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引子”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7

张安龙

“教材‘引子说,是一种新的教材观。”李冲锋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指出:“编课本的初意,我想是为了给学生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讀的‘江河湖海。”像这样,关于“教材‘引子说”的见解还有许多。

“教材‘引子说”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超越,与“用教材教”的理念一脉相承。这样认识和使用教材,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教材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封闭、权威的独立体。“教材‘引子说”回应了“新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理念,顺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当前,用“教材‘引子说”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所谓“引子”,是指能够引出全篇或整本书的课文。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鉴别出教材选文的5种类型,“引子”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把课文当‘引子教,特指‘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

“引子”型课文有鲜明的个性魅力,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类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精心选编的,或是全篇的精彩段落,或是整本书的经典回目,选文本身具有无穷魅力。“引子”型课文常运用典型化写法,如“一波三折”“陌生化”等。教师因“材”施教,从文本写法引出阅读方法,为学生储备阅读整本书的关键能力。总之,“引子”重在立足这一篇,指向那一本(全文或整本书),那一位(名家或流派),那一类(阅读方法或阅读兴趣)。

王荣生教授认为:“长篇节选的作品,其基本的教学指向应该是立足这一节选,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长篇作品或整本书。”也就是说,教学“引子”型课文,重在架起“这一篇”选文与长篇作品或整本书的桥梁,实现从节选到全文,从一篇到一本的跨越。如何达成这样的目标呢?链接,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方法链接:从学到用

方法链接,是指寻找既适合“引子”型课文,又适合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教师以课文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阅读整本书,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发现阅读方法。

一般情况下,教师备课都会深入研读课文,选择适合文本的阅读方法。教学“引子”型课文,还要研读整本书,将课文还原到整本书中,发现课文与整本书内容、写法、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检验阅读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迁移性,寻找有链接功能的阅读方法,把学生引向整本书。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为例。课文刻画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围绕“一身黑衣”,课文先后写了“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3个情节。 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着力表现“刷子李”身怀绝技,粉刷本领出神入化,奇人形象跃然纸上。“一波三折”是文本表达的密妙,也应成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方法。

那么,“一波三折”的手法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具有普遍性吗?全书写了18位市井奇人,叙述了18个绝妙故事。其中,多个故事采用 “一波三折”的手法叙述。《泥人张》先写“海张五取笑泥人张”,再写“泥人张捏海张五”,最后写“泥人张贱卖海张五”。《蓝眼》写了古玩铺的江在棠三看《湖天春色图》,一看真图,眼镜片闪过一道蓝光;二看假图,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三看真假图,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外,《苏七块》《张大力》《华大夫》等故事也采用这种叙事手法。据此,可以把发现“一波三折”叙事手法刻画奇人形象的表达密妙,作为《刷子李》和《俗世奇人》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导引价值,把一篇和一本链接起来。

2.提供阅读“支架”。

找到共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就有了阅读“篇”与“本”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要想顺利开启整本书阅读,教师还要提供相同的阅读“支架”。这个“支架”,对教师而言是导读策略,对学生而言是阅读路径。方法链接,需要保持一篇与一本阅读路径的一贯性,学生沿着同一路径阅读,方法会自然链接。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课,编者提供的阅读路径是“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出来,再读一读。”教学时,笔者以此为路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结合文中“1900年,海伦考上了大学”一句,链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大学时代》一文,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尝试自主阅读。课后,师生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请学生选择最能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故事,来读一读,讲一讲。这样,学生在同一阅读路径的指引下,经历从课内到课外,从一篇到一本,从学到用的跨越式阅读。

二、内容链接:从“篇”到“本”

内容链接,是指抓住“篇”与“本”内容的关联点,借助文学作品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从“篇”向“本”的拓展阅读,拓展内容可以是单篇、群文或者整本书。内容链接的关键是要选准链接点,链接点是学生从“篇”到“本”的阅读的生长点,也是学生持续阅读的原动力。

1.嵌入式链接。

嵌入式链接,也叫补白式链接,指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将整本书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嵌入文本学习之中,补足文本空白,丰富文本内容,学生自然进入整本书阅读。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开篇第一句写到:“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这句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隐含着一段故事。学完课文,教师以“陷害”为链接点,将《水浒传》中“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泊落草”几个回目嵌入进来,了解林冲因何被陷害,遭受怎样的陷害,结果凄惨到何种地步,全面认识林冲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林冲对洪教头一忍再忍,一让再让的原因。以林冲为切入点,开启学生《水浒传》的阅读之旅。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阅读相关回目。当然,有兴趣的学生会主动读完《水浒传》整本书。

嵌入式链接需要找准课文的空白点,空白点常常是学生思维的疑问点,情感的生发点,语言的生长点。围绕空白点,选择书中契合度高的内容,实现课文与整本书的链接,进入整本书阅读。

2.主题式链接。

主题式链接,是以“篇”的主题为链接点,整合相同主题的群文或整本书,用主题把学生从“篇”引向“本”,随着阅读的延展,学生对主题的建构走向深入、多元,生成主题意义群,学生的语言、思维、精神获得持续发展。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由《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课文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以这个主题为链接点,请学生到原著中找相关的故事读,学生找到“孔明智激周瑜”“诸葛亮智算华容”“孔明三气周公瑾”“孔明巧布八阵图”“烧藤甲七擒孟获”“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等精彩故事,不仅对诸葛亮亦神亦人的形象有了丰富的认识,在主题阅读中又认识了周瑜、司马懿等人物,会生成新主题,激发学生再次选择回目慢慢读,读透整本书。

主题式链接需要准确提炼课文主题,鲜明的主题可以吸引学生寻找整本书中的相关篇目,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实现“篇”与“本”的有效链接。

3.比較式链接。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比较可以提升思维品质,让学习走向深入。比较式链接,是指把课文和原著比较,发现课文与原著的异同,抓住不同之处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原作品原貌,把原文置于整本书背景下,前后勾联,在比较中自然进入整本书阅读。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与《呼兰河传》原文比较,有多处删改。其中,“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课文把“花园”改编成“园子”。一字之差,语意发生变化。原文表达的意思明确,我家的后园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许多昆虫。改成“园子”语意模糊,读者会心生疑虑。原文中“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一段被删掉了。这个自然段看似简单,却包含丰富的意义,描写了花园鲜花盛开,蝶舞虫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原文写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的两个自然段也都删掉了。

比较之后,链接《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二节,请学生思考:课文的删改是否合适,为什么?读过这一节,学生发现这一章节集中描写了花园里的一棵玫瑰,“我摘下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笑得直打滚”。文中还写了“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原来,后花园中的一花一树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在《呼兰河传》中不止一次写到,前后是关联的,不能随意删改。

比较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发现整本书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质。

“引子”型课文的价值重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文本世界,内容链接似溪流汇入大海,让“篇”与“本”融合,方法链接似婴儿学走路,步履随着场域扩大日趋稳健,日渐成熟。“引子”,引领儿童爱上阅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