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健在开国将帅仅存两位
2023年11月8日,开国少将、原总参炮兵部部长文击逝世,享年105岁。文击1964年晋升为炮兵少将军衔。1955年至1965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其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最后一位离去的开国元帅是聂荣臻,1992年逝世,享年93岁;最后一位离去的开国大将是萧劲光,1989年逝世,享年86岁;最后一位离去的开国上将是吕正操,2009年逝世,享年105岁;最后一位离去的开国中将是张震,2015年逝世,享年101岁。文击逝世后,开国少将仅存2人——
1913年出生的张力雄是目前全国年龄最长、全党党龄最长、全军军龄最长的老将军,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开国将军。他16岁时参加革命,长征时三过草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张力雄一生征战无数,如果说有哪一仗让他最难忘,那一定是高台战役。1937年1月21日,高台城受到敌军疯狂反扑,张力雄在指挥战斗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腿。老乡将他藏在一处低矮狭小、阴暗潮湿的夹墙内,并掩护他出城找到了部队。后来他才知道高台失守,很多战友壮烈牺牲。每每提及高台血战,张力雄总是眼中含泪。
2023年11月21日,张力雄度过了110岁生日。那些奋战时的故事他依旧记忆犹新,甚至能够想起长征时的线路图。回想起红军岁月,老英雄的眼中仍然闪着光,他哼唱着:“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人民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开国将帅中,1923年出生的王扶之年纪是比较小的,但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12岁就加入了红26军“少共营”。他一生戎马,多次经历生死考验,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发生在朝鲜。1952年,时任志愿军39军115师代理师长的王扶之等7人因空袭被埋在约20米厚的土层下。官兵们救援无果,花名册“王扶之”三字后面,已标注“牺牲”。彼时,两只苍蝇从土石缝隙中飞出,让众人重燃希望:“洞里有空气,他们可能还活着!”直到38小时后,他们终于打开生命通道。“先救受伤较重的同志。”在王扶之的坚持下,他最后一个被抬出来。“命大。”王扶之淡然地总结这次经历。从扛红缨枪的小战士,到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他身上那股不惧生死、冲锋在前的劲儿,没有丝毫改变。
从2010年至今,开国将军陨落速度很快:2010年29人,2011年25人,2012年14人,2013年10人,2014年14人,2015年20人,2016年10人,2017年12人,2018年6人,2019年5人,2020年4人……昔日出生入死的将帅们大多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了这样的精神启示:军衔,不仅是肩章上闪烁的金星和银星,更是扛在肩头的责任与使命。辉煌落幕,精神永存!
胸腔内的一块弹片
1918年10月11日,文击出生于河北省霸县(今霸州市)。童年时期,他随父亲到塞外山城张家口谋生。少年时代,他就读于塞外最负盛名的宣化中学,学习十分努力。现存的1936年《宣中半月》校刊中,还保存着他荣获高三英文竞赛第二名的记录。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早在中学时,文击就受到张苏、林枫等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进取,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的暴行让文击怒火中烧,年方19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文击并不是他的原名。在部队新兵营房里,几个新兵相约改名。文击觉得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刘树棠”虽然很好,但笔画太多,而且当时用的都是繁体字,于是改为“文击”,意为对付敌人,要善于多动脑子,使用计谋战胜敌人,不能只靠蛮力。这个名字一直跟随他出生入死。
文击体内一直留着一块弹片。那是1940年8月,他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第2营教导员时,在一次伏击日本侵略军的作战中,胸部左侧被日军炮弹的碎片擊中留下的。
弹片被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挡了一下,没有致命,但也形成了穿入伤。
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医疗条件有限,文击仅仅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数日伤口愈合。弹片就此留在了他的胸腔内。
这块弹片见证着他征战沙场的戎马岁月。
1945年2月,文击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第3大队政委,从此与炮兵结下不解之缘。
解放战争时期,文击随延安炮兵学校进入东北,屡立战功。
1949年3月,文击任炮兵第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配合华北第18兵团攻打太原。太原城防工事号称“固若金汤”,很难攻破。在外围作战中,炮1师支援步兵奋战一昼夜,扫除外围据点,直逼太原城下。
总攻前,文击指挥部队集中火力,把城墙打开四个突破口。4月24日早上,支援攻城部队发起总攻,解放了太原。第61军炮兵总指挥、第181师副师长黎光对文击说:“打城垣时,风向突变,可把我急坏了。没想到,你们竟敢把大炮推上去拼刺刀,炮1师立了大功!”
