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论述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提出建立流行音乐筛选标准、发挥流行音乐的辅助功能、构建流行音乐教学方法等做法,以有效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音乐 流行音乐 多元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15-02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音乐教学在互联网文化生态中应对外部挑战、丰富自身内涵的有效路径。流行音乐是文化多样性的成果,相对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其有更强的潮流聚合与时代创新价值,将其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当代高中生音乐美育的需求。但流行音乐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加上“互联网+”文化时代背景下快餐化、碎片化、价值低密度化的影响,盲目引入可能会造成高中音乐教学出现无序及失范等问题。本文据此进行探究,深入分析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教师参考。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文简称《音乐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等差异。”这是《音乐标准》中“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元文化生态孕育出更具创造性、藝术性、文学性及欣赏性的流行音乐作品,加上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进一步开放,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创造了资源与渠道。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对音乐的态度、需求、情感及价值观等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相比高中音乐教材内容,他们更喜欢能够符合自身个性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选择多样性的优势恰好满足这一要求。同时,流行音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可以很好地弥补教材内容的单一与匮乏。总体而言,对待流行音乐“堵不如疏”。

(二)引入流行音乐的可行性

其一,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传统高中音乐教学由于受技术限制,只能按部就班地依据教材及教辅资源教学,如音乐欣赏只能播放录音、“学唱歌”只能师生同步,一旦脱离音乐教学环境,学生就很难受到音乐熏陶。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早已经不是文化稀缺产品,如早期利用MP3、便携式录音机等工具便能接触到各种音乐,而当今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选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意味着当代高中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更广泛、成本更低廉,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其二,资源层面的可行性。流行音乐具有文化快餐性特征,它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潮流引领下,可以做到快速更新,加上音乐制作、传播技术的优势,足以保障高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资源的多样性与海量性。

其三,价值层面的可行性。在众多争议中,流行音乐是否具有音乐教育价值最为激烈。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大众流行层面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且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形成了相互借鉴与融通的关系,如“中国风流行音乐”与古诗词、古曲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有效地筛选甄别,完全可以达到音乐教育的价值高度。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新兴音乐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音乐并无区别。但长期以来流行音乐被排除在高中音乐教学之外,主要原因是文化偏见造成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卷起音乐“流行风”,但彼时流行音乐属于大众文化、娱乐文化范畴,被认为音乐教育价值稀薄,加上传播途径与介质局限(广播、电视等),因此难以渗透到高中音乐课堂。而在打破文化偏见之后,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演化成三个方面。

(一)监管不严,流行音乐缺乏教育筛选机制

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之后,必须履行学科的必要职能(如美育、德育等),这是其作为教学资源或工具存在的基本意义。但流行音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高中音乐教材并不对其构成约束性,因此引入何种流行音乐、如何引进、如何与高中音乐课程相结合等,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期间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对流行音乐内容、风格、成分等进行严格筛选。然而遗憾的是,当前流行音乐缺乏教育筛选机制,关于它的引入标准,主要取决于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及音乐教师的自主判断,其中“偶像效应”占据很大的影响力—— 从“四大天王”到“流量明星”,音乐作品的筛选并非只从文化艺术角度考量,更多的是娱乐经济效应—— 如此一来,难免音乐作品参差不齐。而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文化沉淀、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等都存在一定欠缺,流行音乐引入不当会造成负面作用。

(二)理念冲突,与高中音乐核心素养不相符

流行音乐之所以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存在感不强,很大程度上是作品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冲突造成的。结合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内容来看,诸如民歌、民族器乐、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等类型,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及系统的音乐体系,这些音乐作品用作高中音乐教学资源,有助于传递一种正统、标准的音乐理念,实现多元优秀文化的融合与传递。换言之,高中音乐教学是建立在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所界定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展现人类社会的先进文明及优良品质。但流行音乐是一种个性化文化(这也是吸引高中生的主要原因),从形式到内涵均强调自我情绪表达及价值观放大,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理念冲突,尤其与《音乐标准》强调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违背。

(三)内容泛化,难以界定音乐教学需求尺度

互联网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大数据化”生产模式,流行音乐在冲破了渠道限制、媒介限制之后,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作品及形式涌现,这就造成了流行音乐内容泛化。一些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的流行音乐,显然是不适合作为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但在“适合”与“不适合”之间如何界定尺度,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一部分教师为了突破自身的“陈旧思维”,在自身并不了解流行音乐的前提下盲目引进,或者应学生要求引入一些与价值观、世界观相违背的流行音乐要素,很容易造成教育价值的贬损。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

结合《音乐标准》的阐述,可知音乐并非纯粹的“阳春白雪”艺术形式,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且是一个不断继承、演化、创新的文化发展过程,这说明音乐作品的生成与文化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具备流行性的一般要素。同时,在多元音乐文化生态背景下,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相比毫不逊色,该题材下也具有了多样化的题材分类、形式建构及风格生成,如“中国风流行音乐”“摇滚风流行音乐”“说唱风流行音乐”等。为了确保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育目的,科学建立流行音乐筛选标准

根据《音乐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计,高中音乐教学应“着力培养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可以作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框架,据此再进一步结合本地高中音乐教学校本理念,因地制宜地对标准进行细化,从而实现流行音乐筛选功能。在具体实践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或本节课的音乐教学目标。如果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目标,那么流行音乐内容范围就可以有效界定为“现代京剧”或“戲曲腔”流行音乐作品、互联网上大量流传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目标,则可以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域联合,如中国唱诗班所创作的一系列诗词音乐作品,实现了高中音乐与高中语文学科的跨越。当然,具体的音乐筛选标准制订应该允许多元主体参与,教师、学生之间要加强对流行音乐文化的认知交流,形成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音乐环境与氛围,有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以教材为核心,因势利导发挥流行音乐的辅助功能

无论哪一个学科,教材都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尤其高中音乐教学属于学校教育范畴,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地位与价值。教材是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开展的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单元、章节、知识点等)引入流行音乐作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欣赏课中,所筛选的《草原放牧》《长江之歌》等作品,属于典型的传统音乐范畴,虽然具有很高的音乐教育价值,但在情感、风格、形式、技法上与高中生“个性音乐认知”存在脱节之处,为了发挥因势利导的功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教育领域,可以引进相似及相同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辅助教学,如《我和草原有个约会》《长江边》等流行音乐作品。如果说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具有音乐文化的宏大性,那么流行音乐作品则能够体现音乐文化的个性,其通过气声唱法建立学生与音乐的实践关系,再进一步向教材内容渗透。

(三)提高教师素养,因材施教构建流行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文化,将它禁锢于知识理论领域,甚至圈禁在舞台之上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做法。互联网时代下,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通过主动接触、学习、研究,提高自身在流行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因材施教引入流行音乐的要求。事实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流行性”提供的文化心理满足感,流行音乐消解了音乐“高大上”的壁垒与外壳,而传统戏曲、歌剧、民歌等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因此,教师在根据学生需求筛选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还要根据“教无定法”的要求,掌握解构流行音乐的手段,如《最炫民族风》《南方姑娘》等流行作品,通过解构实现音乐要素及知识的颗粒化,再与高中音乐教学知识点、技巧点相结合,以此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时尚性、参与性、快速替代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审视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媛媛.论高中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6).

[2]王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开展的优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3]赵珂珂.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19(20).

[4]杨智远.刍议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5).

【作者简介】顾智惠(1987—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

(责编 罗汝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