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生全本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分析全本阅读的作用及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全本阅读的存在问题,论述中职生全本阅读教学的做法,提出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主题、积极展开文本细读、组织师生共读、搭建互动平台等策略,促使中职生更重视全本阅读,进而提升全本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 全本阅读 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012-02

全本阅读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专心致志地阅读某一部著作,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叶圣陶先生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认为展开全本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实现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整体思维。在中职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是短篇或节选,以致学生接触全本阅读的机会不多,没能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对此,教师要结合课本的内容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全本阅读,并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促使中职生更重视全本阅读,进而提升全本阅读的效果。

一、全本阅读教学的作用

新课改提出,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掌握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全本阅读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全本阅读教学,教师不必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学生需要依靠自己读懂各种著作,这样学生就能强化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史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将历史和语文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同时学会如何高效率地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整体化考虑,看到人物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作者观点的变化,才能得出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到词语句法、修辞手法等都必须和整部作品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能更好地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从而提升整体思维能力。

二、中职生全本阅读的存在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全本阅读的教学效果不好,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全本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网络时代,学生习惯于快餐阅读、碎片阅读,对长时间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不大;二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意识不够,使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阅读、如何提升阅读效果,以致忽视全本阅读。

(二)阅读内容缺乏整合性

学生常常只是趋于兴趣爱好阅读,他们会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造成内容之间缺乏联系,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浅尝辄止,缺乏细读和整体化探究。例如,在学习《雷雨》后,很多学生只是挑选其中的高潮部分阅读,而没有整部阅读,导致其对周朴园等人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不少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是让学生提交阅读笔记,没有要求学生反思和回顾,更没有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导致名著阅读浮于表面、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三、中职生全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整体感知,把握情感主题

针对学生对全本阅读兴趣不够的问题,教师要大胆创新,采用更新颖、更整体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情感主题,进而优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作品的特点,尤其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握情感主题,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雷雨》后,教師鼓励学生阅读整部著作,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展现《雷雨》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感知,能快速地把握阅读的主要突破口就是探究家庭矛盾、情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教师播放《雷雨》话剧的片段,让学生体会人物巨大的情感变化。最后,再提出问题:“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正的情感”“周朴园为何要逼迫蘩漪吃药,他对蘩漪是否有情感”等,通过问题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人物情感。

各种书籍的文体不一样,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结合不同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整体感悟。如对于诗集类作品,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意境美的特点,给他们介绍意象、典故、韵脚等相关知识;对于小说类作品,则要多介绍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和人物形成共鸣。

(二)整合细读,提升语言能力

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全本阅读方法,而很多学生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这都是导致全本阅读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可以从课本内的文章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尝试从语言切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将掌握的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尝试在实践中进行内化,提升语言掌控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鸿门宴》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史记》全书,由于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用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的掌控能力。教师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展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些细节是否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发现文言文虽然简练,但是却能用简单的词句呈现人物的性格。如项羽在得知沛公欲王关中的时候,立刻大怒,这说明他性格暴躁,但是此后项羽又几次失去了杀沛公的机会,这又说明他优柔寡断。最后,学生总结出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不但结合了史实,而且还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学生就会思考如何将掌握的细读方法用到全本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了各种不同文本中隐藏的优秀文化,被熏陶和感染;同时掌握了精读、略读等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还了解了对比分析、思维导图等辅助阅读的方法。有了这些方法作为辅助后,学生的全本阅读就会更加细致,能把握住文本的特点、读懂作品的内涵。

(三)师生共读,展开深度对话

针对教师指导意识不够的问题,师生共读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在师生共同阅读时,要构筑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消除负担,更轻松自在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用商讨的心态让交流气氛更加和谐,且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试着运用翻阅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 《劝学》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荀子》《老子》《论语》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类著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品。由于阅读项目的难度很大,所以教师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和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如有学生在阅读《劝学》时提出:“这篇文章讲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可是如果这个人的天赋不够,就算积累再多,恐怕也无法进步。”教师便围绕这一观点和学生展开交流,思考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天賦在学习中是否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多大帮助、学习是否应当善始善终等。在多元化的讨论中,学生不仅对作品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时也应该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一要用自己的经验平等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解答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撰写笔记;二要避免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讨论中;三要用主问题串联起整个讨论,促使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不断深入。这样学生就会从浅层阅读中解脱出来,逐步深入思考,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中。

(四)搭建平台,组织交流共享

针对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要改进让学生提交阅读报告这种单一的检验方式,给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其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除了可以提交阅读报告,还可以和同伴一起编演小品、拍摄短视频、上传自己仿写的小说或评论文等。只有检验方式更多样化,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让全本阅读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完《药》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鲁迅小说集》,并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展示阅读成果,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有的学生采用续写的方式,猜想《故乡》中的闰土以后会如何发展,并写了小说上传到网络上;有的学生结合鲁迅小说中的诸多农民形象,编写小品,和同伴一起表演,展现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还有的学生对比鲁迅小说中文人的形象,分析总结出若干不同的种类,撰写评论性的文章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平台,不仅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学生也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得到启发,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全本阅读后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阅读是否可以更深入、别的同学展示的作品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等,并在下一次的阅读中加以改进,像“滚雪球”一样一步步提高全本阅读能力。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全本阅读的重要性、目前全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合情合理地指导学生,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全本阅读的正确方法、在阅读中能有所收获,能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全本阅读中,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左世荣.中职生阅读方式探究——以余华小说《活着》整本书阅读为例[J].教育(周刊),2019(43).

[2]邵长城.用项目化阅读助推整本书阅读——以《谈文学》整本书阅读课型为例[J].中学语文,2020(11).

【作者简介】李源清(1978— ),男,瑶族,籍贯广西河池,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师范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罗汝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