“大炮可比你们少多了”
“大大小小打了几十场仗,最难忘的还是在云山的战斗。”每每谈起战争经历,文击总忘不了云山之战。
1950年10月19日,作为志愿军炮兵第1师师长的文击率部第一批入朝作战。11月1日,部队在云山首次与敌军交战。这日清晨,云山浓雾缥缈。“机会来了!”趁着浓雾,文击立即指挥部队悄悄抵近敌方阵地。
上午10时左右,浓雾渐散。文击举起望远镜向敌军阵地瞭望:敌人在阵地上来回走动,丝毫没有察觉已被我军包围。这时,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时至寒冬,万物凋零,伪装条件差,万一被敌军发现,将前功尽弃。下午3时30分,炮兵观察所突然发现,敌军开始背起背包,准备乘汽车向后移动。“难道敌人有所察觉,准备逃跑?”文击迅速向上级报告。原来,号称“常胜师”的美骑兵第1师第8团正在与南朝鲜第1师换防。战机转瞬即逝,上级首长决定将攻击时间提前。
下午4时40分,信号弹腾空而起。顷刻间,剧烈的爆炸声震荡着云山峡谷。志愿军的炮火,准确地射向目标。炮兵精神抖擞,每位炮手都密切配合英勇战斗。骄傲的美军不甘心受挫,组织炮兵反击。美军凭借空中的侦察能力,发现了我炮兵阵地位置,利用步坦协同,很快冲到我方阵地前沿。正当双方距离只有三四百米时,我方炮火再次活跃起来,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向敌军的坦克。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发明的“大炮拼刺刀战法”,近距离直接瞄准击发,消灭敌人。美军从来没有领教过如此勇敢的炮兵,开始向南溃逃。激战三昼夜,志愿军攻占了云山,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
云山之战,共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战斗结束后,文击与一名被俘的美军连长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美军连长说:“你们的士兵十分勇敢,炮火也很猛烈。你们的大炮一定比我们多,白天打晚上也打,打得我们坐立不安。”
文击笑着回答:“我们的战士勇敢顽强是真的,但大炮可比你们少多了。不过,我们知道怎样让有限的炮兵发挥最大的威力。因此,你会觉得我们的炮火无处不在。”
云山之战,文击率部以骡马牵引的火炮,协同步兵击败了装备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的美军,打赢了对美军作战第一仗,树立了志愿军装备以劣胜优的榜样,打破了美军骑兵第1师160年来从无败绩、不可战胜的神话。
云山包围战还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经典战例,被收入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编写的《作战理论入门》一书,后又被多国收入战史和军事教材。
“我想你,有什么办法见面没有”
1964年,文击晋升为炮兵少将军衔,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他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战场之外,和平时期,他为炮兵人才培养和炮兵部队建设发展呕心沥血。朝鲜战争结束后,文击历任宣化解放军炮兵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改革炮兵训练,革新炮兵装备,开启了我军数字化炮兵建设和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先河。炮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后,文击任炮兵部部长,主管全军的炮兵工作。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文击见证了我军炮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堪称炮兵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文击,一生为人善良真诚。2016年9月7日,他捐出10万元工资,以支持母校宣化一中的革命传统教育。他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培养孩子们,希望下一代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对党忠诚的文击,对家人也很体贴。文击的妻子杨志,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毕业于大连关东医学院。1950年,她与文击相识并结为伉俪。此后,她先后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特种兵团卫生部、宣化炮兵学院,军委炮兵门诊部工作,一生救死扶伤,接生婴儿无数。
他们有第一个孩子时,夫妻俩商量,让孩子跟母亲姓,叫杨文。第二个孩子则跟父亲姓,叫文扬。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击夫妇,带领一家人和睦相处,用一生演绎着恩爱和信赖,兑现了自己最初的承诺。
因为晚年耳背,文击和杨志常以文字交流,互相关心体贴,共同守护着一起走过的岁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次文击住院体检。医院因疫情管控严格,不允许陪护。夫人不在身边,这是近几十年住院唯一的一次。文击很不习惯,寝食难安。一天晚上,他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在纸上写下几行字抒发思念:“老兄(文击平时对夫人的称呼):我想你,有什么办法见面没有?”
因为长期干炮兵,文击晚年听力受到影响,但他讲话声若洪鐘,思维敏捷,回忆起往事,如数家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什么敌人都能打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这是文击生前一次在母校演讲中说的话,也是对他戎马一生的总结。
(责编/陈小婷、张超 责校/亭长 来源/《“神炮将军”去世,打最狠的仗,写最美情书》,陈佳莉/文,《环球人物》2023年11月10日;《开国将帅们的战创》,吴东峰/文,《领导文萃》2009年3期等)
文击大事年表
1918年:出生于河北霸县。
1937年:参加八路军。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至1944年: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宣传干事、政治教员、军区教导团教育股股长兼营副教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直属独立炮兵营政委等职。
1944年11月:任延安炮兵学校大队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二团政委、东北军区炮兵纵队第二团团长、东北军区炮兵第1指挥所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东北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师长。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师长、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副参谋长。
朝鲜战争结束后:历任宣化解放军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为少将。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1980年12月至1982年8月: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顾问。
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23年11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105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