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分层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4-05-07

孙艳艳 胡海琦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介入,引导一线教学研究关注生本差异化问题,进行目标分层教学研究和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研究。就课堂教学设计而言,从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学实践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按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准确清晰地分层设计表述,其中课堂教学分层提问亦应遵循语文学科内在逻辑性和规律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及语境体察的环境,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语言表达体系、摸索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最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分层教学;深度学习;语言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0/23-0019-04

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从教学目标设计到实践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按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准确清晰地分层设计表述。课堂教学分层提问亦应遵循语文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及语境体察的环境,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语言表达体系、摸索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最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力图通过理论介入和案例分析,引导一线教学研究关注生本差异化问题,进行目标分层教学研究和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研究。

一、理论基础

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所有涉及的科目中语文学科承载的任务相对更大,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布鲁姆在目标分类学理论中提出目标教学的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应用领域。

认知领域层次区分包含了下列六点:

1.知道(知识)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提示: 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提示: 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提示: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提示: 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提示: 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而设计问题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在问题设计中,课堂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初级认知,高级认知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关注在认知领域层面分层次提出问题在语言综合能力提升教学层面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育家甘其勋在《语文教育新论》中提到,语文素养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学习言语和训练思维。学习言语表达,是语文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现代语言学把人类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语言规律是语言体系本身的规律,言语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规律。一个人做无声思考时,使用的语言表达很简约、语言语义不连贯、语法不规范,称为内部言语,当他把自己思考的内容用语音或文字符号表达出来并用于交际时,称为外部语言。

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点原则,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依据内部言语和外部语言相互转化的规律,选择语言成分来组成话语。话语不是句子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链条,有头有尾起承转合,可以表达完整细腻的思想。新课标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力图让教学回归到学生能通过最直接的范本阅读学习、教师阅读表达的示范及伙伴间的学习交流,获得良好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语境体察等环境,构建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案例背景

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广泛开展,从概念理解到内涵理解也逐步深入到教学课堂,但强化语言运用与建构深度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依然很少,教师凭借文本触点进行最大程度的拓展延伸,将文本自身价值及作者所赋予作品本身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话的意义进行增补、传递,甚至重新架构,随之而来的深度学习又被忽略。开展语言建构与运用深度学习研究的分层教学思想的提出,成为当下教研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学习柳永诗歌专题时,可以利用资源包分层提出问题任务清单:1.“翻开宋词读柳永,我看到了…”写一段话,字数不限。2.柳永在《鹤冲天》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出你对这句词的观点。3.结合柳永落第后的选择,说说柳永的人生态度是什么?这种梯度问题由易到难,可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灵感,资源自主选择、分类索取,同时增强了学习动力。

三、原始案例设计展示

【案例1】《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把握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2.从意象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诗歌阅读能力,领会“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4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主要环节:

1.导入:大家谈谈对毛主席的认识,你所知道的他作为诗人的诗歌有哪些?(用时2分钟)

2.诗歌鉴赏——主体内容学习:问题(1)词的上片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把握)(2)诗人描绘了怎样一幅湘江的秋景图?(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青年时代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时23分钟)

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师生合作完成,最后再进行班级推荐交流,完成很好。

3.内容合作探究,分组讨论(20分鐘):(1)探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怎样的含义?(5分钟)(2)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写作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8分钟)(3)词中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7分钟)

4.作业布置:(1)背诵(课堂教学时调整增加下面的内容);(2)查找课外资源链接(给定“毛泽东诗词书法20首”网址),朗读欣赏,试着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篇,试着和同学交流你的赏析。

【案例2】《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习目标:

1.根据重点意象,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边塞诗情感。

2.了解边塞诗的基本特征,掌握边塞诗的常见情感,感受时代情怀。

学习内容:

1.品读赏析,领悟诗情。反复诵读《从軍行(其二)》,思考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谈谈你的理解。

讨论要点:(1)关注本诗题材为边塞诗;(2)主要手法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3)情感总结。

2.本诗和《从军行(杨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对比阅读,思考边塞诗特征及情感,体现阅读鉴赏的层次梯度。

