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刚+龙微
云南省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 596万,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其中82个县是贫困县,教育整体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但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教育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云南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有利机遇,坚持改革创新,“请进来, 走出去”,取得了很多成绩和亮点,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深入交流与合作格局。
一、“一带一路”建设给云南带来巨大的机遇
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云南由原来的边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跃身为发展“前沿”,帶来了巨大的机遇。虽然相比较而言,云南教育发展程度滞后,但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参与省份,云南具有很多独特优势:区位优势、通道优势、气候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等,是很多中部、东部省份没有的。
2015年1月***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要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赋予了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方向。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交通、经贸、旅游、能源、文化、教育、边境管理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成功举办了20届“昆交会”、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有力增强了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展的聚合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举办和承办了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旅交会、首届中国—南亚科技部长会议、第13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等多个高端国际会议以及专题国际会议,不断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重点深化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滇泰、滇老、滇越、滇缅、滇印、湄公学院等8个合作机制;2016年初又与马尔代夫建立了合作机制。着力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智库等对外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从而提升沿边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亮点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在所有的对外交流领域中,教育是最容易启动,也是覆盖面最广的。云南省教育厅整合资源,与各级各类学校一起积极探索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以“走出去、引进来、合作共赢”为指导思想,鼓励支持高校在学生国际交流、国际人才培养、教师国际交流研修、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对外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来滇留学生工作,以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为抓手,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来滇留学事业发展
2004 年,为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促进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云南立足省情,由省财政投入资金180万元,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第一个地方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主要面向周边国家学生。2004 年有9 所高校录取招收云南省政府奖学金生58 人。在省政府奖学金的鼓励引导下,2005 年云南省招收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2 474 人,2014 年省政府奖学金增至1 087 万元,共有318 名外国留学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外国来滇留学生人数达到9 690 人(学历生占72.25%),在全国各省(区)招收外国留学生总数中排第13 位,其中来自17 个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总数为8 009 人,占云南省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3%;在云南省就读的外国中小学生数为8 038 人。2015 年省政府奖学金增加到1 192.5 万元,有25 所高校的346名外国留学生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同时还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大力支持。2015 年云南省高校就读留学生达12 078人, 加上在边境地区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已经突破了2万人,在全国排在第11 位。
云南省政府奖学金的设立和发放,不但吸引了更多周边国家学生来云南省学习相关专业,也开拓了欧美国家学生来滇留学市场,加大了云南省高校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力度,增强了云南省留学吸引力,加快了云南省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以孔子学院为载体,创建多种平台,深化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全国已在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 所孔子学院、1 000 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190 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格局。云南省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比起其他教育发达地区还比较滞后,很多“985” 院校和教育较发达的省份目前已经处于饱和阶段。目前,云南省内学校与国外合作共建了12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不多,但影响力极大。
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南北大学共建的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是我国在南亚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已有10 年历史。2015 年5 月26 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了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并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由于云南师范大学清迈孔子学院的突出成绩,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2014 年云南省获孔子学院总部“优秀中方合作单位奖”,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为云南省教育厅领导颁发了奖牌。
云南省教育厅积极鼓励高校把孔子学院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整体发展中来。十年来, 云南省各级学校孔子学院(课堂)所开展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受到所在国民众的欢迎,客观上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招生层次、开展区域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各校在开展汉语教学与文化推广的同时,与周边国家合作设立研究基地,开展区域研究,深挖资源,积极开拓合作交流项目,并通过高效务实的转型建设工作,将云南省孔子学院(课堂)的功能从单一的汉语教学转向融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国别研究、学术交流及为中资企业服务为一体的汉语教学基地和驻外办事机构。孔子学院、课堂的建设提高了云南省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弥补了当地汉语教师缺乏的现状,同时提升了高校自身内涵能力建设,促进了高校国际化进程,培养了大批知华、亲华、友华人士。endprint
另一方面,云南省依托外交部、教育部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建立的3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老挝、缅甸等国设立的5 个驻外工作处等平台,积极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中文师资、农业技术、旅游、烹饪等培训,主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教育文化交流。
(三)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基础,拓展多种模式, 境外办学走在前列
目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层次以上有10项,专科层次有9 项。项目不多,但很规范, 已经打出了品牌。特别是赴境外办学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红河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举办的境外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4年,云南财经大学与泰国兰实大学合作成立的曼谷商学院是全国仅有的4 家境外辦学机构之一;2014年10月,教育部国际司组织相关专家在云南财经大学分别召开了“境外办学项目调研会”及“2014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专家咨询研讨会”,对云南高校“走出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在北京签署关于联合共建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合作备忘录。6月13日,在云南民族大学挂牌成立的“中印瑜伽学院”成为印度在华建立的第一所瑜伽学院。印度方面每年将派遣至少两名专业教师来华授课,开设瑜伽国际课程。印度瑜伽部将对学院学员进行测试,并颁发国际认可的瑜伽证书。
