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办学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4-05-07

黄启良 施桂筱

【摘 要】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下属的9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办学状况,结合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制糖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案例,提出办好特色专业应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政府出台重点扶持政策,学校牵头校企协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激发企业合作热情,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特色专业 办学状况 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08-04

广西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较为严重,专业特色不够突出。为此,本课题组于2017年至2020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属的9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并有重点地对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特色专业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探究广西中职学校差异化的专业设置,避免同质化发展的问题。

一、特色专业定义

本文将特色专业定义为:一是职业院校自己特有,而其他院校没有的专业,如广西轻工技师学院的制浆和造纸工艺专业,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染整技术、纺织技术专业;二是虽然很多院校都有,但是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都有自己办学特色的专业,如广西轻工技师学院的制糖技术、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服装专业。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7年,课题组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柳州化工技工学校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属的9所职业院校进行初步调研。这9所院校共有34个特色专业,截至调研日期,特色专业三年在校生规模超过300人的有2个,占5.9%;在校生规模200~300人的有4个,占11.8%;规模在100~200人的有6个,占17.6%;规模小于100人的有6个,占特色专业的17.6%;停止招生的有16个,占47.1%。(如图1所示)

广西的职业院校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职业院校,为适应行业的需求,开办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大部分与传统的制造业相关。由于受企业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待遇影响,学生和家长对特色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报读相关专业,导致招生人数不足,难以开班办学。从以上调查得知,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办学规模普遍较小,接近一半的特色专业因为生源不足,不得不停办。

为进一步了解广西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开设、资金、招生、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9年课题组再次以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和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制糖技术、制浆造纸工艺、染整技术、纺织技术4个特色专业为重点,设计学校版和企业版的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方式,对两所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及特色专业,以及制糖、造纸、纺织等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企业版问卷共设置22道题,学校版问卷共设置35道题,题目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涉及人才需求、就业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能力评价等多方面,共有63名教师和26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参与答卷。现以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为例,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特色专业办学状况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于1978年建校,在办学的40多年时间里,制糖技术、制浆造纸工艺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并被评为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2010年以前,学校的制糖和造纸相关的专业招生接近全校招生人数的一半;2011年以后,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呈现萎缩下降趋势。从2015年起,制浆造纸工艺专业出现招生困难,并一直停止招生,至今未能开班。制糖技术专业2013年开始出现招生困难,招生不足100人,且以企业委培为主。2015年企业委培生57人(二年制),2016年仅有企业委培生24人(一年制),已经没有学历生。2017年和2018年没有企业委培,也没有学历生,制糖技术专业处于停办的状态。

食品业是广西首个千亿元产业,制糖业是广西食品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糖价低,种蔗成本高,并受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国外低价糖不断进口的影响,广西糖业逐渐走向衰退,制糖企业技能人才流失,制糖业人才极度匮乏。为积极适应国内外糖业发展新形势,振兴广西的制糖企业,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廣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糖业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也使广西轻工技师学院的制糖技术专业重新焕发生机。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抓住机遇,主动联系、走访制糖企业,结合制糖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制糖企业制订适合其需要的校企合作方案,于2019年分别与广西糖业集团(简称“广糖集团”)、上海光明乳业广西上上糖业公司(简称“上上糖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招生,学校、企业、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入学即入职,为企业定向培养制糖技术专业的学历生。当年招收订单培养的学历生224人(其中,广糖集团194人、上上糖业30人),制糖技术专业恢复开班办学。

造纸产业虽然也是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但广西造纸业规模小、能耗高,同时存在比较严重的环保问题。环保投入大、指标高,导致许多小型造纸企业无法达到开工的要求而停产整顿甚至直接关闭。造纸企业的不景气,造纸行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大量减少,使得制浆造纸工艺专业失去造纸行业背景依托,也多年没有招生。

另外,同属于食品业的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招生并不景气,每年招生人数不足50人,勉强开班;而罐头专业却因受市场需求减少、罐头类企业倒闭等因素影响,已停办多年。

(二)原因分析

从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以上4个专业的办学状况看,课题组认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发展与其所在的行业企业的兴衰以及该行业在市场所占份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专业办学与企业生存休戚相关,行业兴则专业兴,行业亡则专业亡。下面以制糖技术专业、制浆造纸工艺专业为例加以分析。

1.企业方面原因

(1)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认可度偏低,导致学校招生困难,影响特色专业的办学。广西轻工技师学院的制糖技术和制浆造纸工艺专业虽然是为广西支柱产业食品(制糖)和千亿元产业造纸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专业,但社会认可度并不高。

在企业版问卷“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如何?招聘该专业的员工如何?”的问题中,“社会认可,比较容易招聘员工”占53.85%;“社会基本认可,应聘员工不多”占42.31%;“社会认可度较低,难以招到员工”占3.85%。

在学校版问卷“该特色专业社会认可度如何”的问题中,63份答卷,回答“社会认可,愿意报读”的只有9人,占比为14.29%;“社会基本认可,报读者不多”的有31人,占49.21%;“社会认可度较低,不愿报读”的高达23人,占36.51%。(具体如图2所示)

即使企业需要人才,但在社会认可度不高、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学校仍招不到学生,无法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2)薪资待遇不高。课题组从调研的企业中了解到,特色专业学生在企业成为正式员工后的薪资在人民币3000~4000元之间,企业版问卷,回答“薪资不能满足个人期望”的占比达到57.69%;学校版问卷,回答“就业质量差,待遇不好”的占41.2%。就业薪资待遇直接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

