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活管,管活,管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4-05-07

李兴泉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否做好,是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小学里,由于教师少、课时多,教师既要上好每一节课,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使其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课改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基础上,搞活管理模式,凸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倡和谐管理,才能使学校办学水平提升,逐步走上和谐融洽、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因“材”管理

学校根据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不同特点,对教师实行“因材管理”。如,我校教师大多为县级骨干教师和镇级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在备课时就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县级骨干教师连任某一学科三年以上,就可以用以前教案,备提纲式教案。作业的设计也可以因人制宜,除了规定的作业形式之外,还可以用活页作业形式等。这种管理方式目标是以长养长用长,极大地发挥教师的特长,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创新和研究的积极性,对形成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校成为特色学校打下了基础。

二、欲“增”故“减”

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只有反复地去学习、去讨论、去研究实践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保证,倡导“教师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的管理模式。我校在对待骨干教师的管理问题上,并未制订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而是一反常态,改“压担子”为“减担子”,轻装上阵,少派闲杂事,少带课,把时间留出来让他们进行教学研究。这样做,不仅调动了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切实提高了骨干教师的研究水平,进一步发挥了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长久示范性。如,在教学论文的撰写上和课题研究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以“一”当“十”

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个性特长。本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个总目标,我校采用“以长养长,以长培长”的方式,实现了“一培一,一带一”的亮点工程,使教师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上课、备课、教研上实行导师制,定人帮带,使教师的特长尽量发挥。近年来,教师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绘画、音乐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同时,对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好的做法进行整理和归纳,相互学习。如,一年级语文环境识字法;二年级学生卡片识字法;四年级学生的每日一词一句一名言积累知识的方法;五年级学生作文加工厂等方法,为学校创新教学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四、“厚”積“薄”发

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个观念的工程,也是一个教师知识自我更新的工程。要顺利实现新课改,就必须使每一名教师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只有人人善于研究,人人善于写作,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制定研究目标,写出自我研究计划及心得,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仅2005年,我校教师在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篇,地级4篇,县级12篇。学校把领导和教师的听评课看成教师研究成果汇报和自我才华展示的舞台,全体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而努力,领导查听,教师们学习听,为解决一个问题诊听,形成了互帮互学互评互促,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势头。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作业设计,课堂环境的营造;课堂组织教学;想象作文;创新作文教学;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教师课堂机智妙用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这些研究命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开花结果,使我校在教学改革上步入新途。

五、做“小”求“好”

“小时间”即“大时间”,让点滴的知识汇聚成精强的才干,这是我校教学研究的学习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在空闲的时候谈课改,在读书的时候读课改的文章,做到言必课改,行必课改,做也课改,形成了人人、处处、时时都是课改的良好氛围。在教研活动中,把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大胆地摈弃一些陈旧观念,坚持学中改,改中学。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学习法、创新学习法的实施,数学课中引入竞赛式,语文课中引入趣味尝试,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使学生不再成为教本和书本的奴隶,而成为一名采矿者,课本、课外读物成为他们的矿源。

教育无小事,“好”字当头。在搞好课改实验工作前提下,备课中我校提出了备创新点、备单元、备知识点、备提高点的课案。教案的检查方法由以前的数次数,改为一周一评,一周一听,一周一比、一周一展制。评教案备写是否到位、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不断完善课改、考试、学生评价、听评课、评优树模制度,细化班主任工作要求与评估细则,为积极推进课改护航。

(作者单位:甘肃临泽县双泉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