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诞生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个月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在苦难与辉煌中写下教育传奇。
2020年1月20日,***总书记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指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窳陋与辉煌
走进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西南联大原教室、革命烈士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碑等标志性建筑,无言地述说着联大学子在战火硝烟中砥砺前行的历史。
时光回到80多年前。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原设平津的北方著名三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日开始上课。
不久,南京陷落,日军溯江而上,武汉震动,危及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除原有文、理、法商、工学院外,1938年8月增设师范学院,全校共计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先修班。
西南联大选址确定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受邀营建校舍。但在物资、财力极度匮乏的艰苦年代,校舍设计方案一次次缩水,最终以简陋的茅草房定稿。
回忆起与西南联大“相遇”的日子,92岁的丁静依旧心潮澎湃。
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草坪上,借着昏暗的汽油灯,聆听着西南联大教授的演讲。“讲的内容就是要争民主,反内战。”丁静说,那是“一二·一”运动中让她永生难忘的画面。彼时,她就读于云大附中。
抗战胜利后,1945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运动掀起了国内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晚上大约9点多钟,子弹就从我们头顶上嗖嗖地飞过去,当时主持人非常镇静,就叫大家在草地上趴下,然后分别离开。”丁静说,第二天学校就将学生组织起来参加罢课,“表明我们的态度!”
杰出人才辈出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当局的暴行激起了广大师生的斗争。
“我们学生从西南联大出发,绕昆明的主要街道游行、宣传。”从1939年在重庆参加著名爱国组织“孩子剧团”到参加“一二·一”运动,加之父母一直为党工作,少年丁静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越来越深,“那个时候叫地下党,表面上看不见,但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求真,求民主,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组织。”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处,“刚毅坚卓”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又是师生八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昆八年,西南联大先后有8 000多人就读,毕业约4 000人。这里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叶企孙、吴有训、华罗庚、陈省身、吴大猷、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倾心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从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杨嘉墀、陈芳允、赵九章、郭永怀、屠守锷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宋平、王汉斌、费孝通、彭珮云、周培源、朱光亚、华罗庚、钱伟长、孙孚凌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据了解,西南联大前后有1 100多名爱国学子舍身报国,投笔从戎,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西南联大,就在这样的跌宕起伏中走过光辉岁月。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办学,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院址设于西南联大校本部原址,1950年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精神力量永续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西南联大走进了历史,却留存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回望,更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的重要指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给予云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永不懈怠的奋斗韧劲。”云南师范大学负责同志说,学校正按照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推进,把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深度融入学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和各方面。
如今,西南联大旧址已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还新建了西南联大博物馆,这里如今已成为云南“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来访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90余万人次。
展厅内“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随着接踵而至的参观者的脚步声不断响起。“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者,我们一定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延伸阅读〗
爱国主义是联大精神的核心
走进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站在西南联大旧址前,我仿佛听见了当年联大师生们在民主草坪上呼喊 “反内战、争民主”的响亮声音。
抗战胜利后,饱受战争煎熬的中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悍然发动内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一大批有着先进思想的联大人挺身而出,高举“反内战、争民主”的旗帜,揭露了國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运动也成为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以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一二·一”运动中,四位烈士倒下了,但有着进步思想的更多联大人站了出来。他们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边,将“一二·一”运动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在全国掀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爱国运动的高潮。
爱国主义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联大虽然只有短短8年历史,但是在先后就读过的8 000多人中,走出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和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的建设者。
正如***总书记所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联大精神将始终激励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做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妇女报》 周玉林 王 馨/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