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助补白,给课堂添加一道亮丽风景线

时间:2024-05-07

李烨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作者有意无意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自发“填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暗示”,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以便激发想象与联想,在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也能给课堂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借助内容补白,推促主题理解

我国的古诗词把含蓄表达发挥到极致。如果学生对这种表达形式缺少了解,就很难体会作品的意境。教师需要适时引导、点拨,善于挖掘学生未曾注意的空白,引导他们从中品析,继而发挥想象,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活力,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有效提升表达水平。

如《黄鹤楼送别》这一课,从体裁来看,属于“文包诗”,主要通过故事的方式演绎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从内容来看,由于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与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有效补白。比如当李白目送友人帆船渐行渐远,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与诗人对话,在体验诗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与文本进行更深层对话,为其理解古诗内容、文本主题奠定了基础。

借助内容补白,目的是将文本变厚,便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便他们能够准确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案例中一课,曾有学生这样深情表白:“浩然呀,我的故交呀,你还是离我而去呀!这一去不知什么时间,我们再能见面呀……”也许内容虽然不太符合古诗内容,但却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促了文本精彩生成。

二、借助插图补白,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插图大多制作精美,且与文本主题紧密契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让他们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文本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在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增添课堂教学色彩的同时,也能推促他们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推促教学精彩生成。

如《司马光》这一课,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在言语理解上却有些难度。但本课插图却形象地描述了事情的结果,即缸破了,一个小孩伴随着水流了出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联系题目,发挥想象,说一说,小孩怎么会在缸里,缸又是怎么破的。接着再让学生读一读文言文,图文对照、联系想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归纳整理一下,鼓励他们动手写一写,从而在写作中理解文言文,提升写作表达水平。

插图也是文本的一部分,借助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内容,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有序表达。案例中的文言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经过插图,却能让学生大致明白其故事。其中有个学生写到:“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司马光连忙搬起石头,将缸砸了一个洞,水从洞口流了出来,小孩也跟着淌了出来。”也许语言有点稚嫩,但至少把故事大意说清楚了。

三、借助结尾补白,激发学生想象

不少文本,故事虽然结束了,却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对此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思路进行补白,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表达能力,而且还能给生成课堂精彩提供可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此进行充分挖掘,结合文本结尾,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口头补白,或者小练笔。

如《不会叫的狗》一课,结尾是省略號,在导读中提出“想一想,文章的结局是什么”,文本中提取了三种结尾,目的就是给学生参考,让他们思考更多的可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思考小狗后来怎样,又学会了什么叫声,最终有没有学会狗叫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丰富他们想象,而且还能推促学生在更深层次与编者进行对话。

同样通过这种方式,也给课堂增加了更多可能,在激活学生想象的同时,也能有效将趣味延伸到课后,便于学生继续续写。如有可能,教师应增加一篇习作,以便巩固课堂教学。

文本留白属于一种独特的美。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具备抓住文本留白的“慧眼”,充分利用好这一“空白”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不仅可以推促学生加深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还能引导学生将其生活体验与审美情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继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迁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