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管理方案初探

时间:2024-05-07

丁淑云

[摘    要]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个环节人员联动,形成作业管理闭环。在“双减”背景下,探究新型作业的管理方案,帮助教师抓住作业核心本质,完善教师“双减”作业观,回归作业布置初衷。“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管理在制度建设、教研活动、作业设计、监管考核及家校协同性方面均有所欠缺,因而,探究“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的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作业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开展、设计作业能力、校方考核监管及家校努力方向进行梳理,初步探索了“双减”背景下的新型作业管理方案,以此突破新型作业管理能力,落实“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减负提质要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新型作业;作业管理;教学管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自上而下发起行动,作业管理逐步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点研究对象。落实“双减”管理工作,首先要让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布置新型作业的意义,抓住“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核心本质,完善教师“双减”作业观,逐步回归以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的初衷。其次,根据“双减”政策要求,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从家、校、社三方共同作出努力,减免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改善课后作业内容呈现单一化、机械化、无序化及时间超长化的根本问题。“双减”政策实施时间不长,管理制度仍不健全,学校作业专项教研活动开展相对欠缺,教师设计新型作业能力有待提升,作业监管考核及家校协同性均有一定提升空间。基于以上问题,从完善制度建设、开展专项教研活动、拔高教师业务能力、加强监管考核力度、协同家校作业观等方面,提出新型作业的管理方案。

一、“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管理的意义

(一)抓住作业核心本质

“雙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一直备受关注,作业成为“双减”政策下主要调整的结构内容。由于部分教师对作业的本质认识不足,片面强调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致使学生课后作业呈现出机械单一,重复性强且长时间难以完成的规律。“双减”背景下管理新型作业,需要教师不断追本溯源,抓住作业的核心本质,通过学生作业呈现效果,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以此精准分析学生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抓住作业核心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布置新型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二)完善教师“双减”作业观

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输出渠道,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应以传递信息、交流教学为目的。“双减”背景下,管理新型作业能完善教师的作业观,促使教师不再盲目地追求教学单一知识点,重复布置教辅类课后作业,而是根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达成相应教学目标。若学生作业呈现效果不佳,则代表教师的教学目标未能实现,就需要教师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缘由,提炼学生未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因素,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地对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加以改善。“双减”背景下管理新型作业,可打破教师布置作业的传统思维,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展形式,不断完善教师“双减”作业观,发挥作业的学习功能,促使学生在课后通过完成新型作业,提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及理解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回归作业布置初衷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任务。“双减”背景下,管理新型作业就是要教师坚持生本理念,回归布置作业的初衷,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作业,促使新型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个体具备一定差异性,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千篇一律,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因个人条件不同,完成作业的需求、时长、问题症结点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回归作业布置的初衷,以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作业完成形式,布置难易适中的作业。此外,“双减”背景下管理新型作业,有利于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基础上,挖掘学生个人的创新实践能力,探究学生课后学习薄弱项目,真正回归作业布置的初衷,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的不同困难对症下药,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作业管控不到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大多积极相应政策指导要求,依照政策执行标准对校内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就“新型作业”而言,部分学校建章立制程度不足,制度内容缺乏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及实效性。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目的在于真正实现为学生“提质减负”,校方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的同时,也应及时设立符合学校学情的作业相关制度,树立教师教学观念,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生个人体智能发展相统一。

(二)学校较少开展作业相关教研活动

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期间,对“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的实施讨论交流不足,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此类教研活动不切实际,浮于表面,甚至会影响教学进程。开展教研活动期间,大多教师被动听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且教研活动很少去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转化问题,即便开展了相关教研活动,教师的探索意愿不高,直接影响教研活动效果,导致教师对“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带来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创造力。因而,学校开展的作业相关教研活动很难呈现出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校方多方面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法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新型作业教研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新型作业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设计新型作业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受功利主义及升学率导向影响,设计课后作业多注重考核学生的考点命题及分析能力,教师管理作业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作业模式一路向类型单一、内容相近的教辅之路迈进,最终形成了“选题——作业——试卷——排名”的往复循环,逐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的题海战术削减了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学习动力。“双减”政策推进的同时,仍有大多教师认为作业的来源就应当依据教辅材料,学生只有做对了题目,才实现了教学目的,仅有少数优秀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或改编。因而,教师设计新型作业的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校方新型作业监管考核力度不足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监管考核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学习过渡的过程,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设计的作业内容、课后作业的表现形式、作业实施的过程监控、课后作业的阶段检查内容等均对学生新型作业的设计与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新型作业相关监管评价考核机制,对教师布置作业的监管把控力度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新型作业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五)内卷现象严重,家校协同性不佳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的心态各有不同。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多家长担心学生因作业减少,知识巩固不足,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影响考试分数。众多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内涵意义理解不清晰,仍以“唯分数论成绩”的思想观念占主导,忽略了素质教育下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理念,由于对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认识不清晰,无法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失去了教培机构,仿佛失去了学生教育教学的主心骨,难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部分家长难以适应,家校管理协同性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双减”背景下新型作业管理方案探究

