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城

时间:2024-05-07

张引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几乎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全部完成,历时两千多年。

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采取“高筑墙”的方针,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筑,延续时间长达200余年,今天所见多为明代长城。

长城蜿蜒曲折像一条巨龙,跨越崇山峻岭,横卧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历经千年风雨的长城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凝聚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坚韧不拔、守望和平、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历史和文化精神。

世遗印象

长城拥有43 721处墙体、壕堑、单体建筑(敌台、烽火台、城楼)、关堡等相关遗存,总长度超过20 000千米,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代表段有:

1. 山海关——是“关内”“关外”的分界处,号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2.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西北,是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其北口即八达岭,是观赏长城的最佳处。

3.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4. 嘉峪关——占据“丝绸之路”的咽喉,与东边的山海关遥相对峙,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5. 金山岭长城——以完备的军事设施、精巧的建筑设计、险要的山地形势著称于世。由名将戚继光督造,最富创造力之处在于“空心敌楼”的设计,巩固并强化了长城的防御功能。

6.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是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称为“中国长城之最”。

遗产价值

(一)军事工程价值

长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信、隐蔽等多种功能。长城的防御作用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攻破一两个关口,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着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和伏击的危险。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二)建筑景观价值

历代修筑长城都依照“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关城隘口或建在山峡深谷、危崖绝壁之间,或建在河流转折之处,或建在交通要塞,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同时,长城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三)历史文化价值

以长城为中心,在其沿线发现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见证。同时,长城对中西文化交流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汉以长城要塞为根据地,开辟的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文化在此融合、交流,迄今仍发挥着作用。

(四)民族精神价值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万里长城大型挂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更是唱出了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总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

(五)文学艺术价值

“边塞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诗歌流派,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历经千载,传诵不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