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胡雯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是儿童结束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程。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幼小科学衔受到广泛关注。为积极稳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工作进度安排,先试点积累经验,后铺开全面推进。寻甸县(以下简称“我县”)7个试点园(校)于2021年8月开始,成为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从调查幼小衔接现状、构建“五位一体”幼小衔接协同机制、凸显幼小衔接机制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指导意见》以一个主文件和两个附件的形式对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围绕儿童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有效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正确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促进幼儿顺利过渡。
一、调查现状,分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普遍存在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分离;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衔接机制不健全等状况。为了解我县幼小衔接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在试点伊始开展了现状调查。
(一)多广泛调研,发现问题
我们通过4个途径进行访谈和调研。一是对5个试点园领导和部分大班教师、两个试点校领导和一年级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二是开展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家长的微调查,共收到“幼小衔接怎么做”问卷967份,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和认识。三是向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关于幼小衔接开展过的工作以及在对全县195所公民办幼儿园进行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园等级评定、民办幼儿园年检中发现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四是从县级教育科研部门了解幼小联合教研、专题培训情况和教学常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等。经汇总上述情况发现5个问题:一是衔接“一头热”。幼儿园主动,小学被动。幼儿园停留于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举办家长讲座、延长集中教育活动时间、缩短游戏和午睡时间、改变教室桌椅摆放,关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等,衔接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学期开展,课程资源匮乏,公办园规范衔接工作的同时仍存在“小学化”痕迹,民办园被家长裹挟而普遍存在“小学化”等问题。二是小学上学期没有设立衔接期。仅停留在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衔接工作、埋怨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坐不住、不会听、时间观念和自理能力不强、规则和任务意识差的层面。三是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仅停留在转发文件、开会强调、工作检查、督导评估等方面。四是教科研引领不足。仅停留在请个专家作讲座,没有开展联合教研和作课程方面的要求。五是家长观念不到位,城乡家长认识有偏差。简单理解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识字、学计算,过度焦虑,担心孩子上学后跟不上而让孩子到园外上幼小衔接班,上网课学拼音,家长自学教拼音等。农村家长较县城家长更重“智育衔接”,轻能力与习惯衔接。
(二)多分析问题,精准施策
将上述问题与《指导意见》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比对,发现我县均存在《指导意见》提及的3个状况,而其中问题较突出的还是衔接机制不健全,幼小衔接各个关联方没有形成合力。要做好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汇集各方力量,长期持久、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抓出成效。为此,我们以构建幼小衔接协同机制为主要抓手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二、立足现状,构建“五位一体”幼小衔接协同机制
幼小衔接协同机制是指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各个关联方之间存在各种联系,这些关联方发生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生共长的具体运行方式。
(一)行政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的基础
接到试点工作任务后,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科室重点抓,专业人员具体抓。
1.做好试点准备,拟定工作方案
职能科室通过召开会议、专题交流、分析试点园(校)实施方案等方式,拟定并印发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和《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工作责任清单》。实施方案明晰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举措、保障措施,责任清单明确了幼小衔接各个关联方的责任范围和工作任务。
2.举行启动仪式,召开推进会议
试点初期,县教育体育局举行了由分管副局长、职能科室和教育科研负责人、试点园(校)领导、试点校一年级教师、试点园大班教师、家长代表参加的启动仪式,开启了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的征程。
3.抓好综合治理,杜绝“小学化”
县教育体育局通过3个举措杜绝“小学化”:一是开展多轮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清除面向3~6岁儿童开展的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校外超前、超标培训;二是坚决杜绝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任培训班教师,也不允许教师工作以外私自开办幼小衔接辅导班;三是坚决杜绝全县幼儿园“小学化”,把“小学化”作为公民办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园等级评定、年度目標考核、常规教学督查等工作和民办园年检的一票否决项。
4.听取中期汇报,及时发现问题
