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微课技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实效

时间:2024-05-07

王琼秋

【摘 要】本文从借助微课开展高效预习、进行趣味导入、实施分层教学、拓展外延知识以及促进讲练结合五个方面论述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微课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88-02

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形式被引入课堂之中,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助力。微课因其内容丰富、功能多样、趣味十足等优势,也成为教师广泛应用的现代化教育形式。在当前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微课视频,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进一步激发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力,逐步彰显学生在生物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添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益,为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借助微课开展高效预习

预习是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流程,在预习的环节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同时更多地依靠自身具备的生物知识经验,对新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理解,以便奠定进行生物课程学习的基础。可见,学生的预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传统形式下,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的形式只有课本。单一化的预习资源,使得学生疲于预习。这降低学生进行生物知识自主预习的效果。微课技术的出现能够给学生提供进行预习的更多的形式,使学生在进行高中生物课本分析的同时,能够利用微课中的多样形式完成有效预习。

例如,在讲解《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前,教师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将“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存在对细胞的作用”等知识点融入一节 10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当中,阐释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知识点。在课下,教师布置预习本节课的作业,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观看教师提前制作的总体框架微课视频。结合教材当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理解,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存在对细胞的作用”等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好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准备。同时,在进行本节课预习视频的制作中,教师也应当保持其中知识呈现的流程与课堂中教学的流程相一致,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实现高效学习。

显而易见,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预习中,使用微课的形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对课本进行自主分析、理解,逐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借助微课进行趣味导入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生物知识建构的动力,在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中,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形式有趣时,学生会主动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知,从而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导入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学生是否能从导入环节中感受到生物课堂的乐趣,对学生是否会以高涨的情绪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微课的优势,采用形象、具体的画面创建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多样丰富的场景中,增添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观意愿。

以《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导入,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进行新知探索的欲望。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制作课堂导入的微课视频。一般来说,课堂导入的微课有这几种:第一,一分钟以下的动态视频。比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节课,视频中的内容主要描述从生物圈到细胞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将目光放在本节课上,进而从休停的状态快速转移到学习的状态。第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出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并懂得开展课堂活动的方式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教学的节奏。第三,本节课生物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透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而初步建立本节课的生物知识体系。使学生观看完微课后主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不难看出,在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前,教师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在形象、直观、形式多样的视频中,更好更快地进入生物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借助微课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使得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知识认知时会呈现出个人特色。当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学生也会因为个性化的差异,造成认知效果不同。但是,在传统生物课堂中,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资源,教师只能按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开展生物知识的讲解活动,这样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现代微課技术的产生,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填充个性化教学的空白。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微课视频的自主观看,可以有效实现生物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比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的内容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分析本节内容,明确“糖类的种类”“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种类”“脂质的作用”等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公共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身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再学习。学生可在自主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微课视频可长期储存在平台上,当学生在对某一生物知识点存在疑问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等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加深自己的印象,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显然,在教学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弥补自身的认知缺陷,逐步提高生物知识的认知质量。

四、借助微课拓展外延知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生物知识讲解的基础,但是,在生物教材当中所安排的生物知识有限,因此,一些生物外延内容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本上生物知识的教学之余,没有充足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有关外延生物知识。而微课技术则可以为学生进行外延生物知识的学习提供新的路径。在进行生物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外延知识,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认知。

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课来说,除了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等知识外,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进行相关外延知识学习的路径。一般来说,热带鱼是不会发光的,但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操作,能够使得热带鱼发光。在微课中,教师将热带鱼发光的原因,以及实施基因工程的过程进行讲解,并按照当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将微课视频的时长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等课本中的基本生物知识点后,教师将提前制作的“发光热带鱼”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这一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由此可以看出,运用微课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外延生物知识学习的路径,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外延知识的有效学习,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逐步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五、借助微课促进讲练结合

习题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检验自己对生物知識认知效果的工具。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平均习题解答情况,进行习题的选择性讲解,造成部分习题需要学生结合答案进行自主理解,以至于习题的讲练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生物习题的逐一讲解,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的形式,理解每一道习题背后对应的生物知识,明确习题解答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学习习题解答方法的资源。在课堂中,为了检验学生对“酶的作用”“控制变量法”等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教师向学生设定一系列的习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习题的解答。随后,教师将提前制作的习题讲解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比对,在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在解答生物习题时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找寻改进的方向。在微课中的每一道习题讲解后,教师也可以将对应的生物知识进行阐述,让学生更加精准地认识到自己在生物知识认知上存在的欠缺,从而及时得到弥补,提升教学效果。

可见,在开展高中生物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形式增强讲练环节,让学生通过微课强化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从而高效建构生物课堂。

总而言之,微课技术的出现,变革了传统形式下生物知识的讲解方式。但是要将微课技术应用价值最大化,还需要一线的生物教师继续创新多样化的应用微课,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建立完整的生物教学体系,增强生物课程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进词.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

[2]焦淑红,贺旭梅.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通过微课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索[J].高考,2019(26)

[3]强晓霞,张改相.扬微课之帆  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70)

(责编 卢建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