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继生
自2016年9月以来,随着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时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新热词,许多与之相关的研究风起云涌,众家解读,各抒己见,许多人把核心素养视为深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灯塔,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指针。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涉及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下面就核心素养赋予学生发展的德育内涵,从学校德育建设方面如何对接,从方法上加以研究,以指导当今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整体框架下,核心素养为我们中小学德育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要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做好核心素养与中小学德育的对接,全面应用于中小学德育的课程和实践中去,指导实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以核心素养架起通向立德树人的“桥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核心素养承载着我国“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通过核心素养科学、具体化的细分,把我国育人的宏观目标分解,让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架起了中小学德育的“桥梁”,最终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活动等具体方法和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所以,核心素养是认识论,因为它系统地设计了育人的目标框架,解读和分解了我国教育的宏观目标和价值观,使人们的认识由抽象变得具体,更加有利于中小学德育从认识和理论层面的提高;核心素养又是方法论和实践论,因为它通过具体的条款罗列出了实施的内容和方法,并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二、落实核心素养关于中小学德育的途径
核心素養的提出为中小学德育指明了方向,为中小学德育的评价提供了参照标准。那么,怎样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指导中小学德育,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落实。
1.将核心素养中的德育植入到学科课程标准
由于核心素养的德育内涵丰富、涉及范围广,要想将其彻底落实,我们必须要将其植入到学科课程标准中去,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明确的依据和可操作标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核心素养重新制定或完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实现本学科、本学段核心素养的德育目标。而且,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必须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选择那些能够明确体现核心素养德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课程与目标对接,以此衔接核心素养关于中小学德育的落实。
2.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
把核心素养德育内容作为检验和评价中小学德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德育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学生通过学科教学应该获得的“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等德育内容,以此为评价标准,引导中小学育人模式的改变,督促和推动核心素养德育内容的落实。在具体到实践中,可以通过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及时、持续、准确的记录,参照评价标准量化学生的德育水平评估,得出相应的评价等级。并且把这种评价等级作为教师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也成为班级评比、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3.加强中小学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习培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先生认为:“基层学校需要通过研制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手册,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授课老师进行教学结构、能力结构的培训,利用好测试的指挥棒,引导一线教学”。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扮演转化者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从中小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抓起。目前,从全国中小学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活动表明,在教育发达的地区比较活跃,而在西部及一些边远地区仍然有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或者只停留在标题式的口号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培训,使他们从认识层面到思想层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明了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明确学校教育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方向的转变,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状,把“育人”作为学科教育的首要目标。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指导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落实关于核心素养的德育内容,为从根本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目标打好基础。
4.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目标
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目标,我们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首先,以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思维的启迪和品格的塑造。通过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回归教育的本真,体现学生学习的德育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德育内容活灵活现地穿插在学科教学中,从而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价值态度的“无德”教育。其次,以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内容。现阶段,许多学校都开发了校本课程,通过能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科学精神等素养;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会热爱劳动,学会与人相处,形成和规范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实现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德育价值。
5.以“大德育”环境促进核心素养德育目标的落实
任何目标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有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当然,核心素养德育价值的实现,也是与这个大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从国家层面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环境,使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于其中,借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抓住良好的契机,埋下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党的教育方针的阳光照耀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雨露滋润下,立德树人,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育出核心素养德育价值观的丰硕成果,解决中小学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德育,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需要我们借助整个社会的合力,群策群力,勇于探索,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通过核心素养德育目标的引领,立德树人,使中小学德育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