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宋艳辉
新理论常常会把旧方法打进冷宫。比如“喂”这种极其朴素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现在经常被贴上语文教学糟粕的标签,让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喂”学生。一但有“喂”的嫌疑,就会被戴上一顶“填鸭式教学”的帽子,只要是“喂”似乎就是差师劣教。
“喂”,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手段。雏鸟需要喂,羊羔需要喂,语文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在课堂上“喂”学生了呢?其实,“喂”是没有错的,关键是看如何喂。
下面以《童年的发现》一节课的两个教学小片段为例,看看喂到底有什么不可以——
片段一
师:在《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里,作者费奥多罗夫说因为做梦而引发了自己的科学发现。其实,研究人的梦境,是一项重要的大脑科学。大脑是一个与宇宙同样复杂的未知世界。如果有一天,人们能揭开梦境的形成原因,那么将会收获大脑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19世纪末,一位科学家认为梦是一个出口,表达了人的潜意识,尤其是清醒时被压抑的那些想法,会在梦里出现。可是现在看来,这位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完美,因为《童年的发现》的作者做梦之前,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压抑的事。后来,又有科学家提出梦是大脑在夜间不完整活动的结果。我们睡觉时,大脑的许多机构是关闭的,另有一些机构是活动的,这些活动的大脑机构会做出各种构想,但是这些构想得不到大脑关闭部分的现实判断,就会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神奇不可解释的内容。我想问一下,你们做过飞翔的梦吗?
生:做过。
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师大段向学生授以“梦知识”,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虽然“被喂”,但是丝毫没有拒绝之意,恨不能教师多讲多喂才好,因为教师喂给学生的内容很新奇,很鲜美。所以说,课堂教学并不是不能喂学生,关键是教师得有充分准备,有广博的知识,又有高超的课外内容对接课堂内容的融合能力,能给学生带可口的“喂料”才行。反对“喂”学生,其实是教学偷懒行为。不喂,则不需在课堂教学之前施出深挖教材、广集知识的力气。要想把学生“喂”好,就需要教师用足备料的功夫。学生不是不能喂,关键是看喂什么,只要喂得新鲜,可口,尽管喂就行。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包含着一个秘密,看看你能不能通过细心阅读找到这个秘密。
(生自由阅读。)
师:作者在这一段里想说什么?
生:作者想说一个发明家,可能会挨罚。
师:你真细心,理解得很好。是的,这一段是这篇课文的“主題”提示。前面说做梦自己会飞、发现胚胎的秘密等,都是这篇课文揭示主题前的铺垫。其实,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真正想法是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个“重大发现”的。这个主题很深刻,其实也容易理解:大家想一想,自己在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被别人误解过,或是被人批评的经历呢?讨论一下,说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尴尬经历吧。
(生讨论。)
师:刚才听好多同学讲,自己都有作者费奥多罗夫因为有“发现”而被人误解的经历。我们也学着作者费奥多罗夫把这种经历写出来,肯定会很有意思。愿意写出来吗?
生:愿意!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写作文是许多教师的教学盲点,机械生硬地布置作文题目,却常常收不到良好的作文训练效果。上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又施以“喂”法,这回不是强喂《弟子规》,也不是美喂科学大餐,而是巧喂“诱饵”。教师把课文作者的经历当成诱饵,喂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咬到作文之钩。你看看,语文教学就是可以“喂”学生呀,把诱饵喂下去,对作文教学来说,可谓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
编辑/赵卓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