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夏天 小鹿
2020年5月的一天,C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多支出了6万多元,手机短信显示在最近一个月这张卡被“额外”刷用了很多次。在确定不是家人使用了这些钱之后,C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询,这些钱由绑定银行卡的手机通过一款网络游戏被消费划用。公安人员再次向C女士确认这些钱是不是本人或家人消费。C女士想,自己和丈夫不玩儿网络游戏,也问过女儿小A,小A说“怎么可能是我刷了6万多”。女儿每天要上网课,没有时间玩儿,而且她连订外卖都要“货比三家”,怎么可能会在游戏充值上花这么多钱。想到这些,C女士明确告诉公安人员,这些钱不是自家消费的。然而,就在C女士和丈夫查询银行刷卡记錄的时候,噩耗传来——女儿坠楼身亡了。第二天,精神恍惚的C女士拿起手机,看到了女儿在前一天发给她的最后一条信息:“妈妈,原谅我吧,是我做的,我不想活了。”
唉……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消逝了。
知道这个案件的时候,我也难过了很久。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这么大吗?又有什么管控措施呢?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休闲和社交的工具,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只适合有自制力的成年人使用。事实上,很多成年人也会沉迷其中、玩物丧志,更何况未成年人了,“杀伤力”极大。按照规定,进入网络游戏要实名登记。
那小A又是怎么登记并消费的呢?
小A是偷偷地用爸爸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登记的,消费绑定为妈妈的微信支付。
家长有责任吧?而且……这样的网络防线也很容易突破啊!
是的,所以现在对一些网络游戏要求有人脸识别,增加了未成年人进入的难度。但归根到底,监护人应当发挥监护作用。小A的父母有粗心的地方,把手机交给孩子后,不清楚孩子究竟在干什么。而且,小A游戏充值的时间有一个来月,每天都会有几笔转账记录,最高的一天有7笔,而他们因为银行卡每天进出账很多,对此浑然未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
我明白了。可是,6万块钱和一个鲜活的生命,轻重反差是如此之大,小A怎么就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本案中,小A意识到了花掉6万多元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无法面对,从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孩子应该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要珍惜;也应该知道要远离网络游戏,懂得生命的珍贵。
说得对!作为未成年人,还应该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犯了错就要面对,不应当选择逃避,更不能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逃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