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程导航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构建

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论述学程导航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针对预习导学、范式设计、航程转型和实践链接等环节提出做法,以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学程导航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67-02

学程导航理念就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规律,教师跟着学程走,“以学定教”,指导并引导学生高效地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程导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完成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教师精准定位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根据教情、学情进行教学决策;学生以崭新的姿态进行知识深度探究,学生在课堂中崭露头角,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呈现出滞后性特征,急需崭新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渗透,学程导航理念符合教学现实需求,能够在提升教学实效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延伸。

一、预习导学,完成信息知识感知

预习是学程导航理念的首要环节,只有充分预习,学程导航理念教学才能发挥导学的作用。教师要从预习内容选点和预习操作激趣方面出发,丰富导学形式。

(一)预习内容选点。预习对教学活动产生的促进作用已经无须赘述。预习内容、预习形式是课前预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决定预习活动的成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固定的内容限制,这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因为如此,教师往往又会陷入另一种教学误区,很多教师为了图方便,喜欢照本宣科,导致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最排斥的,严重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教材是固定的,但是预习方法可以创新和优化,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布设预习内容时,要关注内容选择,以教材为教学基点,在此基础上,适时展开延伸,扩大教学内容。

(二)预习操作激趣。皮亚杰认为:“认知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需要有一定的外界刺激才能形成动作,在动作的引领下,逐渐生成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完成知识衔接和内化。演示操作能够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构建。如何在预习中融入演示操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习思路规划。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包含许多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操作资源也异常丰富。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科特性,教师不妨在预习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操作,为进一步深度探究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高一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内容时,教师不要从传统预习视角出发布设预习活动,而是给一个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性感知。“最近学校要举办一次古诗词知识竞赛,大家都踊跃参与,王华对‘飞花令这一内容非常感兴趣,但又不甚了解,你能帮助他将知识搜索出来吗?”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需在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操作才能完成。于是,学生的预习活动顺着自身的思维进行延伸。

二、范式设计,触碰信息知识内核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范式,都会涉及教法、学法筛选的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学程导航理念时,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宏观视角出发,展开求索,进而触碰知识内核。

(一)科学选择教法。高中信息技术教法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素质修养和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综合考量各种教学因素,选择科学有效的教法。教法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一定载体展开探寻。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就是非常不错的教法。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异常活跃,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必过多讲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感知知识、捕捉知识内核。然而单纯的自主探究也是不科学的,课堂如果缺少教师的讲解,定然是不完整的。这就涉及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切入点,讲解要做到少而精。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学习盲点,教师及时将知识点讲解清楚,这样给学生帶来的帮助才是巨大的。

(二)优化拓展学法。学法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及教法,但学法选择仍然不容忽视。在新课标背景下,自主探究的关键作用得到凸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法进行优化拓展,让全体学生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要大肆阐述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兴趣点,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抛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学法,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先从合作分组、合作形式、合作感悟着手,再组织活动,实施操作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集体智慧在讨论、交流中迸发。

如在学习“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内容时,教师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对学生思维展开引领。“生活中,如何将带有污渍的衣服洗干净呢?”教师发现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纷纷利用因特网查找信息,给出自己的小妙招。接着,教师从高中其他学科知识着手,进行切入。“荆轲是一个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人,在古代中国,你还知道哪些人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师的提问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展开搜集,经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信息查找的方法,还延展了语文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航程转型,促使信息知识外延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但这种固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执行阶段,教师必须有转型意识和整合意识,关照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最大限度地将学程导航的效度发挥出来。

(一)设定特色菜单。学程导航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经过长久的实践打磨,有比较固定的操作环节。通常情况下,教师只要按照教学环节流程展开实践操作就可以了。但学科特性存在差异,不同学科的环节其构成菜单也是不同的。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科特点着手,设定特色菜单,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优化。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菜单,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进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择。这样自由化的教学设计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二)深挖重点难点。信息技术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操作的应用,都会存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从微观视角出发,对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深挖,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调度。生活是最生动的学习素材,也是突破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妨从生活视角切入,将重难点与生活相融合,让教学设计更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当然,部分内容无法与生活形成契合,教师在引导学生深挖重难点时,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必须改变思维定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矫正形式,实现整体性知识与重难点知识共同掌握。

如学习“文件的下载”内容时,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需求分析明确下载文件的操作步骤,选用合适的下载方式、存储路径管理文件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教师给学生播放一则视频资料片段,要求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视频内容是“文件下载过程”,呈现的是错误的操作步骤,学生在观看中就能有所发现。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经过这样的趣味化活动展示,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加精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实践链接,促进信息知识融合

要想赢得教学主动权,实践操练必不可少。只学不练或只练不学都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是学程导航范式课堂最活跃的因子,教師要通过布设层级任务,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捕捉和内化。

(一)布设层级任务。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还是美国的“分层教学”,都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任务分配,而不是统一化地让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在高中信息技术实践训练中布设层级任务是由学生个体特性决定的。学生上学时间越久,个体的差异性也就越突出。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层级和学习能力已经拉开距离,布设层级任务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任务布设时,教师要格外关注中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学习。因此,教师布设的练习题既要根植于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创新性,这才是触发学生思维引擎的关键。

(二)强化反馈归纳。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含众多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反思归纳能力。一个没有反思意识的人,其能力生成相对缓慢。教师要从优化教学环节着手,链接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切实体验,在归纳反馈中加深学习认知,最终完成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构建。归纳反馈是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解题过程的再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归纳,当学生能够从深层展开思索时,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情展开归纳总结,拓展课堂容量,教学活动自然成功。

如在学习“信息的编程加工”内容时,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梳理:实操导入—修改程序—完善程序—实战演练。经过课堂观察,教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战演练环节,教师布设了多样化的操练任务。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还包括杯子颜色互换的算法描述题。教师将训练题呈现后,给学生 6 分钟做题时间,然后利用抢答的形式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教师还布设了归纳总结的提升环节,学生将学习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罗列出来,在深度剖析自身的基础上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程导航理念的指导下,从内容选点和操作激趣的视角着手,深化导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感知;再从教法、学法两个方面进行切入,引导学生触碰知识内核;最后进行菜单设定,挖掘文本重难点,实现信息知识延伸,将知识与实践链接起来,提升训练适切性,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启龙.高中信息技术自主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9)

[2]施 霞.学程导航理念下深度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成才之路,2017(4)

[3]何成江.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作者简介】杜祥伟(1981— ),男,江苏徐州人,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信息教研组组长,信息学奥赛全国优秀辅导员,多次在市区级获得优质课、基本功一等奖,铜山区教科研先进个人,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教学研究。

(责编 罗汝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