(3)就业稳定率。从调查的26家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回答“就业稳定”的只有19.23%,“有少数跳槽”的占50%,“不稳定”的占30.77%。(如图3所示)

考虑到环境污染等问题,广西很多糖厂都是建在远离城市的乡镇,周边环境不好、生活不便,甚至有些地方没有交通车。远离城市的喧嚣,对爱热闹的年青人来说难以接受。技术人员、青年技工离职、跳槽多,技能型人才流失快,使得这些企业人才出现断层。

(4)就业环境不好。调研26家企业,回答企业工作“环境很好,很舒适”的有15家,占57.69%;环境“一般”的10家,占38.46%;环境“较差”的有1家,占3.85%。而调研63名教师,认为企业工作“环境很好,很舒适”的只有11人,占17.46%;认为环境“一般”的高达49人,占77.78%;环境“较差”的有3人,占4.76%。(如图4所示)

以上调查显示,企业与学校在社会认可度、就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

2.学校方面原因

(1)特色专业教师流失。因特色专业招生困难,专业停办,导致特色专业教师转行流失。在所调研的9所院校中,特色专业教师转行流失占23.81%。引进教师比较困难,特色专业大多是传统的专业,很多还是冷门专业,本科院校开设这些专业本来就不多,同样处于招生困难的境况。每年的毕业生有限,中职学校在有限的师资资源中难以引进教师。

(2)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与需求不符。在学校版问卷中,对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回答“专业课程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不对应”的占比达到44.44%,说明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比较严重。而企业版问卷中,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专业能力一般,需要企业师傅教导”占80.77%,这个结果也反映了学生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由此可见,由于缺乏企业调研数据,学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相脱节,课程内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不对应,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到企业一线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独立上岗。

(3)政府对学校的扶持有待加强。在回答问卷问题“该特色专业是否有政府专项资金扶持或行业扶持”中,特色专业“获得过政府专项资金扶持”情况如下。(如图5所示)

虽然有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但是学校仍没能改变办学不景气的状况,某些特色专业还是逐渐萎缩,直至停办。

3.校企合作方面原因

(1)特色专业社会生源少。职业教育必须紧贴行业企业办学,其特色专业也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的支持才能办出特色。从各院校的特色专业招生生源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招生以及订单培养的学生占特色专业学生的大多数;多数为“社会招生”或完全是“社会招生”的特色专业学生,仅仅占25.39%(如图6所示)。2019年廣西轻工技师学院招收制糖技术专业学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学生224人,社会招收的制糖技术专业学生仅有16人。

(2)特色专业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从调研情况看,有些特色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顶岗实习合作状态,合作没有深度。(调研结果见表1)

(3)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不积极。目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劳动用工的问题,所以其要求也比较简单,就是希望学校为其提供劳动力。对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安排一线骨干或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参与专业建设,以及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等深度合作方面,还是持保留态度。(调研结果见表2)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处于用工需求浅层次合作。学校需要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商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学生实践的岗位等,必要时安排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

四、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出台重点扶持政策

建议政府特殊扶持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密切、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一是由工信、教育、人社等部门组织遴选,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确定为特色专业;二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这些特色专业所服务的行业企业前景和所需技能型人才的情况,让社会了解这些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三是对开设政府确定的特色专业的职业院校,给予资金方面的资助。即除正常的拨款,每个特色专业如能正常开班,每年给予10万元乃至20万元不等的奖励,作为开班费和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

(二)学校主动落实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实现办学目标,离不开企业的有力支持。企业虽然有意愿与学校进行合作,但受工作的局限,找不到合作的切入点。因此,职业学校应该主动寻找企业,根据自身开设的专业,以及能提供的服务等条件,筛选有合作意向、有實力的企业,与企业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以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为例,制糖技术专业停止办学两年后,学校主动联系糖业企业,宣传自己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经双方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合作办学协议,2019年该特色专业招生达224人。

(三)学校牵头校企协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环节来制订,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不具备个性和特色。特色专业培养的人才要符合企业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与不同的企业合作。以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制糖技术专业为例,学校根据制糖企业有榨季和非榨季的特点,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交叉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既解决了企业榨季大量用工的问题,也使学生能在企业现场学到技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四)激发企业合作热情,实现利益共享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职业院校很积极,企业比较冷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企业认为职业教育是学校的事,其参与校企合作只是为了解决劳动用工的问题。所以,目前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要提高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热情,需要让企业看到合作带来的利益。比如,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与广西糖业企业的合作,不仅让企业解决了榨季劳动用工的问题,还解决了企业技能型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五)宣传职教政策,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但是企业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职业院校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政策,宣传政策,用好政策,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职业教育服务。比如,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学费的政策,以及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培训文件,让企业了解到培养人才并不需要企业投入资金。如果不需要企业出经费,则相关培训比较容易得到合作支持。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与广西糖业企业的合作案例,就是学校向企业宣传国家现有的职业教育政策,企业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利用国家资金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9〕8号)[Z].

[2]谭冠晖.技工院校冷门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探索——以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与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制糖技术专业班为例[J].职业,2020(13).

[3]黄世明,周善葆.广西糖业改革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3).

[4]冯媛,赵侣璇,宋晓薇.广西造纸行业水污染防治现状及治理对策建议[J].广东化工,2019(16).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办学状况调查与研究”(编号:GXZZJG2019B1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启良(1962— ),男,湖南醴陵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施桂筱(1970— ),女,广西横县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编 李小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