3.结合补充材料品读诗歌,总结梳理边塞诗特点和表达的情感、边塞诗常见意象,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差异性,促进个体多层次表达。

4.关注时代,理解认同(深度学习的开放式话题)。你认为唐边塞诗如此繁荣和唐代历史发展有关系吗?边塞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社会心理及时代精神,结合唐王朝的发展,请说说你的感悟。

5.作业:收集中晚唐边塞诗,诵读体会其思想感情与初唐边塞诗有何不同,形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准备交流。

四、案例分析与完善

(一)案例1

1.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应关注目标设定的层次性和方法性。

目标1应调整为“诵读诗词,了解‘作为现代诗歌,毛泽东诗词的写作的特点”,此处应注重的是认知性问题目标和应用性问题目标,记忆、陈述、分类、举例说明,是新旧知识进行融合的方法;目标2应调整为“赏析诗歌,从意象角度感悟诗歌的内涵美和画面美”。鉴赏的过程就是我们找到诗歌内在的语言规律,并感知理解进而审美体验(验证)最终获得认同的过程,赏析(品味)包括思维的分析、综合、归纳、提炼、愉悦体验等过程。教学过程就应该围绕核心内容形成教学活动;目标3和目标4分别是将“领会”“感受”“培养”改成“探究”“感悟”“增强”,后者侧重习得过程,更关注差异性,强调层次意识。

2.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支架、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达到语文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学科素养提升目标。因此,新课导入环节进行了调整,改为“请说一说你所接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一首和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有相似之处?”思维活动有了着力点,学生能够联想到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有学生想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充满了激情的诗句,豪迈乐观自信的感情基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都写了革命青年的激昂斗志。也有学生谈到不妥之处,又为比较阅读埋下伏笔。

探究环节的(1)和(3)最后合并为一个问题。设计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意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站起来进行言语交流、阅读鉴赏和梳理表达有机融合。

3.作业分层设计体现出分层教学思想,具有课程意识。第一层,选取其中三首诗的书法作品欣赏交流;第二层,朗读交流;第三层,比较阅读体会交流。在这种整体结构性安排下,学生因个人差异会关注自己的学习重点,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而主题性的言语活动训练使学生乐于其中、学有所得。最后安排“请各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伟大革命家的文学情怀主题手抄报,做公众号向全班同学推出”深度学习的层次教学思想可见一斑。

(二)案例2

1.任务单设计实行前置资源的分层次组合。其中包括十首诗和一篇散文《在中国青春的门口》,另有隋朝和唐朝的两张疆域地图。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使用,这样就拓展了阅读学习的视野,打开了思维。

2.结合下发的诗歌,通过对比阅读,梳理边塞诗的特征和主要情感类型来开拓语文阅读视野,从意象、情感到名句赏析、评价,体现分层教学思想,也是语言深度学习的呈现。例如,学生能将“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名句融合赏析,是高阶思维的很好呈现。

3.借助唐朝疆域图,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时代特征,增加了学习渠道,增强了时代认同。大唐的繁荣直至唐代边塞生活的具象性理解渗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强化文化认同的时代责任感。

五、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实际关系思考

(一)关注实效性

1.注意把握教学目标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关系。目标设定具有隐含性的特点,应考虑学生多层次学习的维度、区域和途径,其隐含信息所包含的语言积累和言语能力训练,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目标设计梯度表现差异。

2.目标表述具有模糊性,在内涵理解及外延拓展相关区域需清晰准确。

3.遵循以生为本思想,关注教学活动设计差异性。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教学差异正是学科素养需要提升的着力点,可以成为开展语言深度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契机。

(二)评价检测多元化

课内教学动态评价要有学生个体意识。实行学习小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档案管理,课内、课外跨学科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班级小组ABC层级动态评价管理,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充分利用学分制评价方式形成良性引导,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形成持续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是多元的、动态的,所包含的因素也会因学生的不同、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只有保持敏锐的语言教学意识和艺术,才能使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深度学习获得实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