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接受式音乐疗法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

时间:2024-05-07

王蓉 韦浩洋

【摘 要】本文阐述接受式音乐疗法的内涵与基本功能,针对现阶段中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但不够稳定,情绪强烈但跌宕起伏,易出现叛逆、自卑、自负等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利用接受式音乐疗法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述采用音乐回忆、引导性音乐想象、音乐同步治疗法、歌曲讨论法等应用接受式音乐疗法。

【关键词】接受式音乐疗法 中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97-03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和可逆性,但是也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很多中学生出现厌学、叛逆、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各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对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目前,音乐治疗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方法。本文对以接受式音乐疗法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索。

一、接受式音乐疗法的内涵与基本功能

(一)接受式音乐疗法介绍

音乐治疗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学科,它是介于音乐和治疗之间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潜在的联系。音乐治疗法主要有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三种方法。接受式音乐治疗法是音乐治疗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以及聆听音乐之后产生的各种心理或生理体会,有效地缓解聆听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的心理得到释放。接受式音乐疗法在进行音乐治疗中具有以下优点。

1.适合于各种群体。接受式音乐疗法的适用群体比较广,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和老人等,没有固定的适用者,适用范围不受限制,常用于集体之中。校园是一个进行音乐治疗的好场所,因此在校园内进行音乐治疗法是比较有实用意义的。

2.实施方案较简单。音乐治疗的几个方法中,接受式音乐疗法的实施较为简单,它不需要特定的场所、特定的工具器材、特定的时间,具有灵活性。主要以聆听音乐为主,伴随着四种方法: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想象和音乐同步。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歌曲讨论,是由音乐治疗师或者治疗者选择一首歌曲,音乐治疗者通过聆听音乐后进行讨论,发表其内心的真实想法,释放其消极的情绪,促进其积极健康向上。

音乐治疗的国内外发展情况。音乐治疗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纳入美国学校的保健项目之中,帮助美国的中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品质。虽然音乐治疗在国内还没正式纳入学校的保健项目之中,但是近几年音乐治疗法已经适用于医学、临床方面,医生运用音乐治疗法帮助病人缓解痛苦等,可见音乐治疗法具有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且现在音乐治疗已经慢慢引入高校之中,比如在山西的长治医学院就有专门设立的音乐治疗专业。学生今后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工作,使用音乐治疗法来帮助那些心理、生理方面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人们去找到身心健康的自己。

(二)音乐治疗的基本功能

1.社会功能。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占主要地位,但社会实践活动不可忽视。如果中学生在社会人际交往方面经验不足,长期下去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学生易出现交涉恐惧症、自卑等不良的心理问题。音乐治疗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治疗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比如器乐合奏、播放音乐、合唱等,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慢慢地释放自己,表现最真实的自己,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机制。

2.审美功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新课标理念表明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很纯粹的,它不受各种情况约束,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治疗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获得了完全的释放,这一过程表明音乐的审美功能可以唤醒中学生对美的体验。通过这种积极的审美力量,学生走出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各种困境,解放思想,使心灵得到慰藉。

3.生理功能。据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可以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它对减轻痛苦、减慢心跳等有着实际的作用。它的镇痛作用在孕妇生产中有着实际的应用,效果很显著。例如在给孕妇接生前,治疗师会给孕妇播放几首她平时喜欢的音乐。孕妇在子宫收缩的时候,治疗师会播放较愉悦的音乐,子宫在收缩期间,治疗师会选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在生产的过程中音乐伴随着孕妇,孕妇会感觉到轻松和愉快,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在生产过程中的镇痛。

二、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因此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绪问题。中学生情感活动广泛而且丰富多彩,情绪大起大落,不稳定,易冲动,具有爆发性和两极性、外漏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等特点。

2.思维认知不成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生理快于心理,他们的思维虽然比较活跃,但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控能力较差,易受各种情况打扰。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事倍功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中学生个体主观原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在对人对事、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还不是那么的灵活。稍微处理不好,同学之间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容易造成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学习的消极影响。

2.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紧张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敦促、同学们之间的学习竞争、父母的苦口婆心及期待、学生自身较高的期望等,这些因素堆积在一起,日复一日,学生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中学生进行音乐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受式音乐治疗法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他们自身的优势,从关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转移到关注自我等方面。它对有效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家庭、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占主导地位。这里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中学生身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学校繁重的作业、频繁的考试、自身给予的压力及学校快节奏的生活。这些因素导致很多中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易产生失眠、厌学、焦虑等不良现象。音乐治疗师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大量使用消极和积极的情绪来激发中学生内心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通过激发中学生的情绪体验,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消极情绪通通释放出来,从而摆脱内心的困惑和消极情绪,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同一性,释放内心压力。

(二)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来源于家庭和老师两大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民主型和合作型是积极的,专制型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面对这一问题,治疗师通过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如乐器合奏、舞蹈、小组唱、合唱等,为中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安全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在治疗中完全地释放自己。这一治疗可以让中学生在情感觉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人际交往。

