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辩促学,绽放精彩

时间:2024-05-07

沈志荣

【摘 要】有效的辩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结合《24时计时法》的教学片段,提出“辩论素材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辩论时机的设置,要契合学习的进程;辩论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教师的作用”三个方面的教学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通过辩论材料、时机、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教学中的辩论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辩论;24时计时法;学生经验;教师作用

辩论,是当前课堂教学中颇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辩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辩论激起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营造出生动活泼、深入探究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其中的辩论环节,是在经历了反复实践、反思与调整之后,才慢慢摸索出来的。现将成熟的方案略作记叙,和大家分享。

【教学片段再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24时计时法,比较了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实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请看大屏幕,这是小明一天中某个时段做的事,你能选择做这件事合适的时间吗?(如图1)

师:你们打算选择哪个答案?

生:选择A。

生:选择B。

生:两个都可以。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选择。那你们的理由是什么?谁能说服大家吗?

(教师想趁机激发学生之间的辩论)

生:选择A,因为上午10时去踢球比较合适。

生:我认为两个都可以。因为B中的10時也是上午10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两个都可以吗?

(教师想再次引发学生辩论)

生:我也认为两个都可以。因为B中的10时可能是早上10时或晚上10时,如果是早上10时,就可以了。

生:有时晚上10时也是可以踢球的。

师:同学们,他们认为B中的10时既可以表示早上10时,也可以表示晚上10时,你们同意吗?

(教师明显加重了语气,想引导学生纠正想法)

生:同意,因为这里的10时还不知道是早上还是晚上。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它就是表示早上10时,因为它没有时间名词,所以是24时计时法,只能表示早上10时。(其他学生议论纷纷)

师:现在你们同意吗?(还有部分学生不认同,教师有些着急,不敢作更深入的展开,只能匆匆收场)

【教学片段解读】

该教学片段出现在新知教学后的练习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开展的辩论,原本是希望借助辩论来深化认识,但事与愿违,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标,反而引发了认知混乱。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觉得,原因如下。

(一)未能准确把握学生开展辩论的基础

三年级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已有不少的学习经验。在一、二年级的“认识整时”“认识几时几分”等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多次经历根据钟面写时间的学习活动(如图2)。然而,这样的学习经历却让学生形成了一个错觉——同一个时间数词(如9∶00),一定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时刻。这种错觉又因为生活情境的反复刺激而得到强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不带时间名词的12时计时法来表达与交流)。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原本讨论的问题为“两个选项是否都能表示踢球时间”,并借助讨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辩论,理解“24时计时法”的10时就表示“12时计时法”的上午10时,感悟两种计时法不同,表示的时间却相同。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24时计时法”的10时表示早上10时和晚上10时,即受已有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的辩论产生了混乱。

(二)未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的过程

辩论需要借助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辩驳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捕捉有价值的契机,合理有效地引导他们展开辩论。当辩论有偏离之势时,教师就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调整辩论,让辩论能一直围绕重难点展开。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学生辩论的方向慢慢地偏离了教师的预设,但教师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只是希望借助个别优等生的认识来扭转局面,显然,这样的辩论组织得过于简单机械。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理清辩论推进的路径,导致辩论主线不清晰,辩论效率不高。

【教学改进举措】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的经验、学习的心理、学习的过程等角度出发,对辩论的材料设计、时机选择和方式组织等进行改进,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经历有效的辩论过程。

(一)辩论素材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

好的素材是开展课堂辩论的前提,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设计辩论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展开辩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两点:一是辩论材料要能够暴露学生学习的矛盾点,特别是在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原有经验的负迁移,此时暴露矛盾有利于产生认知冲突,引发辩论。二是辩论材料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连续性,要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考,使得辩论资源丰富、辩论动力持续。

(二)辩论时机的设置,要契合学习的进程

在教学中开展辩论,目的往往是希望借助辩论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辩论时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进程,要符合学习规律。在学生突破重难点处设置辩论,可以提升辩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为这个时机的形成做精心的准备,如在辩论前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充分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由此形成辩论的基础。而当发现学生各有想法,急于表达不同观点时,教师应及时组织辩论,让学生依据数学知识、数学原理互相说理,实现思维的碰撞。

