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挖掘简单背后的丰富意蕴

时间:2024-05-07

胡良梅

【摘   要】有些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关系却十分深刻。如运算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掌握算法的基础,口算是感知算理的种子课,许多教师对于口算教学存在意识上的轻视和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运算教学的逻辑关系,揭示口算教学的丰富意蕴。

【关键词】口算教学;算理;算法;策略

曾参加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一位教师上“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研讨中,有教师认为这节课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研讨的价值。果真是这样吗?筆者结合教学片段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教学片段再现

【片段一】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怎样列出算式?

生:60÷3=20(支)。

师板书:60÷3=( )。

师:你是怎样知道等于20的?

生:6÷3=2,再添一个0。

师:还有没有用别的方法算的?

生:3×20=60,60÷3=20。

师:这是想乘算除,好办法。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学生一时无人举手)

师引导:这里的60,可以看成6个十,还可以想“6个十除以3得2 个十,是20”。

师: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说一遍给同桌听。

【片段二】教学“试一试”和例2

1.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6÷3=2,再添两个0。

2.教学例2:120÷3=40,方法同例1。

【片段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学生汇报得数。

师:比一比,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特点?

生:一题比一题多0;除数都是相同的。

师:第二题的得数为什么要多1个0 ?

生:因为前面的被除数多1个0,所以后面也会多1个0。前面有几个0,后面就有几个0。

教师小结方法: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先借助表内除法口算,再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出示“想想做做”第1(2)题,学习方式同上。

3.出示其余习题,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对答案。

口算是笔算学习的逻辑前提,为“感知算理”做准备,是笔算学习的思维依据,有其特殊的学习意义,不宜掉以轻心。

二、教学内容意蕴解读

(一)厘清算理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表内除法的扩展,是后续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逻辑基础。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第一步要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如笔算46÷2,246÷2,124÷4,首先要口算40÷2,200÷2,120÷4,学生要理解“商的首位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或百位上”,因此,本课直观理解算理,要重点凸显的是“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6个百除以3得2个百;12个十除以3得4个十”,这样才能为后面笔算学习的算理理解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这是教材编排的逻辑关系。

事实上,口算60÷3,在直观背景中,学生说出得数并不难,但是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其实还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本课教学应把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提炼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明白“因为是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所以可以先算6÷3=2,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是与计算操作相联系的。

(二)建立算法

教材中小卡通呈现的三句对话,揭示了三种算法。算法①: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算法②: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算法③:6÷3=2,60÷3=20。深入分析,算法①是借助乘法口算推理除法口算,算法③是借助表内除法类推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它们在思维上运用的都是转化和推理;对于算法③,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设计成教学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添1个0?这样一分析,算法②和算法③就建立了关联,算法②就是算法③的算理,算法③是算法②的算法呈现。这是三种算法的逻辑联系。

例1、例2教学的口算,还要进行比较分析、整体建构,都是把被除数看成若干个十,先借助表内除法得到商是几个十,写成几十。从例1呈现的小卡通的三句对话到例2的两句对话,去掉了“想乘算除”,可以看出“想成若干个十”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它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普适的迁移价值。如口算“68÷2”,学生需要先想“6个十除以2商3个十,在十位上写3”。“想想做做”第一组对比题:6÷2=3,60÷2=30,600÷2=300,比较的目的不能浮于表面,要引导学生深层建构算理算法之间的联系:三道题在口算时都要先算6÷2=3,不同的只是计数单位,6÷2=3算的是6个一除以2得3个一,是3;60÷2=30算的是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是30;600÷2=300算的是6个百除以2得3个百,是300,这是同类知识的算法联系。

(三)渗透数学思想

运算中有抽象、推理、建模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口算教学也不例外。例1选择分铅笔作为学习素材,学生经历的学习活动是: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索算法—充分交流加深理解算理—迁移类推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法;与此同时,学生经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思考,比较分析,迁移类推,归纳拓展。例2仍然选择分铅笔作为学习素材,但是已经变成文字叙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相对抽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并且逐渐聚焦于“把120看作12个十”的思考方法,逐步提升思维水平,提炼构建相关的口算方法。从例1到例2,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同时还蕴藏了转化、推理和模型思想。

