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秋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课》中指出:“君子”是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中华民族追求的集体人格就是“君子”。他认为唐诗的最高意义是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几个辉煌的人格范型——李白在唐代排名第一。
我认为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是君子,还有宋代文学家苏轼,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人格奇迹,他以最诚实、最可爱的人格打通了中国文人的集体人格。李白、刘禹锡、苏轼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君子。現在就让我们一起从《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这三首古诗词中了解君子之理想,探讨君子抉择之难,感悟君子修行之道。
君子之理想
《行路难》:李白少年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受召供奉翰林。唐玄宗曾为其“以七宝床赐食于前,御手调羹”,这是何等幸遇。然而,虽距皇帝很近,却离“愿为辅佐君王,使天下大定,四海归一”这个理想很远。李白的内心难免苦闷、抑郁不平,豪迈的他最终选择还山。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倔强而自信,虽失望却仍是满怀希望的君子!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李白的君子之道就是坦坦荡荡,不为得失忧愁,而为大道沉浮抉择。他豪迈地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余年。诗中含蓄表达了刘禹锡对世事沧桑的无限伤感和久遭弃置的愤懑不平之情。他借用典故抒写归来后的感受,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之情,感慨物是人非。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借指自己遭贬谪但新人辈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人生哲理。刘禹锡不怨天尤人,不沉溺在痛苦中,对仕宦沉浮和世事变迁表现出一份豁达,这就是君子。刘禹锡的君子之道就是蔑视权贵、坚守仁德大义,任何打击都不能使他屈服,他活得光明磊落。面对好友白居易的关怀,他乐观唱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中秋夜,苏轼边喝酒边等待,问明月何时才有,等明月等久了,仿佛已成天上仙人,在这明月夜里想乘风回到天上去。词中勾勒出皓月当空、孤身一人把酒问月的旷远画面,结合苏轼被贬谪的背景,不难看出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就像月亮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现象,既然如此,大可不必慨叹、悲伤,可见苏轼心胸的开阔和情怀的豁达。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苏轼无法和弟弟子由团聚,但他却祝福天下离散的人能同在明月下共享美好月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正是余秋雨所说的“君子之道的第三项是成人之美”。苏轼的君子之道就是无论宦海如何沉浮,都不结党营私,不为诽谤所吓,不为荣誉所诱,不做皇权的工具,遵循大道而行,端正自己,成人之美。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百余次。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君子先提高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从容不迫的风度。李白、刘禹锡、苏轼都是铮铮君子。
君子之抉择
《行路难》:李白在友人送行的宴会上,面对着用黄金酒杯盛满的清酒,却难举杯“豪饮”;面对着用玉盘盛放的食物,却难以举起筷子享受。在郁闷彷徨中,李白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李白离开京城,瞻望前程,前路崎岖,歧路很多,要走的路到底在哪里呢?是委屈心志依附权贵,还是继续徜徉山水做游仙,抑或是被扣着一顶“逐臣”的帽子灰溜溜地回家?他是真的不知道如何选择!从供奉翰林的精神贵族到浪迹天涯的普通士人的身份变化,李白难以接受,但他倔强又自信,不愿在离筵上表现出气馁。积极入世的强烈意愿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终于做出了抉择,唱出了充满信心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将会有一天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很难!他难在与王叔文等人一起改革创新,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宦官专权,却反遭重重打击,从监察御史成为被贬谪之人。“巴山楚水”路途遥远,“二十三年”贬谪之久,归来后境遇仍旧很难——物是人非、满眼生疏,许多老朋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然而,君子刘禹锡没被眼前的境遇难倒,他做出了抉择——蔑视权贵,坚贞不屈,不改其志,努力做到尽志而无悔。刘禹锡的抉择令人钦佩。
《水调歌头》:苏轼是矛盾的。中秋节万家团圆,他看似欢饮达旦,心里却满是亲人离散的忧愁,“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喝酒没喝到高兴,反而徒增担心和牵挂,明明想借酒超脱飞天成仙,却放不下思念亲人之苦,矛盾至极。人间的悲欢离合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自古以来难以圆满,生命无常本是自然规律,苏轼没有因此沮丧,而是祝愿天下离人都能共赏一轮明月,这是君子的抉择。词前小序中“兼怀子由”里的一个“兼”字,表明苏轼还有难处——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罢黜,任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九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届期满,自请调到山东密州,由此可见,他处在为官、为政的抉择中。这抉择恰好体现了君子的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李白、刘禹锡、苏轼,这些表面上看似不得志的文人,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却能跳出现实的束缚,持豁达的心态活出自我,彰显出君子的风度。
群文链接
阅读《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己亥杂诗》,细细品味,同学们一定也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作者面对抉择时的君子风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