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田禄山
摘 要:高中学生对体验式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在设计地理学科活动时,要注意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借助课堂辩论、生活观察、社会调查、角色演绎、网络搜集等手段,深入到学科核心,对地理知识展开整合处理,对地理活动进行深度体验,以有效提升其学科核心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体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1-0021-02
“体验式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操作体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操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内心触动中内化学科认知。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对接点,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组织的角色演绎、用媒体进行的直观展示、实施的社会实践调查等,都能够形成学习体验契机。学生学科认知成长带有体验色彩,对培养其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生活对接教学设计,确立体验基点
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師在设计教学时,要深潜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做深度发掘,找到文本与学生思维的契合之处,推出更多实践性活动,给学生提供学科感知机会。生活观察、社会调查、问题讨论,都带有实践体验的意味,教师要做针对性布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在实际操作中打牢学科认知基础。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师先对水循环种类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等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为对接生活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对比较熟悉的陆上内循环做介绍。学生开始解读:陆上内循环由降雨、蒸发两个环节组成。雨降到陆地,雨水渗透到地面,太阳出来后,气温升高,水汽蒸腾上升到天空,凝聚成云,最终形成雨水,完成陆上内循环。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他两种水循环途径进行梳理,运用多媒体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自然掌握了几种水循环的概念。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认知,从陆上内循环角度展开推进,让学生介绍陆上内循环的形成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介绍过程中建立的地理认知更为具体和有形。
二、组织课堂辩论,建立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包括诸多内容,教师借助悬疑问题发动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对地理争议性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建立学习体验认知。“课堂辩论”是典型互动合作性学习,教师利用问题进行调度和组织,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辩操作中达成共识,学生学习体验会更为丰满。学生阐述个性观点时,需要以生活认知和学科知识为基础,其学习体验贴近生活,自然有更高的价值。
教师借助悬疑问题发动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索思维,让学生感知体验更为直观化。如教学“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有人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四季的出现。也有人不这样认为,唯有正午太阳高度是决定性因素,导致四季的出现。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拿到问题后,开始了独立思考,很快有了个性选择。学生分成不同观点阵营,课堂辩论基础形成。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调度,给学生带来思维碰撞的机会,从学生反应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将学生带入了特定学习场景之中。学生辩论活动一旦启动,自然会形成激烈的思想交锋,教师适时介入之后,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学生学习体验更为真实。
三、模拟角色,强化操作体验
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角色模拟演绎的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挑战,并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体验认知。角色演绎中的角色设计,需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对接,这样才能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演绎要求,促进其学习体验认知的成长。如地理学家的观点阐释,需要体现专业性,与学生身份有更多不同点。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角色参与演绎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其身份确认,还可以带来更多学习体验。
地理学科教学中,对一些抽象知识进行认知,需要地理模型,或者是实物进行辅助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特定角色进行演示和解读,给学生学习提供清晰的路线。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这是一棵植物,对光合作用进行直观展示,仔细观察图片,介绍其内在循环规律。学生开始观察图片信息,对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做细致解读。为理顺学生学习思维,教师给出几个关键词:将下面这些词语按照物质交换规律进行勾连“植物、土壤、微生物、动物、大气圈、水圈”。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研究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利用图示方式进行对接关联,课堂进入研究学习环节。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做点评。学生进入研究角色,利用图画勾连形式进行操作,强化学生体验操作互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四、媒体展示,提升体验效果
学生对媒体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利用媒体进行设计和操作,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如教学“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节内容时,教师针对我国洪涝灾害类型进行图形展示,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了解相关内容。学生结合文本相关文字内容,对图示信息进行分类填空,对洪涝灾害的成因有了清晰认识。如洪水灾害,这是比较常见的灾害类型。当雨季来临时,降水太过集中,河道容纳不下,导致洪水灾害,淹没庄稼和村庄,甚至冲毁大坝,带来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填空题目“1998年和2003年长江洪涝灾害,其成因上有哪些异同点?”学生拿到题目后,展开互动讨论,从气候、地势、植被、土壤、水文等角度展开分析,找到不少匹配信息。教师借助媒体进行信息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冲击,学生从信息观察分析中获得的体验更为清晰。媒体信息展示带有直观性、立体感等特征,教师从信息解读、信息分析、信息应用角度进行设计,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
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展开设计和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设计悬疑问题、组织课堂辩论、生活活动操作、角色展示演绎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体验,教师要做好匹配性设计,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形成地理学科认知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