试点中期,县教育体育局以“汇报交流+答疑解惑+活动展示”的形式举行幼小衔接试点工作中期汇报会,通过会议反映出,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也存在衔接不深入、不全面等问题,我们及时根据这些问题与不足调整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5.梳理试点经验,汇集试点成果
试点期间,我们边探索边实践,分析梳理试点经验,回顾、反思、总结试点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形成典型经验和总结报告,物化成《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工作成果汇编》,汇编内容包括文件篇、方案篇、案例篇、经验篇、课例篇、游戏篇、报告篇,录制了系列网课,旨在为全县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下一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接地气、可复制的经验。
(二)教科研支持——幼小科学衔接的重点
县教育科研中心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构建由县教育科研中心分管领导和教研员、试点园(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参加的教研共同体。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工作联合教研的通知》,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联合教研活动,搭建了幼儿园与小学深度合作的桥梁。
1.联合教研促对话,深度合作启新程
(1)第一次联合教研——开启幼小教研新征程
本次教研活动实现县级幼小联合教研“0”突破。活动中,试点园(校)负责人分别解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简称《指导要点》),双方教师就幼小衔接展开了研讨与对话。
(2)第二次联合教研——共享华师紫小新经验
充分利用试点校对口支援资源,共享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名师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试点园(校)的老师们了解了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20余年对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思考、经验、成果,学习了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幼小衔接从儿童发展、管理、教学、课程等方面的经验。在汇报与解答我县幼小衔接试点工作进度、存在问题与困惑的思维碰撞中,逐步清晰了思路,认识到我县幼小衔接与发达地區的巨大差距,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3)第三次联合教研——探索幼小教研新方式
发挥县小学语文、数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和幼儿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帮助大班和一年级教师理解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激发大班和一年级教师携手开展幼小衔接的欲望,探索幼小衔接科学正确的打开方式。另外,组织大班教师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标准》)里有关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组织一年级教师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有关内容,双方努力寻找衔接点,以减缓衔接坡度。
(4)第四次联合教研——创新幼小教研新途径
组织全县中心幼儿园园长与小学校长工作室的校长们开展主题教研,聚焦“幼小衔接,我们有话要说”展开研讨,园长们介绍了本乡镇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情况,提出了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以及需要小学提供的支持与配合。校长们也介绍了大班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各种不适应的表现,以及需要幼儿园做好的入学准备工作。联合教研活动拉近了园、校长的观念差距,消除了园、校长关于幼小衔接的思想误区。
(5)第五次联合教研——拓展幼小教研新平台
逐步扩大幼小联合教研的范围和参与群体,将参加活动人员范围拓展至各乡镇中心学校分管领导和学前专干。本次教研活动以幼小衔接案例解读、试点成果汇报、答疑解惑等方式开展,进一步帮助各乡镇中心学校层面的负责人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2.课题研究促发展,省级课题谱新篇
试点园之一(县幼儿园)成功申报并开展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幼小衔接视野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试点园从大班幼儿的交往合作、热爱集体、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等4个方面开展研究,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课题组的4个视频案例选送参加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案例征集比赛,一篇论文和两个案例获昆明市2022年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比赛一等奖。本课题目前已进行到中期阶段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另外,一个乡村幼儿园申报并开展市级课题《幼小衔接视野下乡村幼儿园入学生活准备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去突破学前教育发展最薄弱的乡村幼儿园的问题。
(三)幼小双向衔接——幼小科学衔接的核心
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在20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是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缺位的。“幼儿园小学化”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根源之一,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没有建立好双向衔接的机制。
1.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5个试点园把大班作为入学准备教育的关键期,为幼儿做好生活准备、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县幼儿园把幼小衔接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中去渗透衔接。同时以省级课题研究为推手,把衔接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抓紧抓好。其余试点园也分别从县城、农村的公民办园等不同角度开展试点工作,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开展衔接积累经验。
2.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