(四)成功举办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汉语比赛,扩大了云南高校的影响力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吸引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万名青少年参赛,亿万观众观赛,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领域的知名品牌活动。汉语桥比赛第一届在北京举行,第二、三、四届在重庆举办。2012年至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已在云南省连续举办5届,累计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赛区的1 400多名中学生和领队老师到云南参加比赛。从参赛国家数、参赛选手数来看,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也体现了“汉语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云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每年配套财政专款400万元与孔子学院总部共同主办。通过举办活动锻炼出了一批务实能干、有执行力的干部队伍, 同时也提高了云南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近年来,主要承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的留学生生源国由原来每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增加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参加“汉语桥”的选手和营员选择到云南留学。“汉语桥”比赛已经成为云南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进一步做好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986年开始,省政府就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全国首家设立了“云南省公派出国留学专项资金”,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云南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仅靠云南自己的能力要实现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2001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云南省与基金委首批签订了“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协议书,从2003年开始执行,每年选派50人出国培养,以5∶5的方式配套经费,后增加到每年80人。很多西部地区兄弟省份的配套比例都比云南低,而云南省经费配套比例却与发达省份持平,我们将积极争取,加强后续项目跟踪调研,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创新派出方式,助推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
每年云南省政府的专项经费只能支持派出120人左右,更多的是受基金委的支持,其从2014年开始支持云南“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项目”以及2015年开始的“云南贫困地区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项目”,2015年支持云南各类项目的出国留学人数合计超过400人。当然与发达省份相比,云南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希望通过积累,加速云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并在选派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扩大了选派规模。以往云南省每年地方公派派出的人数仅为30~40人,派出人数少,无法满足云南省出国留学人员需求。二是派出形式多样化。过去,云南省地方公派出国留学基金资助项目分为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学者两类,项目结构较单一,2014年增加了成组配套课题组出国留学项目和三个月短期留学项目,成班派出,并配翻译。三是加大了对小语种和周边国家国际形势研究的支持力度。四是留学基金资助更具针对性,2014年地方公派出国留学基金以云南省五大支柱型产业(烟草产业、旅游业、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矿产业)为基础,具体结合国家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已挂牌省级重点学科进行重点资助。
(六)加强小语种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加快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新构想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复合性高素质人才, 云南加大力度培养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云南省政府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补助200万元,专项用于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从2008年起每年2亿元高等教育经费中,一部分经费用于支持小语种人才培养。2013年召开全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全省高校小语种在校生从2006年的1 634人增长到2013年的5.5万人。学科专业建设从2006年全省只有9所高校设置18个小语种专业, 到2013年底已有43所高校设置62个小语种专业。在课程教材开发方面,近七年来针对小语种教学资料匮乏、教材稀缺老化的现状,云南省各相关高校加大了小语种教材建设的力度,目前已编写出版、在编和列入编写计划的教材近30部。同时,开展了小语种精品课程建设,目前省内有25门小语种精品课程在建。另外,各高校通过“1+3”“3+1”“2+2”“2+0.5+0.5”等多种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把语言专业的学生送往语言对象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endprint
(七)举办国际教育展,扩大宣传
由云南省教育厅牵头,每年组织相关高校到国外举办教育展,扩大云南高校的知名度,吸引留学生, 扩大招生规模和层次。2010年赴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举办教育展,2011年赴美国举办教育展, 2012年赴法国、德国举办教育展。同时,每年由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相关国内外知名院校到云南举办“教育国际博览会”目前共举办十届,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知名学校到云南考察,教育展的信息平台也为云南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学校、学生和家长。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高校的作用与挑战
云南高校充分结合地缘优势和本土特色,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政策, 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高校、机构进行合作和往来, 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承担起时代及国家赋予的新使命。
(一)面向南亚及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作用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既是大学发展的责任使然,也是大学发展的内在所需,因此云南省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精准定位,积极发挥教育辐射作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设立不同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为国家培养一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
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期阶段,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等体制的融合尚需相互了解,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高水平智库,为沿线国家深入合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智力支持。
三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至国家公共外交的层面,以教育为载体,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中国道路、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
(二)面临的挑战
云南教育对外辐射的实力还不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云南教育的综合实力不够强,高水平大学不多,招收国外学生来滇留学的吸引力不足,但其良好的沿边区位优势和各高校积极对外开拓的态势,使云南省境外办学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大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学生来到云南省高校留学,有利于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亲华人士,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但要真正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中心,还需要长期努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经费、政策支持不足。特别是近年来,为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外籍教师工作经费、公派出国留学经费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
区位优势有可能受到弱化。科技发展拉近时空距离,教育技术革新催生新的教育模式,传统地理区位优势受到挑战。内地教育强省(如四川、重庆等)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及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过程中将逐步对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形成竞争。
高等教育国际化没有形成合力。各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缺乏大局意识,全省范围内缺乏宏观调控及协调机制,往往各校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整合各校优势,有效提升全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整体实力,甚至在诸如留学生招生工作等方面出现相互竞争的局面。