三、教学过程若干剖析

(一)素材价值挖掘深度不够

教师课件呈现主题图,学生读题列式,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没能充分发挥直观图的助思价值。

思考一:动态呈现。引入:星期天,老师去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只出示铅笔图),知道是多少支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一起数一数(1个十、2个十、3个十……)。然后再出示条件问题。

思考二:动手操作。是怎样得到20的?学习单上有铅笔图片,请同学们在图片上分一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思考三:形象理解。先算6÷3=2,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为什么要添上这个0呢?道理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再直观形象地分一分。动态呈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借助直观材料分一分、圈一圈,对算理的理解有具象背景;再借助形象观察,学生自然就会建立“6个十”的清晰理解。

(二)教学重点不落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算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但是,上课教师把算理变成了孤立的算法③,没能凸显它的重要意义,也没能引导学生建立方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一:点明关系。观察比较,算法②和算法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算法①和算法②呢?原来算法③中“添0”的依据来源于算法②,算法①和算法②都是把新知转化成已知,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一样的。

思考二:凸显强调。现在,你能解释“添0”的道理了吗?谁还能再完整地说一遍?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遍。点明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后进行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说理”训练,才能让教学重点落到实处。

(三)教学难点未突破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300÷6、200÷4”这样的首位相除不够商1的口算题。负迁移会让部分学生看到被除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商的后面添上几个0,或者说还有一些学生直接不会算。但是课上教师只是对对答案,没能将这个学习难点亮出来进行重点突破。

思考一:追问想法。300÷6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二:故意设疑。被除数末尾有2个0,商的末尾怎么不添上2个0了呢?

思考三:增添对比。比较300÷6=50和300÷3=100,你有什么发现吗?其实,课上学生的回答(因为前面的被除数有1个0,所以后面也会多1个0。前面有几个0,后面就有几个0)是非常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若能及时设疑追问,将会精彩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课堂练习不到位

“想想做做”中题组比较的价值,这里不再赘述,重点分析第二、三两题。几十、几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即将要学习的除法笔算的基础,需要强化练习形成口算技能。上课教师只是让学生独立算算对对答案就过去了,显然没能充分挖掘习题的价值。

思考一:形式多样。独立口算—开火车口答—比赛抢答等,变化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口算练习的效能。

思考二:延伸拓展。借助第三题连线中的“40=80÷2=200÷5”,可以联系拓展开放题“()÷()=20”或者“依据五六三十这句口诀,你能想到哪些口算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脑海中积极搜索互相关联的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四、运算教学基本策略思考

运算学习课具有相同的结构脉络。一节普通的口算课,同样也可以彰显运算板块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和教学策略。运算学习的活动过程,首先是“复习已知,激活经验”或者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着是“探索交流,建构新知”;然后是“多层练习,形成技能”;最后是“回顾总结,拓展延伸”。在这四个活动过程中,重头戏是第二个活动。下面重点分析“探索交流”环节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是对算法的解释。但是算理是隐性、直观的,有的时候是烦琐的(如分数乘法),算法却是显性、抽象的,有的时候是简单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注重直观操作,可让隐性的算理浮出水面,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原理,促进算法记忆和遷移。理解算理的直观操作,可以借助实物原型(如人民币、10支一捆的铅笔等实物材料),也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如小棒、计数器、点阵图、方格图、数直线等),也可以借助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促进理解。这个环节,一般要精心准备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思考或操作,激活经验,启动思维,探索初始的算理理解。

(二)交流比较,概括算法

直观运算(动作表征)之后,要及时组织交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语言表征)。要组织学生对比、归纳同类知识的异同,寻求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共同蕴含的数学思想,总结提炼算理算法。交流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沟通动作、语言和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把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成表象操作,进而概括出算法,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建构算法和算理的内在联系。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此外,要注意防止算法过度多样化,重点关注资源型算法。这个环节,需要教师系统研读教材,探寻知识之间的多维联系,树立整体系统的教材观和促进学生思维生长的教学观。

综上所述,一节看似简单的口算课,其实并不简单,它折射出的是教师研读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细思联系,挖掘简单背后蕴藏的意蕴,促成高质量的课堂学习。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果满山小学 2213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