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孙忠玺
在今天的写作课上,艾琳老师突然向我们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作文的结尾该怎么写?艾琳老师微笑着说:“是不是觉得老师问得太小儿科了?俗话说,‘编筐窝篓,重在收口,作文的结尾可是件很不简单的事,甚至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所以,你们要下功夫写好一篇作文的结尾。”
“结尾不就是‘我的故事讲完了吗?还需要特别注意吗?”刘柳不解地问。
“呵呵,文章的结尾可不光是讲完故事啊!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巧用标点来‘结尾的方法吧。”艾琳老师说。
“我们的作文都是由很多句话组成的。每个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句子可以分为四类,即: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不同类型的句子,带有不同的语气,要用不同的句末点号来标示。我们作文时,就是要巧借句末标点符号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来实现结尾的出彩效果。”说着,艾琳老师点开了大屏幕。
句号——“。”
我们的作文,结束了一件事的叙述,自然而然会使用句号收尾。如果翻翻我们的作文,大多数文章都会是这样。不要小看了句号,不要觉得它不可能点出令人拍案的阅读效果。例如下面的例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是朱自清的《春》的结尾。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的新、美、有力。结尾用了句号,看似简单的叙述,却把整个意境连成了一片,突出了之前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句号,在这里不张扬,但产生了强大的阅读效果:我们读着,也似乎化入了整个春天,并在春天的引领下执着前行。
叹号——“!”
也许是大家感情丰富的缘故,不少同学在作文结尾时喜爱使用感叹号。作文末尾使用感叹号,往往能调动读者的情绪,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相贯通,引起心灵的震撼或共鸣。请看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尾: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在末尾却连用了两个“!”。什么原因呢?因为作者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父亲的背影,心生悲伤与怜悯,还包含着深深的叹惋。这两个叹号,不仅传达了人间的至爱,还传达了人间的至痛。这个叹号,最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使用叹号须慎重,不是点一个叹号就情感强烈。当叹号放在结尾时,主要考虑它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做到不随便使用就行。
问号“?”
我们在使用篇末问号时,往往表达的是一种反问形式。因为一般疑问句和设问句,都是要给出答案的。而反问句只问不答,它把答案留给了读者。因而有人说,“反问胜过感叹”。请看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很明显,篇末句号表示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作者在开头使用连续的反问句,强化了作者面对逝去时间的留恋与惋惜。结尾的再次反问,就是强调: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这个问号,很容易把作者与读者的感情连接在一块,起到引发读者寻味与省思的效果。
省略号“……”
文末省略号的用法有其特殊的地方。
含蓄式结尾:用省略号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如《女兵墓》的结尾:
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上新土……
一个省略号,含蓄地把“我”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委婉地表达出来,其效果令人感动至深。
自然式结尾:随着叙述的需要,在文章收束时,有意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间。如《母亲的来信》的结尾:
他打着呵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全文以省略号结束,一下子把所有的聚光灯,瞬间集中在“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母爱无边”这一主题,就这样在心灵的强烈震撼中被悠然点亮,成为全篇的闪光点。
巧妙地用好四个标点符号,也就基本掌握了作文结尾的主要技巧。
指导教师:韩立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