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时间:2024-04-24

□ 李 莉,王晓书

(⒈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⒉吉林省团校,吉林 长春 13001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 李 莉1,王晓书2

(⒈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⒉吉林省团校,吉林 长春 130012)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及时归纳时代精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着力点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深入挖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和具体操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渗透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或者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怎样融入?怎样体现?就涉及到了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我们国家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诉求和发展境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是在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上,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应该看到,我们党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是吸取了同时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建设学说和伦理学思想的积极成果,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这些学说和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性质,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所强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也使得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着力塑造人的高尚品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在人的精神领域搞建设,是做人的工作。搞道德建设不能眼里只有规范、只有秩序。“目中无人”进行道德建设,就是只强调外在约束力,只诉诸外在强制力,这与道德主要靠内在自我约束的自律特点相违背。“以人为本”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以培养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为主要任务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建设性、发展性特征。同时,“以人为本”还体现了我国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精神,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其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布局之一,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一命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归根到底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道德体系,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现代道德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相适应的道德,它是时代性内容在道德领域里的体现。现代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不再是一种线性的个体与群体的隶属关系,而转化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合作关系。“因此,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型,以及一个现代社会的降临,以至于人们把正在发生的相应道德转称为现代道德。而所谓现代道德,无非是体现了现代人伦关系的社会道德。”[2](p282)现代社会主导的道德是以强调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为特征,在尊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重视个人利益,是多元主体间的平等尊重以及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契约伦理成为社会道德的核心。我们认为,社会契约伦理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几乎在所有重大社会生活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契约伦理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要体现在其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化解一些社会矛盾、消融一些社会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要在应对“新问题”中实现自己的突破和发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历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攻坚难题”被解决的过程,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这其中往往孕育着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大发展、大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以改革开放事业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如道德失范、道德滑坡、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可大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事实也一再说明,改革开放事业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映衬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应对这些问题时的艰难,而恰恰在这些艰难应对中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发展的新力量。所以,重视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中“攻坚难题”的解决,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义,也必然是其自身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及时归纳时代精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时代精神,可以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髓。因此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时代精神时注重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如何对优良传统道德实现真正的继承。因为,民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凝结于传统道德中,并以很多的传统道德规范所表现;二是如何及时有效地将时代精神归纳、凝结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

首先,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在新中国道德建设的历史上,如何继承优良传统道德一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难题。我们曾经长时间停留在抽象的继承和具体的排斥状态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待我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毛泽东曾提出“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方针。但实际上由于“阶级斗争”路线的扩大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传统道德同封建道德联系在一起,误认为建设共产主义道德必然要同中国传统道德决裂。纵观20世纪80年代,虽说“禁区”已被冲破,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取舍问题的科学探讨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由于来自“左”的方面的影响一时难以彻底消除,更有来自于“右”的方面的欺骗和鼓动,使得我们当时对传统道德继承与弘扬问题的探讨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限,而且在实践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党对传统道德的态度和方法,在肯定‘批判地继承’这个前提下,认识还是有限的,主要是强调否定和批判的比较多,而强调继承和弘扬的不够。”[3](p103)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在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继承问题上,总体上呈现出强调弘扬优良传统道德的发展趋势,也对传统道德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深挖细掘,但在传统道德与马克思主义实现有机地融合及再创造上,做得还不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传统道德不能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实现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包括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都有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给予如何对待的指导性原则,但总体上来看,其在价值层面、精神实质上则与传统文化缺乏一个实质性的衔接和融合,而这种实质性的衔接和融合直接与社会主义道德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理念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秉承,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凸显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有机结合,它秉承了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必然秉承了优良传统道德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继承传统道德这一难题上的思想解放,在很大程度上为优良传统道德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创设了相当大的“可为”空间。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时代精神的彰显。整理归纳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新的价值理念,并将其中的积极因素填充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当中,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为打破长期以来的思想僵化局面,弘扬和培育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倡导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艰苦奋斗,大力提倡“64字”创业精神;在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抗击98特大洪灾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了“抗洪精神”;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了“抗击非典精神”;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 “载人航天精神”;提倡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些新型价值理念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生长出来的时代精华,怎样把这些改革开放中所产生的新的精神总结提升为民族精神,进而将这些积极新鲜的时代精神因子填充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和完成,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大有“可为”之处。而这一“可为”之处与科学发展观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继承传统道德上的解放所创设出的“可为”之处并成为当下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又一着力点。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通俗而又系统的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作用的大小,并不一定取决于道德规范数量的多少,而往往取决于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行度。一旦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形成道德实践的依据,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便于人民群众熟知和掌握。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继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成为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对其核心的坚持和把握。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我们可以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本质体现,离开了为人民服务,也就不可能坚持社会主义道德。”[4]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这一点上,它反映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本质要求。不仅如此,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主义风尚的一面旗帜,也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功用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标准。社会风尚主要是指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价值取向、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荣辱观则是社会道德价值的标准,是评价道德行为的尺度。社会风尚与荣辱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中,荣辱观是其核心,也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社会主义荣辱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善、恶、美、丑,从而形成统一明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和社会道德评价体系,发挥道德扬善抑恶的社会功能。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具有的广泛适用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检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功用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标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一个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看人们是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道德实践的践行标准和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始终坚持这一践行标准和准则。

[1]十七大报告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2]龚群.以德治国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李泽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M].人民出版社,2010.

[4]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秀艳)

To Promote the Moral Construction Us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i Li,Wamg Xiaoshu

How to us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a guide to promote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o deeply dig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affects the depth of establishing the moral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is describ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at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to the “people-oriented” values,serv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mon ideal to provide the motive power for the reform,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and,inherit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integrate the time spirit to the socialist moral system.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reflects basic content of mo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moral construction;people-oriented; focal point

D616

A

1007-8207(2012)05-0058-04

2012-03-20

李莉 (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晓书 (196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团校社会青年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青年学。

本文系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TJKS10-0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