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措并举感受文言文之美

时间:2024-05-07

文言文是古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其语言优美精练,读起来韵律十足,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是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的重要媒介。由于文言文概括性强,注重骈俪对仗,对于小学生来讲晦涩难懂,因此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部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画面美,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在释义中感受文言文的用词美,在品读中感受文言文的內涵美。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感受文言文的画面美

对小学生来说,初读一遍记叙文就能大致了解文意,而文言文较晦涩难懂,学生初读后往往感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还没开始学,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文言文的故事情节通过唯美的画面和意境呈现出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好体验,让学生从古人的穿着、生活、礼仪等方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学习《杨氏之子》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还原课文中的场景,介绍古人的待客之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家里来客人了,而父母外出有事还没回来,让你先接待一下,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很快会想到引客就座、端茶倒水、准备水果点心等,课堂的气氛便活跃起来了。教师随即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在古代,孩子又是如何接待客人的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和现在有哪些不同之处?”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课文内容,为学生介绍古人的待客之道。

二、引导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不同于现代文,文言文拥有独特的韵律,也正因如此,在诵读时,对语调、语速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频示范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范读、跟读、仿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在不断的模仿、尝试和练习中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做到抑扬顿挫、声断气连,在节奏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第一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播放视频,伴随着视频中优雅的古典音乐和演员声情并茂的吟诵,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在铿锵有力的诵读声中缓缓流淌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步,掌握生字,疏通文意。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自主朗读课文,读通、读顺。第三步,示范阅读,点明要点。教师为学生诵读,再次示范,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诵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正确断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巩固新知,掌握文言文的正确诵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三、巧用注释,感受文言文的用词美

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简,但表现出来的内容却兼具艺术性与趣味性,不过,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好理解,这时候,课后注释就成了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注释的作用,学习注释的内容,学会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通过组词联系的方法理解文意,感受文言文的用词之美。

仍以《杨氏之子》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指导学生使用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教师在课前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是这句话中哪个字的意思?”学生翻阅注释便很容易知道,“甚”的意思是很、非常。而在学习“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时,教师则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思考“为设果”是谁为谁设果?前文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通过注释,学生可以知道这句话是说“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儿子出来。”那么儿子出来做什么呢,自然是要招待孔君平,如何招待呢?——“为设果”。如此,学生便理解了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以此来招待客人,说明杨家小儿非常懂礼貌。杨氏之子在反驳孔君平时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这两个字用得很巧妙,按照孔君平的语序,正确的表达是:孔雀乃夫子家禽。可是这样对一个长辈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孔君平只是逗趣地调侃,并没有任何恶意,如果这样回答,就显得太过刚硬也有失风度,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因此,加上“未闻”二字,不仅利用孔君平的逻辑否定了孔君平之前的说法,还让语气变得柔和,展示出孩童天真活泼的一面,让二人之间的对话变得有趣而不尖锐,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杨家小儿的聪慧,诠释了文章的核心主旨。

四、理解品读,感受文言文的内涵美

文言文虽然短小精练,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言文,从语言表达、表现手法、意境创设、人物塑造等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深刻道理,感受文言文简明扼要却包罗万象的内涵之美。

仍以《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为例,全文最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之间的对话。孔君平逗问得有趣,而杨氏之子回答得精妙,于一问一答之中尽显孩子的机智,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艺术魅力。但如果学生只是粗略简单地阅读,就很难发现和理解其中的精妙。于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杨氏杨梅”,引导学生思考杨氏和杨梅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便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填空,帮助学生建立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因为杨梅第一字是“杨”,杨氏姓“杨”,所以杨梅是杨氏家的果子。因为孔雀第一个字是,孔君平,所以。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够建立话语之间的因果逻辑,能够领会对话中的第一层意思。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以上理解,再次仔细阅读课文。

综上所述,文言文历史悠久,意蕴丰富,是古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财富。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指导诵读、学用注释、仔细品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遣词用句,感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在浩瀚无垠的中华文学世界中遨游。

陈莎莎(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