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透过文本阅读 唤醒心灵感悟

时间:2024-05-07

霍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

教材解析:本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搭石》一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劳、谦让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学生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想复沓、质疑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理解课文内容,丰富阅读体验。体会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通过角色转换、情境体验、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进而感悟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写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捕捉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想复沓、质疑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理解课文内容,丰富阅读体验。体会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通过角色转换、情境体验、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进而感悟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主题图。

2. 瞧,这是作家刘章先生的故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他最怀念的却是小溪里排成列的这些石头。它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搭石。

(板书课题: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悄然中传递情感,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看看什么是搭石。

2.自由读文,交流初读感受。

(预设:友好,无私,乐于助人,勤劳,有爱心,和谐,谦让……教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交流感受,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明确后续交流的提升点。】

三、深入交流,品味搭石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学生默读批注。)

2.学生自主交流感受:每一次话题交流后引导学生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加深对其的认知与感悟。

预设:

话题一: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好。

抓住“早早地”一詞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在“为什么要早早地摆搭石”的交流中体会搭石的重要性。感受到乡亲的乐于助人、勤劳、有爱心。

如(1)秋天天气变凉,水也变凉了。

(2)看来,摆搭石已经成了这里的一种习俗。

(3)山洪暴发后,水涨了,人们来来去去,脱鞋挽裤,很麻烦。

在引导交流中,学习联系上下文读,进而解开疑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话题二:“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词句谈感受:体会人们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交流中,不断修正、丰富其感受。

把自己感受到的带回文本中去读。

话题三:“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画面一“协调有序”走搭石:学生谈感受:运用角色转换、情境体验法体会人们如何“协调有序”地走搭石,进而感受到和谐美。

画面二“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学生谈感受。(出示画面。)图文结合读,师生合作读,感受蕴含其中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话题四:“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抓住人们走搭石的两个情景谈感受:友好、谦让……

在交流中,运用联想复沓的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生补充填空:

假如遇到          来走搭石,人们总要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回顾一下我们前边交流过的内容,还有什么被人们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抓住 “理所当然”,引导学生回文检索,深化感悟。

小结:这风景是我们看得见的美,再来看看让我们产生这么多感受的美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心灵美。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情境体验、联想复沓等阅读方法和策略,体会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1.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让我们也动起笔来,写一写发生在身边的,平凡事物的美。写1~2句话即可,可以用上今天我们积累的词。

2.小结:把大家写的连起来读,就是一首诗,我们不仅有诗人般的才华,还有一颗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心!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写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捕捉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我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下节课我们将盘点课文里的词句,盘点作者独特的写法,继续探寻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好,下课。

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传递着乡亲们淳朴而真挚的爱。怎样透过语言文字,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几下几方面:

在词语揣摩中感悟

为了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理解,唤醒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美——家乡的风光之美和走搭石的和谐之美。引导学生关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请他们描绘自己看到的画面。通过联想与想象画面, 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与和谐美。

在诵读感悟中唤醒

初读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体会到的美好品质,或是友好、无私、乐于助人,或是勤劳、和谐、谦让……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谈体会,并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悟,把自己的体会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就会把大家带入到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感人场景中,从而实现在诵读感悟中唤醒学生情感共鸣的目标。

在想象画面中升华

引导学生捕捉描写乡亲们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并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交流:你还看到了谁走搭石,能试着说一说吗?课件中出示:“假如遇到              来走搭石,人们总要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此时,在学生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有步子跨得不大的小孩子、有腿脚残疾的叔叔、有从未走过搭石的外乡人……将“理所当然”具体化、形象化,既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深刻地体会到了乡亲们的善良和纯朴,进而升华学生的内心情感。在感受语言文字脉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艺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联想人们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時,应该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然后再全班分享。这种面向全体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表达,只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从而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