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分析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方式方法,阐述河池市具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提出通过网络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发挥网络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小学德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网络红色文化 资源优势 德育功能 思想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0-03
红色文化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积淀和凝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阶段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建设网络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小学德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对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传统德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对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规范日常行为、形成良好品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一)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是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成为大众政治经济生活和休闲娱乐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网络这种超现实却又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在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由于其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全民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加上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这些不健康的信息正挑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我国的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网民,对于涉世未深、充满好奇心、是非辨别能力弱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网民来说,网络上各种不良文化极容易将他们“俘虏”,进而腐蚀他们的心灵。因此,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便成为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網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络文化内涵,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网上宣传方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加强互联网分类管理,强化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引导广大青年争当“中国好网民”,倡导网络公益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为此,在网络上加强优秀的、传统的、民族的“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网络上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可以达到用先进的文化、健康的信息、正确的引导来主导网络舆论的目的,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打压不良信息生存空间,使先进文化成为网络传播的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
(二)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是打造河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繁荣的需要。《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建成具有时代特征、河池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名城,为建设幸福新河池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河池长寿、生态、红色、民族等文化资源优势,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河池原创文化”,“支持推动数字出版转型,打造革命老区新型文化品牌”。河池红土地上滋生出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对促进文化繁荣,加快实现“民族文化名城”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是提高河池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之称的河池,是红水河畔一块神圣的红土地,故乡光辉的革命历史、众多的英雄人物、丰富的革命遗址、感人的英雄故事必将成为对河池市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将这些红色资源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各中小学校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是推动河池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态、民族、长寿、红色是河池发展旅游的四大品牌。通过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广的网络宣传河池的红色文化,能让世界各地的人更多地熟悉河池、了解河池,进而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河池具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红色文化是河池革命历史的深刻烙印,是革命前辈在河池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河池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它是广西农民运动领袖、中国红军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
资料记载,河池市共有 5258 名烈士,仅东兰一县就有烈士 2241 人,数量位居全广西各县之首,在英烈中,有军师级 7 人,县团级 31 人。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群众更是数以万计,仅东兰一县,在革命低潮的 1932 年,人口从11.8 万人减少到 5.7 万。经过无数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考验,参加红七军的一批河池籍穷苦子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全市 11 个县(市、区)165 个乡镇中,有 10 个县(市、区)的 100 个乡镇被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
在河池境内,东兰有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韦拔群故居(墓)、韦国清故居、东兰革命纪念馆、农民协会旧址,苏维埃革命旧址、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旧址、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香刷洞旧址、燕洞会议旧址、亭泗战斗旧址。凤山有三门海红七军秘密指挥部、恒里红军岩、红七军二十一师三门海兵工厂、社更岩斗争遗址、三门洞战役遗址、凌云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巴马有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燕洞会议会址、盘阳会议会址、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指挥部旧址、香刷洞(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金城江区有红七军宿营地旧址,红七军、红八军河池整编阅兵旧址,红军标语楼等。另外,各县(区)还有为数不少的烈士陵园和烈士墓,其中很多地方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先烈在河池留下了极其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壮烈的、可歌可泣的、动人的英雄故事。例如,三打东兰县城、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百色起义火种、红七军临时后方医院和兵工厂的建立、运筹魁星楼、小平在河池、盘阳会议和燕洞会议、河池整编、三次反“围剿”、东兰惨案、侧山顶战斗、收复百色、海亭惨案、血染红军岩、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三门洞惨案,以及先后击落四架日军飞机的宜州籍抗日烈士黄莺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军英模厅排名第四十六位并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特等功臣”“全国筑路模范”称号宜州籍韦江歌的故事、有锐意改革的“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宜州市合寨村的故事……
三、加强河池市网络红色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红色网站,主推河池市网络红色文化建设。网络红色文化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与编印教育读本、通过电视看纪录片等传统的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不同,借助信息传播快、更新快的网络,河池红色文化将得到更广更好的宣传,将会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为此,宣传部门应联合精神文明办、妇联、团委、教育等部门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库,办好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红色网站,把它作为展示河池光辉历史与辉煌成就的一个窗口。网站中可设置红色历史、红色影片、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讲坛、今日河池等红色栏目,并开辟关于革命历史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等方面的专栏。网站有文本、图片、视频,登录者可读、可听又可看;重温了历史,目睹了现状,进而憧憬美好未来。另外,网站中应设置与其他省市的红色网站的链接,共同构成一张红色文化网。
(二)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博客等网络文学样式纪念红色节日,丰富拓展河池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渠道。每年庆祝红色节日,我们都习惯撰写纪念文章、学习心得、观后感等,但大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影响力有限,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热情难以持续。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用编写手机短信、微信、博客等方式来纪念红色节日,如清明节网上祭拜革命英烈、国庆节网上缅怀革命前辈、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网上悼念死难者、八一建军节网上缅怀人民军队缔造者……此类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积极向上,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2011 年东兰县曾举办“红色短信”比赛,来纪念韦拔群诞辰一百周年,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踊跃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充分发挥网络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河池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网络红色文化进校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结构。网络红色文化进校园,能占领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空间,用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红色文化与纸质报纸杂志等以传统方式宣传的红色文化一起,构建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营造出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使校园文化内容更趋多样,使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精神教育。
(二)网络红色文化进课堂,让学生信念之树深扎根。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中小学校互联网的普及,为网络红色文化进课堂提供了便利。中小学校中开设的信息、历史、政治、音乐、语文等学科课程,可根据教学内容,将网络红色文化适时地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例如,历史课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辈在左右江战斗的历史,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本地解放的时间、过程及重大事件。音乐课可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歌教授学生。语文课可以指导学生浏览网络红色文化,开展以“观历史、话今朝”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从网络红色文化中搜集资料,编写红色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使红色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互为佐证,相得益彰。
(三)网络红色文化进生活,让学生思想之花结硕果。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将网络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宣传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团委、学生会可组织学生在红色网站上收集资料,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演讲比赛,开展以网络红色文化为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举办唱红歌比赛。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各班从红色文化中取材编排出有创意的节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用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强盛、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通过网络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等方面的系列活动,借助网络平台,“走进红色历史,培育红色精神,经营红色人生,打造红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河池这一块红色土壤上众多英雄先烈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忧国忧民、心系群众、革故鼎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小树立向英雄学习、刻苦读书、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信念,从而提高河池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施网络红色文化工程,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走形式,摆门面。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久深入地实施下去,借助网络载体,红色文化就会以高效的传播速度、便捷的获取渠道、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的朴实凝重的红色文化,是河池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河池儿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作者简介】李德军(1970— ),男,河北邯郸人,教育硕士,广西河池宜州市第一中學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责编 江月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