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金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一本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单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写一篇读后感!
唉,一提到写读后感,我的头就大了!说实话,我就喜欢看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除了觉得有意思之外,也没什么其他感想啊,这读后感可咋写啊?其他同学都在“奋笔疾书”,只有我“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雪茹老师看到我“痛苦”的样子,仿佛知道了什么。下课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问:“你为什么不写读后感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写。而且写读后感一点意思也没有,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发明这么无聊的事情……”我小声说道。
“呵呵,你自己不会还说别人无聊。”雪茹老师笑了,她接着说:“读后感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学会分享经典,可以抒发自己的感受,更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雪茹老师,您说得再好,我也不会写啊。”我无奈地说。
“好吧,看在你平时学习还算努力的份儿上,我给你一个写好读后感的‘秘方吧。”雪茹老师神秘地说。
讀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这就是读后感了。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等等。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只有读得认真,才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书的时候,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还要弄清楚作品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等等。
找准“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儿,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简要叙述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所以,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明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很多同学都有一个普遍的毛病——叙述不简要,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当然,我们说的“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要“简”更要“明”。
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家庭状况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乱联系、“瞎”联系,前后脱节。
结尾点题
结尾要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尾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能放松。
小贴士
1.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的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2.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3.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