(一)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校方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合规管理教师布置作业情况,做到管理作业有迹可循,有规可依。因此在作业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科学布置,合理规划。通过建立作业审批制度,设立作业精选方案,强化作业的作用,强调“双定”作业,即定时定量留作业,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明确作业内容与目标,形成紧张热烈的作业氛围,同时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结束后马上上交。通过校内时间的高效利用,将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限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在降低学生校外作业负担的同时,强化学习效果。

2.高效互动,关注实质,优化作业批改制度,搭建作业反馈桥梁,健全学校作业管理制度。例如,设定校长对学校作业负担情况负主要责任,及时布置或定期召开落实“双减”政策校务研究会议,考察学校作业统筹及实施情况;教务处负责人对学校作业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需及时对学校作业管理内容进行督查;各年级主任负责统筹各学科作业,协调作业总量,优化各科作业结構;学科组长依照实际教学内容或课程方案,统筹每周学科作业总量;班主任汇总班级作业情况,平衡每日作业总量;家委会成员参与配合学校做好作业管理工作。

3.系统管理,提升实效。定期下发作业布置专项记载本,要求教师每天认真填写作业内容及具体时间,由审核团队签字通过后执行,保证教师布置的课后新型作业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做到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扎实掌握知识点。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巩固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校方应重视加强开展相关教研活动,从教师实际情况出发,扎实推进作业改革,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提高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组织各学科组设立相应课程目标,针对设计目标召开作业改革专题会,通过分析学生作业呈现问题,定期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内容紧扣新型作业与教学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从教学目标和学生作业呈现的实际出发,研究作业分层设计方法,探索跨学科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探讨作业分层的类型、学生自主评价的功能、单元整体梳理的必要性、作业时间的合理调配等具体问题。教研组在开展研讨会议后,共同设计校本作业,全方位对学生作业进行诊断,以此达到通过作业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确保学生每天作业不超时、不超量,且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加大培训力度,拔高教师业务

扎实推进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强,追求分数及升学率影响,学校应加大作业改革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作业改革的认识。通过对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指导,引导教师在设计作业期间加强学习,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应作业及评价方法。例如,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安排学科组、年级组深入学习“双减”政策,深刻理解政策下发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与实践出发,深层次对“双减”内容目标进行学习,切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此外,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对“双减”政策进行解读,不断更新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全体教师对政策目标的认识。培训内容可结合新型作业目标、布置作业的步骤、作业结构、作业难易度及作业属性等层面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明确作业布置范围,厘清作业布置重难点内容,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业形式,设定符合课程目标的作业量,以此拔高教师布置新型作业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监管力度,实施绩效考评

强化监管力度对于实现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具有积极作用。设计合理的作业绩效考评机制,就是将校方管理监督的标准提出来,推动教师在作业设计及布置上严加管理的意识,着力解决课后作业机械单一,偏教辅材料等相关问题。在管理上以业绩考评为抓手,完善新型作业建构制约机制。例如,针对各学科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学校每学期通过不同管理层级对教师作业布置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如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确保学生作业内容有质量。设立新型作业监管小组阶段性对作业布置内容进行督查,设定新型作业教研组,不定期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抽样筛查,稳步提升校方作业监管力度,拔高教师作业设计质量。

(五)家校协同努力,落实作业减负

学校要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教师布置作业后,应及时同家长做好沟通,引导家长合理放手,交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自行分配课后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杜绝家长包办代替的理念,切实履行“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的根本理念。例如,校方与家长协商共同努力,保证学生每日课后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相应时长,班级作业由学校审核组通过后,在家长群进行公示,确保作业内容受学校和家长双向监督。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作业保护体系,同步保障学生作业“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有效达成,控制学生各学科作业总量,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动力。家校共同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多学科融合的阅读或艺术欣赏活动,积极参与课后体育运动或家务劳动,把学生从单一机械的书面作业中释放出来,使学生增长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审美情趣,获取强健的体魄,感知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胡宏明.初中书面作业减负增效的分层管理[J].教学与管理,2022(19):32-34.

[2]王迪,陈磊,籍莹莹.“双减”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与策略[J/OL].宜宾学院学报:1-8[2022-09-02].

[3]吴立宝,谷越峰,廖晶.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0):17-23.

[4]林雷,乐纳红,陈恺,等.数字赋能,助力“双减”——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2(4):34-39.

[5]严清,曾素林,孔凡会.“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减负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基础教育参考,2022(4):23-27.

[6]赵霞.中小学教研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双减”政策的分析[J].现代教育,2022(2):4-7.

[7]雷春.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重构学校教学管理全流程[J].教育科学论坛,2022(2):11-13.

[8]方晓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广州市优化作业设计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J].教育导刊,2022(1):12-22.

[9]余慧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J].人民教育,2021(22):12-15.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