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05-07

李静

【摘 要】本文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论述针对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乡土化、简洁化、趣味化教程,实践性教程,励志教程,从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以期促进农村中职教育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农村中职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63-02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形势下,中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现代企业的蓬勃发展对新型技能型工人的需求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如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2+3”、“3+2”学习制等针对职业教育倾斜和优惠的政策,中职生就业和升学门槛降低了。但农村中职生生源质量、毕业生素质仍差强人意,说明农村中职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弊端,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农村中职学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

通过对学校电子组教师 2013 年组织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农村中职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没有体现现代企业的特点。多数农村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沿用十几年前所制定的方案,在当时的形势下,对促进学生就业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及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倾斜,中职生有了更多进入名优企业的机会,也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而言,培养目标只针对学生就业,比较单一,培养的方式也是千篇一律的“一刀切”式,既没有体现城市职校和农村职校的地域和学习基础的差别,也没有体现现代不同企业的特色和用人标准,培养的农村中职毕业生合格率低。

(二)没有体现学生升学需求。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只从农村中职学生就业角度设计,没有体现学生的升学需求和新形势下的“2+3”、“3+2”办学模式及直升二本的人才培养特点,也就是用传统的针对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升学的学生,当然达不到高职高校的录用要求,培养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没有体现农村中职生学习实际。中职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生是被应试教育淘汰出局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知识基础不牢、技能训练缺乏、综合素质不高,而传统中职课本没有针对农村中职生以上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加之教学内容与农村中职生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如同“天书”望而生畏了。

二、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企业和高职对中职生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中职生供不应求的暂时“热销”现象,使农村中职生认为学不学自己都是“香饽饽”。长此以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缺失会在继续学习深造、生产安全及工艺更新等方面埋下隐患,最终将使农村中职生“抢手香芋”的局面终结,遏制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和中职校发展的脚步,故根据实际对农村中职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势在必行。

(一)针对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不同文化基础和技能程度的学生,当然人才培养方案也不应相同。对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企业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而高职院校则选择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生。

1.针对选择就业的学生。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多开设与生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及选择相应知识点,摒弃过难、过偏、过时的课程与知识,如电子专业职业班学习,在电力拖动课程中让学生设计连续点动控制线路以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其次,不同企业,用人要求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企业文化,包括“特色”企业文化的渗透。如学校电子组教师在讲授力、万用表、电工工具知识时添加力、万用表、电工工具在家居用品公司生产中的应用,组织学生到荔浦衣架厂、永城汽车城、武藏汽配公司等企业和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实践和培训,与用人企业通过企业冠名班“量身定做”企业需要的中职生,即中职生在第二年主要学习厂方选定的课程并由企业高管给学生授课、进行就业前培训。

2.针对选择升学的学生。应在多开设语数英等基础课的同时让学生兼修与对口高考联系紧密的专业课并进行相应技能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齐头并进。如选择升学的电子专业高考班学生则针对对口考试内容增大语数外课程比例,加大彩色电视机、冰箱空调、单片机、电路设计等专业课程内容的分量。

(二)针对农村中职生学习基础不牢的特点,选择乡土化、简洁化、趣味化教程。针对农村中职学生知识基础不牢、缺乏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兴趣不强的特点,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根据学校实训设备实际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选择了十二种常见电子电工仪表的使用作为学校电子电工基础课,并指导电工电子实践,以增进知识系统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课堂实际学习时,多用与生产、生活、学习相结合的图片、实例讲解知识点,以增强教材“乡土味”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多让学生上实训课并直接画出实物图和原理图以供学生直观、简洁地连接电子线路,形成线路连接的有效思路指导实践,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

(三)針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的缺点,选择实践性教程。针对家长认为在农村职校是否学得到东西、实践性不强的疑虑,选择十二种农村常见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电磁炉、微波炉的维修作为学校校本教材。(1)通过开展家电维修兴趣小组、电子电工技能展示及竞赛、“3.15”为民修电器活动、学生电工作品在家长会展示、优秀学生参加招生宣传及为初中师生修电器活动等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电工考证、学业水平测试、桂林市学生技能竞赛以检测学生的实际知识及技能水平。(3)通过用万用表检测常见小家电好坏,测试、换算日光灯、节能灯,比较各灯的功率利用效率,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针对农村中职生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差的特点,选择励志教程。农村中职生大都学习基础不牢、学习积极性差、驱动力不足和抽象思维欠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并不比普高学生差,故利用晚读、自修、班会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鲁班、爱迪生、詹天佑、王宝贵等古今中外能工巧匠的励志故事和中职校优秀毕业生职场完美胜出、粗心大意的毕业生囧事频出的实例,让学生在活色生香的故事中吸取学习动力和向上的勇气。

三、取得的成效

学校电子组教师根据 2013 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检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1)电子专业学生由 2012 年的 2 人发展到 2016 年的 61 人,2014年电子、2015年 综合 3 班(电子专业)因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学风班风优良、学额巩固率高而在 2016 年勇夺“桂林市优秀班级”桂冠。(2)电子班学生因基础知识扎实及技能过硬而广受企业和高职高校青睐,考证通过率、就业率、升学率均达 100%。(3)近年来,电子专业学生在学校顺利成长、学有所成的事例打破了“在学校学不到东西”的错误偏见,娴熟的技能展示破解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误解,学校新生人数连年攀升,出现由 2012 年的 30 人到 2013 年的 138 人、2014 年的 282 人、2015 年的 324 人、2016 年 342 人的“五连跳”局面。可见,以就业、升学为总导向,设置、规划体现农村职校和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农村职校兴校、学生成才、企业兴旺之路。

【作者简介】李 静(1973— ),女,广西荔浦人,荔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类专业。

(责编 罗汝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