专业的教育外事工作人员从数量和综合素质上还不能满足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发展要求。
四、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措施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和日新月异的教育国际化趋势,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理念才能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新的突破。要积极通过“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云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云南教育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把发达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进来为我所用的同时,还要将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出去,推动云南省教育国际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展示云南教育的良好形象
除了地缘优势、资源优势、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等之外,相比许多南亚、东南亚国家,云南教育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课程建设好、管理规范、教学质量高等优势,这是云南教育能够辐射周边、影响周边的根本。要紧紧抓住召开南博会这个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大力宣传推介云南教育,展示云南教育的良好形象,为云南教育走向南亚、东南亚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快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云南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实力
教育发展滞后、高水平大学缺乏是云南省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困境。面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发展的新理念,跳出云南省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国内比较视野,放眼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孟中印缅经济带区域,以省内“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团队建设、高规格平台建设以及学位点、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切实将一部分学校打造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内高水平大学,形成云南省高校在区域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三)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
积极鼓励云南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争取举办1~2所创新体制的中外合作高校(含高职);支持推动云南省高水平教育机构“走出去”辦学,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校和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上使区域(南亚、东南亚甚至区域性国际化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别的战略具体目标、重点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有显著差异。依据国家战略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需求,考虑哪些高校以“请进来”为主,哪些高校以“走出去”为主,还是两者兼具,应有所不同。应以强化优势学科,拔高弱势学科,推动云南优势产业群的聚集,提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能力为主线。通过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民间参与的途径来实现。
(四)实现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提升云南沿边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国门大学是指分布在与国外直接接壤地区的大学。云南有8个州(市)与国外直接接壤,共计13所国门大学。在桥头堡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门大学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桥头堡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效。云南省正在考虑建设“云南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联盟”,给予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专项招生计划、专项人员编制支持,在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科研发表、培训进修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在这一基础上,各国门大学依托区位优势、地缘优势、留学成本优势、招生优势、文化优势、语言优势,立足区域、融入区域、服务区域,并辐射省内接壤国,大力发展以辐射、面向比邻国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为云南省其他大学搭建平台。endprint
(五)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开通与海外职业教育机构、职业认证机构多种合作办学的途径,引进一批国际职业培训项目,力争为西南各省培养技能人才,并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提供各项服务。拓展学生出国实习、培训和就业渠道,积极吸引和接收国外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到省内职业学校任教,国外学生到云南省相关学校接受培训。
(六)加快云南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选派中青年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扩大云南公派教师出国规模,丰富云南高校教师出国访学、学习、交流的类型。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各高校外籍教师比例,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外籍教师资格认证,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水平。
(七)加快培养云南省发展的急需人才
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建立云南省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的定期发布制度,瞄准云南省急需、薄弱、空白和关键领域,深化与国外顶尖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与国际组织衔接的人才培养、储备、输送、任用机制,加大派遣优秀青年到国际组织实习力度,加快培育国际组织人才。
(八)加强小语种学科专业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云南省亚非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统筹制定全省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辅以相应的政策、机制和措施,切实组织实施落实。根据高校实际办学条件支持其增设南亚语种专业,并加强对新设专业的指导和评估,做到“新设一个、建设一个、保障一个”,真正解决只重申报不重建设的情况。在有条件的高校,支持增设小语种硕士学位授权点,推动小语种人才培养上层次、上规模,并通过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和小语种后备师资培训工作。要积极鼓励高校走“应用型”导向的学科专业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社会资源,通过与企业、行业和政府外事部门的协同,开拓实训实习基地,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建设、学科专业方向凝练、学科研究平台打造等各项工作。
(九)鼓励高校学生赴外学习研修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励等支持高校在校生赴海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学习或实习,让更多高校学生获得拓展国际视野和接受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提升云南高校学生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支持鼓励云南省高校通过红河流域高校联盟、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与高校发展中心等机构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和人力资源合作。
(十)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鼓励高等院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法律、文化、地理、民族、经济、商贸、交通、旅游、外交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高校要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就“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政策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云南省高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及少数民族文化等优势,加强对文化、旅游、餐饮及配套行业的研究,同时开展该专业方向的国际科研项目,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课题调研,把自己从单一、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脱离出来,把一些项目作为课题来做,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为制定规划、措施奠定基础。同时教育厅与各高校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打造一支适应本省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外事管理干部队伍。
2016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點工作,教育厅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高校的积极主动性, 共同携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升云南教育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