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褚远辉
到保山学院任职前的2001年至2016年,我长期担任大理大学教育科学系主任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可以说是亲历并见证了这个边疆地区微型教育学院(该学院直到现在也只有40多名教职工)的发展变迁,实实在在感受到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机构发展历程
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大理师专教育心理教研室,属于学校的一个公共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教育学》《心理学》《汉字书写》《教师口语与表达》等课程的教学,主要负责全校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类课程教学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兼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职责职能。
2001年,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大理电大和大理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大理学院成立以后,学校在教育心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教育科学系, 2004年教育科学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现已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齐全,优势和特色突出的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学院。经过全院的努力,学院已成为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从大理师专教育心理教研室到大理学院教育科学系,再到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注:2020年该学院更名为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这就是该学院机构的变迁历程。
二、师资队伍发展历程
2001年大理学院合并组建的时候,大理师专教育心理教研室共有8名教师。从学历结构来看,只有1人是硕士,有4名本科毕业的教师,另外还有2名专科毕业的教师(大理师专毕业留校);从职称结构来看,只有1名教授,其余教师均为讲师;从学缘结构来看,教师来自西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大理师专。教师学历职称层次和学缘结构都是不理想的。
现在教育科学学院共有42名教职工,大多数都是教授和副教授,特别是有38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和学位,教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博士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90%以上,博士教师的绝对数和比例在全省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同类院系中都处于先进水平,并且绝大多数博士都是学院自己送出去培养的。相对来讲,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调出的博士。
三、学位点发展历程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心理教研室就是大理师专的一个公共教研室,谈不上什么学科学位点建设,即便在学校层面上都没有学位授权的资质,哪怕是学士学位授权的资质。
2014年教育科学学院成功申报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实现了云南省地市高校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零的突破;2021年,教育科学学院又成功申报了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了学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尽管只是硕士学位授权点,但这对一所地处边疆民族地区非师范属性大学的微型教育学院来讲并非易事。现在,教育科学学院已经基本完成了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布局,下一步的目标是力争获得教育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并构建学院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四、专业建设发展历程
大理学院合并组建以前,教育心理教研室作为学校的一个公共教研室,没有自己的专业和学生,哪怕是专科专业和学生。合并组建之初,学校把数学系的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专科层次)和中文系的初等教育文科专业(专科层次)划拨到教育科学系,这就是该学院最初的专业构架。
2003年,学院成功申报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现了学院本科专业零的突破;2004年成功申报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后来又成功申报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至此基本完成了学院的本科专业布局,并转向促进专业的内涵建设。根据这3个专业的实际建设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学院暂停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招生。目前,教育科学学院共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2个招生的本科专业。尽管学院的本科专业比较少,但发展情况都不错。小学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获批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围绕这两个专业建设学院获得了数量较多的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如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云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云南省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云南省研究生教学团队、云南省精品课程和云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等。
五、科研发展历程
大理学院合并组建之前,大理师专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没有主持任何科研课题,甚至校级科研课题也没有。教师主要开展了一些基于个体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撰写并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但能够发表论文的教师微乎其微,论文的质量和发表刊物的档次也不高。
现在,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主持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两项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课题,两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0余项云南省哲社规划课题(包括重点课题),10余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和10余项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包括重点课题)等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20余部学术著作;获10余项云南省政府哲社优秀成果奖,获省政府哲社成果奖的比例占全校总数的50%左右;并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科学》《民族教育研究》等高层次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师还主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云南省哲社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
目前,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已经成为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师教育的中坚力量。归结起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大力帮助,但更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励精图治和苦心经营。
(作者系保山學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