(三)辩论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辩论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借助灵活多样的调控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可以“放大”辩论:教师抓住辩论的关键点,有意放大,助推辩论,即在关键处以“煽风点火”或“装疯卖傻”的方式,借助语言、表情、肢体等的变化来推进学生的辩论。也可以“转变”辩论:当学生之间互相无法说服对方时,教师就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无结果的争论,而是要转变形式,如将单独的生生说理转变为集体的共同讨论。还可以“终结”辩论:教师要敢于“刹车”,特别是当辩论偏离方向时,更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段,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辩论的方向,或对学生的不正确观点做出否定。

【改进教学片段】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再次开展了多次实践,通过辩论材料、时机、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教学中的辩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巧设学习材料,暴露学习经验

课始,教师呈现情境,创设冲突,引出新知。

师:小红去看电影,这是她的电影票,你们看到了哪些信息?(教师先出示电影票,如图3右图)

师:电影院离她家不远。(再出示钟面,如图3左图)如果这个时候出发,你们说是去早了,还是去晚了?

(学生出现三种不同的回答,引发了争议)

师:有人认为去早了,也有人认为去晚了,还有人认为两种都有可能。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指早上8时,而电影放映时间13时即下午1时,所以去早了。

生:它也可能是晚上8时,那么电影放映时间是下午1时,也就是去晚了。

生:晚上8时也就是20时,20时比13时晚,所以去晚了。

……

(学生在具体介绍时,其他学生或点头认可,或议论纷纷,气氛活跃)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的确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请大家想一想,钟面上只有1~12时,刚才说的13时、20时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你们可以在钟面上拨一拨或写一写,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同桌两人有一个钟面和圆片,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操作、展示与交流,理解了13时就是时针转过1圈再过1小时,也就是下午1时;20时是时针转过1圈再过8小时,也就是晚上8时。如圖4)

师:图4中,右边这样的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而左边的就是我们以前学的计时法,叫作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

(教师揭示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聚焦学习难点,以辩深化理解

师:刚才大家说下午1时就是13时,晚上8时就是20时。那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上午10时呢?

生:就是10时。

生:是22时。

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这里到底要不要加12时?大家讨论一下,发表各自的意见。

(组织学生讨论,上台汇报并“辩论”)

生:这里不用加12时,因为这里的10时,时针还没有转过1圈,所以不用加12时。

生:刚才的时间都是下午了,时针已经转过一圈,而现在还是早上10时,它还在第一圈,所以不用加12时。

……

师:是的。12时计时法的早上10时就是24时计时法的10时。那如果反过来,24时计时法的10时能表示早上10时,还能表示晚上10时吗?

(再次组织同桌讨论、汇报和辩论)

生:我认为可以。因为现在不知道10时是早上还是晚上,如果是晚上10时就可以表示。

生:我反对,这里的10时不能表示,因为它是24时计时法,它就只能表示一个时刻。

生:我也同意他的想法。因为如果是晚上10时,就是24时计时法的22时,这样也不对啊。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因为24时计时法记录的数只能表示一个时刻。

师:的确,在24时计时法中,某个时间对应一天24小时中的某个时刻,所以24时计时法的10时就只能表示12时计时法的上午10时。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围绕“到底是去早了,还是去晚了”,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促使学生依据经验展开学习。接着,又借助核心问题“钟面上只有1~12时,刚才说的13时、20时是怎么来的呢”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对计时原理的深度探索。最后,通过问题“24时计时法中的10时能表示早上10时,还能表示晚上10时吗”来引发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展开辩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帮助他们打破原有认知,理清知识联系。整个过程中,辩论成了学习的催化剂,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争论中,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逐步深入,直至透彻理解。

总之,数学课堂中如果能科学合理地用好辩论这一学习方式,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切实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使数学课堂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湾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