学校坚持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服务社会的原则,采取以下方式对留学生进行宽进严出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为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先后出台了10余项规章制度。其中《广西华侨学校留学生管理办法》先后修订了3次,制订了《广西华侨学校留学生培养管理的暂行规定》,制订并修订了《广西华侨学校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申请办法》等。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能遵守上述规章制度。二是以老带新。新来校留学生喜欢亲近本国年长的学生,因为新生刚来,生活和语言环境都比较陌生,在心理上会产生孤独感,所以他们会亲近本国的老生。对此,学校要尽量争取老生的合作,充分调动老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现身说法”,让新生学有榜样。三是持续关注。学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关注出现不良苗头的学生,采用约谈、联系海外介绍人、联系家长等方式进行教育。每月对留学生学习进行一次评估,对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建议转入低一个层次的班级继续学习。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包括期中/末考试、HSK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考核合格后才能毕业,真正为海内外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含金量”。
(三)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质量问题。广西华侨学校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成立对外汉语教研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严格把控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对汉语口语、听力、写作等教材进行重新分析评估,做好教学计划,同时针对职业教育的过渡学习、学生学情,结合生源地学生的特点,按既定计划和步骤实施教学。二是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技能比赛活动,提升留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近年来学校组织推荐留学生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获奖十余次。三是调整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职业教育的口径。根据留学生的特点优化其专业课程结构,使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住在国接轨,满足留学生的学习要求。四是为留学生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如开设信息科学、跨文化交际、科学技术等更多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课程,目前本校开设的课程有“中华文化”“东盟礼仪课”“跨文化交际课程”。五是以中华文化为抓手,增设中国书法、国画、中华武术等特色课程,适当地调整过渡课程的比例。
(四)构建留学生中职教育教学体系
应针对留学生过渡阶段乃至职业教育学习阶段的特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尝试。一是挖掘企业教学资源,围绕核心课程设置专题教学。在模块教学设置上将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如与学中学集团、大风车集团、福瑞祥餐饮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合作开设了适合留学生的精品职业课程,包括电商直播、汽车美容、西餐烹饪等,这些生动的教学现场和教学材料,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共鸣。二是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策略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国际课程精品化”,强调多层次课程的开发和多元文化的研究,点面结合,打造以“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西餐烹饪”“广西文化”为主体的18门特色选修课程,覆盖了文化、核心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实践等领域。三是编写校本教材。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授课时采用活页教材,因材施教,以培养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用的教材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在中国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场景出发设置交际主题和功能任务,按职业教育中的任务点进行梳理分解,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目前学校正着手编写《电子商务》《汽车应用与维修》两个专业和《广西文化》通识类的校本教材。
(五)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提升院校国际影响力
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难以吸引到留学生、难以实现毕业生低进高出,归根结底是学校国家化办学综合实力不强。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得到该国政府的制度和财政大力支持。如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高、就业范围广,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我国因历史原因,低学历、差就业、低收入是对职业教育的描述,而国外对国内的职业教育也知之甚少,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且一直不受重视有关。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务院侨办每年的外派教师、国家汉办志愿者、鲁班工作坊等平台在国际上展示办学实力,吸引一批认同中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优秀海外青少年来华学习,从源头上改善生源状况,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总的来说,国际化办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西紧紧围绕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新的开放动能和经济增长点,打造开放广西“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未来国家、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廣大中职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留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王寿斌.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苏教育,2015(10).
[2]李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立项项目“中职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华侨学校为例”(编号:GXZZJG2019B0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 岱(1984— ),广西南宁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国际教育。
(责编 罗汝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