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周映竹
“绘画日记”顾名思义就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记日记,对还不会写字的幼儿园孩子来说是一种特殊而有趣的日记形式。它所表现的内容广泛,是以“幼儿的方式表达幼儿的心灵”,可以是幼儿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思所想,没有局限性。对幼儿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鼓励幼儿“原生态”的绘画,表达方式自由,无拘无束。因此,“幼儿绘画日记”是幼儿“自由表达”、“创造性表达”的最好途径。
一、打好基础是关键
幼儿进行绘画日记,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思想上的解放、基本绘画技能的铺垫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几个阶段。
首先,思想上的解放是指幼儿在思想上要抛开依照“范画”作画的习惯和思维,在作画时多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从小班就开始,老师在指导幼儿作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向幼儿提供相关的绘画素材,例如同一个主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幼儿提供多幅相关的图片素材,或者教师可以直接将幼儿带到户外进行最直观的观察,一棵小树、一朵小花、一只小鸟等等,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
其次,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幼儿进行绘画日记的基础。虽然在绘画日记过程中,我们讲究幼儿大胆、自然、原生态地表达,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往往会出现不会画、无从下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幼儿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或物,心中没有原创素材;另一方面是幼儿没有掌握绘画的一些基本技巧,脑海中的画面无法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创作。因此,在中小班阶段,老师要着重指导好幼儿在绘画中对一些物体的基本形状、大小以及基本轮廓的把握,对物体远近、遮挡关系等知识的了解,并多加练习的这样幼儿在大班阶段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就能够做到自由发挥和大胆表达。
再次,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进行创作的源泉。绘画日记是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最快乐或最难忘的经历。如果孩子的生活丰富,自然孩子创作的题材与灵感就丰富,反之,孩子的生活经历单调、枯燥,也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作。
二、营造艺术气息浓厚、多元化的绘画环境
要顺利地开展绘画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有艺术品位的绘画环境,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的审美感受。例如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班级的大墙面、小墙面张贴各种美术大师的名画,让孩子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带来创作的灵感。另外,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如:植树节活动,在班级主题墙内张贴各式树木花草以及大自然的图片,营造了浓郁的“植树节”氛围;“新年”时,在园内及班级装饰各种关于新年气息的灯笼、鞭炮、对联等,营造喜庆的新年气氛,让孩子在大量中国特色的装饰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通过各种艺术环境的熏陶,幼儿在随后的“绘画日记”创作中,就有了更高的艺术品位,所创造的作品也将会更富有艺术气息。
三、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有效的评价
香港著名幼教专家陆赵钧鸿在《不会读写,就让他们画出来》一文中说:“在幼儿尚不能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绘画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最自然的表达。他们不仅会用画表现其所见,更会用画表现其所思、所想、所说,如他们的喜好、痛苦等等。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很需要懂得儿童心理的成人去鼓励和指导。”大班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适时的指导对于帮助幼儿开拓思维、联系实际、艺术加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的初期创作时,对反映生活某一段经历或某一件事情,总会出现构图不合理、画面散而乱,甚至无从下笔等现象,这时教师对幼儿表现出的不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幼儿突破盲点与难点,有极大的帮助。
教师还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理解幼儿的日记画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评价幼儿日记画。有的孩子的作品看上去并没有美感,例如大班有一名幼儿画的爸爸是黑色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就会批评孩子用色不对,但我们的老师没有这样去做,通过与孩子交流,才发现孩子的爸爸每天都是很晚回家,在他的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就是黑色的,这就反映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这幅作品非但没有受到老师的指责,反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的孩子们明白了,只要大胆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就是成功的。
实践证明,有效的评价还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灵感,弥补幼儿能力的不足,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例如一名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零敲碎打,不断地添画,结果整个画面主题不突出,比较凌乱。这时,老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的作品后,给出这样的评价:“你的观察力真强,发现了这么多好玩的事物,可是它们都挤在一起,我们都看不清了。”孩子也默默地点头,表示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随后就提出:“让我们还是试一试另一种方式吧!”接着,老师让幼儿观察一幅连环画,让孩子从中寻找灵感。孩子仔细观察后,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激动地对老师说:“给我一张新画纸,我知道怎么去画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将画纸分成了四等分,按时间的顺序将事情的经过用四个小画面反映了出来,一副新颖、清晰的连环画形式的日记画就诞生了,老师同时按照孩子的口述,为画面配上文字,效果甚佳。而这种巧妙、新颖的画法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被孩子们广泛运用。
四、必不可少的有效谈话
谈话在幼儿创作绘画日记之前与之后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创作前谈话就是为幼儿营造宽松开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让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为之后的创作做好准备。创作后谈话是让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向老师与同伴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绘画内容的具体描述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等,教师为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例如,我园大一班轩轩小朋友,她的绘画日记内容单一(主要是在家看电视),色彩灰暗。老师发现后,没有急于指责孩子,而是亲切地找轩轩谈话,通过多次了解,才发现轩轩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日里都与爷爷奶奶相伴,日常生活就比较单调,这些画面其实真实反映了轩轩孤单、落寞的心情感受。老师发现后,及时与轩轩的爷爷奶奶沟通,希望轩轩的父母能尽早回到孩子的身边,给孩子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终于,轩轩父母在大班下学期回到了孩子身边,老师趁机一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同时在班级经常表扬、鼓励轩轩。渐渐地,轩轩的日记内容丰富了,打羽毛球、健身、外出游玩……同时整个画面颜色鲜艳明亮了。
实践证明,有效地谈话,对于读懂孩子的绘画日记,了解孩子的内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家园同步的支持与指导
幼儿绘画日记的创作离不开家园共同配合,家长对绘画日记坚持不懈的关注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绘画日记的创作水平。家长要身体力行,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创作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家长可以多为幼儿创造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从而带来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有时还不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完全表达清楚,这时家长可以用文字将幼儿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记录下来,以供欣赏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
孩子的绘画日记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教师要读懂这种语言,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一颗真诚的童心。我们相信,随着对幼儿绘画日记不断地深入研究,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