两个试点校把一年级作为入学适应教育的关键期,为学生做好生活适应、身心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开展“你好,小学”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一所试点校一年级在教室环境创设、新生参观校园环境和迎新仪式、召开云班会、和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开展联合教研、一年级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常规习惯培养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另一所试点小学从幼儿入学前、入学后、课堂教学常规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
3.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
(1)结对互动。县幼儿园走进试点校一年级课堂,通过听课、研讨,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针对不适应的典型表现调整大班入学准备教育。两个试点校教师观摩县幼儿园4个思维游戏活动,了解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县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城区4所小学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研讨,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寻找双方互动的衔接点。建立试点园(校)幼小衔接接对子或合作园(校)机制。
(2)主动衔接。改变向上衔接的单向思维模式,融合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与《课程标准》的衔接点并付诸实践。小学向幼儿园靠拢,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幼儿园“扶上马,走一程”,小学“接上力,助一把”,减缓坡度,实现有效衔接。
(四)家园校共育——幼小科学衔接的难点
幼小要实现科学衔接,重要标志是消除或减缓家长焦虑。纵观家长众相,有的担忧过度,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盲目从众,“别人学,我也学”;有的以炫耀为荣,“我家已经会……”;有的盲目加压,“你不让学,我自己教”。家长的焦虑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师、幼儿,影响了教育生态。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就要协同着力于建立家园校共育,解决教育生态链上一个个不和谐的点。
5个试点园试点开始后均召开了大班专题家长会或家长讲座,向家长们宣传《指导意见》和《指导要点》,组织家长收看昆明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堂》里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参加启动仪式、推进会、联合教研、专题访谈等。让家长们知道:过早学拼音、学计算、学识字、进行思维训练等超前、超标学习是错误的,关注孩子“字写得不端正”“拼音读得不准确”等是錯误的观念。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方法和建议,家园校步调一致地开展衔接教育,逐步做到同心、同向、同行。
(五)社会齐参与——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
通过媒体、社会舆论、家园校带动等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对幼小衔接功利化的认识,努力让幼小衔接回归教育规律,回归本位。
我县通过试点园(校)微信平台发布试点工作信息动态、幼小衔接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信息和机构白名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动态等方式,从源头上消除培训机构开办幼小衔接班的温床。教育体育局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基本构建了幼小科学衔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打开了幼小衔接的各条通道。
三、突破现状,凸显幼小衔接协同机制的作用
我县虽然构建了幼小衔接协同机制,但从幼小双向衔接的力度来看,仍然存在幼儿园主动,小学被动的情况,双向发力但不均衡。幼儿园全方位开展衔接工作,而小学入学适应没有从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园校级层面的联合教研开展不够。从行政推动力和教科研引领来看,乡镇中心学校层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幼小衔接的关注、指导不够,仅仅被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没有将之纳入常态管理。从幼小衔接的实施范围和深度来看,非试点园(校)衔接推进工作步伐缓慢。为此,我们聚焦问题,找准突破口,努力突破现状。
(一)精心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开展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组织全县16个乡镇中心学校分管领导、教研人员、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心小学校长参加启动仪式,通过试点园(校)教学活动观摩、专题讲座、视频案例解读、试点经验报告会等形式,展示“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对幼小科学衔接的作用和意义。加大县、乡(镇)、园(校)三级行政支持力度,将幼小衔接纳入管理范畴;加强县、乡(镇)、园(校)三级教研引领力度,将幼小衔接纳入课程管理;加快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与中心小学的双向衔接,将幼小衔接纳入儿童发展、教育教学等范畴。
(二)深入推进秋季学期幼小衔接工作
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秋季学期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幼小科学衔接。我县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出台《全面深化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从7个方面抓紧抓好幼小衔接工作:一是幼儿园深入实施入学准备教育;二是小学深入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三是健全幼小联合教研机制;四是提升教师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五是完善幼小科学衔接的环境建设;六是健全家、园、校共育机制;七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此项工作正稳步推进,进一步凸显了构建“五位一体”幼小协同机制的成效。
总之,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任重而道远。任何一个关联方“缺位”“越位”或“错位”都难以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能满怀对小学的期待,带着美好从容入学。正如虞永平教授说过的那样“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深沟大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