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维调适策略

时间:2024-05-07

杨菊丽

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审美素养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在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时,要紧扣教育目标,深入、充分地分析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心理期待等,本着儿童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让幼儿在感受、欣赏、表达、创造的渐进学习过程中养成美育习惯、美术技能和审美知识,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美育综合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契合度,在教育反思中进行及时调适,找到幼儿美术教育的平衡点。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不应拘泥于套用理论上的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而是要灵活地针对幼儿主体特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教学手段,对涂鸦期、象征期、图示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幼儿美术能力,进行精准的细分并做出相应的教育指导。通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事、物等“动之以情、感之于心、思之于形、联之于境、赋之以美”的艺术情感;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拓展幼儿的视野和见识,增强幼儿各个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及独特的个性特征,完善幼儿健全的人格,为幼儿今后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幼儿从小就懂得学会尊重生命,感知真善美,树立审美意识。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美术教育也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及幼儿美术教育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也更准确和透彻,但幼儿美术教育还未真正走出固化的理念范畴及模式领域。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一些尚需调适的地方。

(一)教育理念僵化

幼儿美术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应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更应强调其人格培养、审美素养和智力启蒙的功能。但很多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画画,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绘画技能,画出一幅很“像”的画作,就算带着幼儿去写生,也没有放开幼儿想象力的翅膀,而是直接给出要求,或者让幼儿按照现有图形进行对比填色,只要填色均匀不出框就是好的。幼儿美术教育不但包括绘画,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绘画仅属美术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总是担心幼儿没有能力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为了便于管理,让所有的孩子都“讲规矩”,以直接灌输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互动的重要性,无法真正解放幼儿的天性。幼儿内心产生排斥心理,缺乏自己去探究和体验、交流自己感受的过程和体验。美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未结合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比如,对现代化教学模式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多媒体、AR技术的使用较少,教学媒介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未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没有灵活多样地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幼儿在学习环境中的浸入感,也没能加强他们学习的专注度。一种教学方法用到底,没有真正分析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及内心想法,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出发总揽教材的总体结构,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计划性、系统性、发展性和连续性,教学手段优化不够,未能提高美术教育的效率。

(三)教学内容片面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艺术教育与人文学科内部各类课程交融互渗、有机结合得不够,不能很好地兼顾到趣味性、公益性、时代性、参与性和操作性,没有对教材进行二次发掘与创新,以达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目标。更多是被教材束缚,仅仅遵照教材内容进行,儿童的参与性和建构性常被忽略。这样不符合美术教育规律,无法使幼儿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幼儿美术教育调适的策略

为了真正启迪幼儿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开拓幼儿思维,提高幼儿的整体观察力、综合探究力、艺术表现力、团队协作力、设计应用力和欣赏评述力,让幼儿的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真正把美术教育看作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我们必须对幼儿美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同时进行合理的调适。

(一)教育理念的调适

幼儿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儿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有效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与艺术沟通,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健康的艺术种子,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真正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树立培养幼儿审美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实現审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并贯穿整个美术教育始终。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照本宣科、美术即绘画的理念陷阱里跳出,将教育理念调适为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心理情绪释放。要真正认识到,没有个性,没有赋予情感和独立理解的美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和积极意义的。不能单纯地将美术教育理解为完成规定的课程和课时任务,帮助幼儿获得功利性的奖项等,而是要用心去倾听幼儿的情感表达,顺应幼儿的心理变化和能力,打破量化标准、时空和常规的局限,形成家长、教师、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观,让幼儿在更合理的目标及理念指引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调适

幼儿美术不是幼儿对所见事物的简单再现,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领悟与精神形象的表现。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大胆尝试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主心、以结果评价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突出鼓励幼儿自我探索的活动环节,还要考虑设计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幼儿美术教育不能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在幼儿参与的其他领域和活动中更好地进行融合。

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在学习中有不同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各方面发展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能力不同、 性格个性也会不同。教师应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灵活的教学方式,多元化进行差异性教学,以符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和能力特点,使所有孩子共同进步。

教师要营造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可以增加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创作出独具个性与风格属性的美术作品;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及AR等新技术创设更为丰富的幼儿学习体验环境,更好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丰富而真实的美术素养。

幼儿亲近自然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自然生物,感受人文风貌、了解民族习俗。比如罗平的布依族文化,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用语言、声音、动作、绘画等方式将自己观察到、体验到的布依族元素(花米饭、布依服饰、竹筏、水车、吊脚楼等)表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的调适

教学内容的适宜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精准有趣的教学内容会让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及主动性明显增强,促进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不断转化。要实现美术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勇于自我创新,努力跳出教材的约束,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取那些能够滋养幼儿心灵、启迪智慧的内容,便于幼儿自由展现内心情感和认知体系,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渠道,从而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美好的生活态度。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还要具有时代性、正面性、传承性,要跳出固定教材,要融入幼儿心理、艺术鉴赏等有关内容,才能更加全面地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本文为基金项目:曲靖市教育科学规划投地联合项目“布依民族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QJQSKT2021 YB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