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简凌云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1]作为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游戏在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个性化教育、主动式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变幼儿被动式的学习,较好地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所谓自主性,也称独立性,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幼儿的自主能力包括生活能力的独立、学习能力的独立以及交往能力的独立。[2]在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形式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就是区域游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其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幼儿自主性培养对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普遍关注。自主性能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主性强的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作为与集中教学活动形式明显不同的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活动形式,区域游戏提倡应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游戏,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游戏,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规则制定等诸多方面,仍以教师预定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多数仍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实质上真正实现幼儿的自主游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影响幼儿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游戏的开展由教师预设为主
区域游戏内容以教师预设为主。多数幼儿园总在学期开始之前已经将班级的区域设置好,幼儿开学后直接在教师创设好的区域环境中进行游戏。由此,幼儿就失去了参与班级区域设置的自主性。教师预设好的区域幼儿是否真正喜欢并能积极参与,则不得而知。
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由教师预设。幼儿在幼儿园中遵循固定的作息,区域游戏时间往往固定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段,游戏的场地也往往由教师进行区域设置的时候就固定和预设好了,缺乏了幼儿的积极参与。
(二)缺乏引导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区域设置确定以后,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新的想法,需要生成新的游戏,同时也需要新的游戏材料。如果教师没有在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并鼓励幼儿,或者是缺乏生成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幼儿很容易放弃想要生成的游戏。有些教师在幼儿想自主生成游戏情节的时候,不但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甚至阻止幼儿自主生成区域游戏。
案例一:琳琳和溪溪在聊天室里聊天的时候,突然想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她们就跑出了聊天室,到娃娃家拿走了娃娃家的两部电话和小桌子,若无其事地回到聊天室进行打电话的游戏。娃娃家的小朋友赶快找老师告状,老师立刻批评了琳琳和溪溪破坏规则,搬走娃娃家的玩具影响了娃娃家的正常游戏,请她们把玩具送回娃娃家,并告诉她们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
案例中的琳琳和溪溪在区域游戏中自主生成了打电话的游戏,但是她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所需的材料,于是就到娃娃家拿材料。教师不但没有鼓励幼儿生成游戏,甚至批评她们破坏规则,幼儿因此被教师阻止了游戏的继续生成。
(三)教师难以把握规则性与自主性的平衡
过分强调规则性,教师对游戏规则与玩法干预较多。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游戏规则由教师制定,并引导幼儿遵守。很多教师都希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井然有序,这样往往会过分强调规则性。而教师全权制定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很难坚持遵守,并让教师身心俱疲。
放任自由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幼儿自主性的丧失,而如果一提自主性就完全放任自由,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地进行学习,但并不是自由活动,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无论是从区域设置、材料提供、幼儿游戏过程、生成游戏情况、讲评和交流等各环节,教师都有指导的责任。如果放任自流,会导致教师无法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游戏情况和需要,无法提供相应的帮助,不能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进行提升经验的讲评和交流等。
三、优化策略
(一)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
1.鼓励幼儿参与创设自己喜欢的区域内容。
教师应打破区域设置的传统观念,鼓励幼儿参与讨论自己喜欢的区域,并积极参加到区域的设置中来。例如,本学期我们班级创设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我们在学期初与幼儿共同进行了数次讨论以后,最终确定我们班级的区域设置为:交通工具手工作坊(美工)、交通工具维修厂(组装和维修)、停车场(双人回力车所在停车区域竞赛得分游戏)、赛车场(遥控汽车竞赛游戏)、变形金刚(自由变形操作游戏)、纸飞机场(纸飞机投掷区)、小船实验区(吸水性及沉浮实验)等。这些区域都是幼儿自己设计,并主动回家收集材料来园布置出来的区域,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充分体现了幼儿参与区域设置的自主性。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时间和场地。
除了固定的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幼儿选择一些过渡环节的时间自主地选择进区游戏。例如,幼儿早上比较早来幼儿园的,还没有出去晨间锻炼之前,可以先在教室选择一些区域进行游戏;先吃饱饭的幼儿可以选择活动室以外的走廊、阳台等地方的区域进行游戏。游戏场地的设置,也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益智区、美工区等固定场所,应该充分利用阳台、走廊等可以利用的每个角落设置区域,另外有些大型游戏材料或者需要安静的活动,完全可以依靠地垫、小折叠桌、小沙发等在教室中空闲地点进行游戏。