四、接受式音乐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方法

(一)音乐回忆

音乐治疗师让治疗者选择一首歌曲或者几首歌曲,这些歌曲一般对他们而言是具有意义的。治疗师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为治疗者播放这些歌曲,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旋律、歌词、音色过程中引发一些回忆和情感的流露。每一首歌都有它想表达的情绪及内涵,如《太行山上》是冼星海作曲的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战士英勇抗日的歌曲。如果为经历过这一时期的老人播放该歌曲,可以激发老人在那一时期刻骨铭心的回忆。因此中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时候,很多事情会慢慢地浮现在脑海中,那些难忘的事情让他们产生情绪记忆,并且出现相关的情绪反应。有的中学生在听了《母亲》这首歌之后,潸然泪下。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来源于父母的关心程度、教育教养方式。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的忙碌往往疏忽对孩子的关心,这样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孩子们的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治疗师可以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找到他们的原因并与他们的老师、父母进行交流,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老师的三位一体的相互联系作用,来帮助中学生解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音乐治疗师在给学生播放《朋友》这首歌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些中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但有些学生眼神里却流露出不忧伤。说明这首歌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对过去朋友的回忆,这些回忆有好有坏,但一些坏的记忆易造成他们情绪的低落,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从而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治疗师可以根据这一切入点,让班上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敞开自己的心扉,互相倾诉那些让他们难以释怀的往事。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安慰,在交谈讨论中彼此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学生通过讨论分享他们的往事,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更有助于参与社会交往。

(二)引导性音乐想象

引导性音乐想象是音乐想象的一种,主要是以治疗师引导着治疗者进行音乐想象的过程。治疗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治疗师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情境的想象设定,治疗者则需要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想象。这一治疗方式对解决中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问题有着实际的应用意义。

主要治疗方式如下:治疗师首先要选择几首较为舒缓的音乐,音乐的音量不易过大,然后引导中学生进行肌肉放松,深吸一口气,脊椎缓缓向上舒展,呼气之后下巴微微往回收。他们需要慢慢地闭上眼睛,放松面部,慢慢地放松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中。中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慢慢地吸气呼气,慢慢地放松自己,从放松身体到慢慢地放松心理。在一呼一吸之间,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渐渐地让自己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暂时忘记所有的烦恼与焦虑,抛开所有的压力、紧张。他们在这种轻松自如的心境中,可以尽情地进行想象,打开自己的内心,寻找那个内心最舒适、最快乐的自己,从而减轻当前的考试压力,缓解焦虑情绪。此治疗法较为简单方便,在多次开展后效果会更好。

(三)音乐同步治疗法

音乐同步是接受式音乐治疗法的一种方法,需要治疗师把录制好的音乐或即兴演奏的音乐播放给治疗者。如果该音乐与治疗者心理有着相同之处,那么这个音乐便可以引起治疗者的共鸣,之后治疗师可以改变音乐的类型,治疗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慢慢地改变他们的心理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音乐与情绪同步的结果。

不同的中学生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其中胆汁质类的中学生脾气暴躁,易冲动。抑郁质类的中学生情绪低落,行为孤僻,优柔寡断。音乐同步法对解决这两类气质型的中学生有着实际的意义。比如当治疗胆汁质这类学生时,治疗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较为活跃、节奏较为欢快的音乐。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学生便會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共鸣几分钟之后,治疗师便可以切换较为舒缓、节奏缓慢、优美抒情的音乐。之后,治疗师渐渐地把中学生的情绪从欢快奔放带入到抒情中,使音乐与情绪产生同步。而对于抑郁质类的中学生方法则相反。应多次开展治疗,这样效果较好,有助于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

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只要治疗师能让音乐与治疗者的情绪产生同步,便可奏效。因此在选择音乐方面很重要,治疗师要根据中学生的情绪特点,选择适合他们、他们喜欢的音乐,不能让治疗师主观地自己选择音乐。

(四)歌曲讨论法

歌曲讨论法是接受式音乐治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由治疗师或者治疗的中学生选择音乐,然后为其播放音乐,中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需要对歌曲的音乐及歌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有助于中学生的语言交流,从而增加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发现一些心理机制有问题的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含义与其他人不同,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与误区。中学生选择的乐曲都是他们所喜爱的,通常可以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及心理特点。因此,治疗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表现然后深入了解这类学生并对这类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从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机制。

歌曲讨论法还在改变中学生的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通过对歌曲的评价及情感的讨论提出看法,治疗师根据他们错误的认知,因势利导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

五、中学生进行接受式音乐疗法后的作用与效益

接受式音乐治疗法在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美的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学生通过开展接受式音乐疗法,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力、创造力。中学生在进行音乐治疗后,可以正确地接受自己,慢慢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认识最真实的自己,并建立正确的认知。接受式音乐疗法在音乐课堂上实施,有助于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展示自我,放飞自我,帮助那些面对问题容易退缩、不自信的中学生更好地参与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接受式音乐疗法无论是集体治疗还是个人治疗都能给中学生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环境,治疗师可在这一环境中引导中学生真正地体验并理解音乐,从而抒发自己的各种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机制。

此外,音乐治疗法在鼓励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方面有着实际的意义。比如中学生在锻炼身体跑步的时候,可以播放自己平时喜欢的音乐来增强参与锻炼的动机,可以更好地坚持跑步,而不是没跑一会儿就放弃。这种治疗方法多应用于学校的集体活动中,比如平时的早操,中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跑步,大家互相鼓励,享受当下的音樂。日复一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促进健康。

虽然现在音乐治疗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学校的保健项目里,但是接受式音乐疗法对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音乐治疗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聆听音乐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间接改变中学生认知的过程,改变中学生消极的心理情绪。这种治疗法相比传统的心理教育、说教、批评教育法等有着独特的优势。治疗师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用适合他们的治疗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打开自己的心结,形成正确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希望社会,学校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音乐治疗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建议音乐治疗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好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接受式音乐疗法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它在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还不是特别成熟,还会存在着一些小的弊端。希望它可以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校,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交流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高 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印婷蓉.基于音乐治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艺术教育,2018(11)

[3]骆 彤.论武鸣中学课堂的音乐治疗方法[J].黄河之声,2018(24)

【作者简介】王 蓉,女,山西朔州人,山西省朔州市诚信技工学校音乐教师;韦浩洋,男,广西南宁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

(责编 江月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