(二)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生成新游戏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与幼儿在一起,1/3是确定的东西,2/3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3]其中的2/3不确定的东西,就是儿童生成的活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建构相关的学习经验,丰富幼儿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案例二:童童和丁丁在教室里用泡沫垫玩铺地砖的游戏,童童有条不紊地铺好一大片地砖,丁丁却把地砖铺成一条长长的路。然后丁丁对童童说:“你也铺一条一样的,我们比一比谁先到终点吧!”他们铺好后,丁丁说:“这样真像走飞行棋!”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要生成飞行棋的游戏,只是单纯地开始比赛谁先在泡沫垫上跳到终点。于是教师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想用这个泡沫垫玩飞行棋的游戏吗?”他们很开心地说:“想!”“那你们想想,如果要玩飞行棋还需要什么材料呢?”他们想了一会,就到班级废旧材料仓库找来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在上面画上不同数量的小圆点当成了骰子,轮流投掷点数,按自己投到的点数往前跳相应数量的泡沫垫,玩起了大型立体的泡沫垫飞行棋游戏。
案例中教师能够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生成的需要,但是幼儿并没有付诸实施,于是教师及时激发幼儿玩新游戏的欲望,并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另外,案例中的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废旧材料的仓库,供幼儿平时生成游戏时可以自由去选择需要的材料,为幼儿生成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1.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制定规则,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幼儿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幼儿园区域游戏应该要有适当的规则,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幼儿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创造。但是如果教师全权制定的游戏规则不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则较难坚持遵守。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通过协商的方法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约定。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案例三:棋艺区开始之前,教师先组织幼儿讨论参加棋艺区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幼儿提出下棋后就不能悔棋;收拾的时候不能混棋子等游戏规则。教师带领全班讨论以后,最终确定了大家都同意的规则。在游戏开始以后,两名玩飞行棋的幼儿自发将飞行棋生成剪刀石头布、比大小等多种玩法,教师发现后请他们介绍给其他幼儿,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可以发明不同的玩法。
案例三中的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能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的制定,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游戏规则,幼儿更能够深刻认识到规则存在的意义,也更容易去遵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能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也会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教师不能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应适当介入。
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时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适时介入,并尽量通过提出问题、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可选择的建议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引导,而不能放任自流。
案例四:教师在生活区新投放了钉钉子的游戏,明明和欣欣兴高采烈地过去玩,他们用小木槌将一颗颗钉子钉在教师提供的一辆小汽车泡沫垫上。因为钉子的长度超过了泡沫垫的厚度,所以没钉几次以后,明明就发现了钉子把桌面钉出一点小小的洞,他赶快叫欣欣看:钉子会钉到桌面上。欣欣说:“那怎么办呢?”明明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就准备收玩具走了。教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过去问他们:“咦,新投放的玩具你们怎么不玩了。”欣欣小声地说:“钉子会把桌子钉出洞来!”教师过去看完,问道:“老师也不知道这样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明明想了一下说:“我们画画的时候,老师怕我们画到桌子上,给我们在下面垫了桌布,如果怕钉到桌子,也可以在下面垫一块垫板吗?”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拿一块大的泡沫垫垫在下面试试看,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次钉子果然没有钉到桌上了。”
案例四中的幼儿在玩新的区域材料时候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关注,放任幼儿自由游戏,幼儿很容易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案例四中的教师能及时发现情况,适当介入,鼓励幼儿动脑想办法,最后自己去尝试解决,幼儿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继续参与游戏。所以教师不能在区域游戏时候放任幼儿自由游戏,而不加观察和指导,否则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无序发展或中断。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形式,有效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参加区域设置、自主生成新游戏、在规则性与自主性之间寻求平衡点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游戏的组织,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琼.开放与渗透延续与融合——幼儿园课程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的价值呈[J].江苏教育研究,2014(2).
[2]王春蓉.浅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幼教天地,2014(6).
[3]马拉古兹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62.
[4]邱学清.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