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来自远古的恋歌

时间:2024-05-07

曲艳菊

时光悠悠,两千五百余年过去了,《诗经》穿越了漫长的时空隧道,如今依旧鲜活清雅,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雎鸠,是歌唱爱情最动听的鸟;蒹葭,是“伊人”心头疯长的草;子衿,是 “悠悠我心”的相思寂寥。千年风雨,时光不老。关关和鸣,钟鼓合敲。苍苍蒹葭,痴痴寻找。子衿青青,一道恋桥。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中的《关雎》《蒹葭》《子衿》,唱响来自远古的恋歌。

爱恋之坚贞执着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该诗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河边偶遇后,他深陷日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状态,“辗转反侧”“寤寐求之”,却“求之不得”,以弹琴鼓瑟表示亲近,他还想象着与意中人举行盛大婚礼的场面。全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执着追求。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该诗以景起兴,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崎岖漫长的道路阻挡不了主人公寻觅的步伐,他逆流而上,顺流而下,不畏艰险地一寻再寻,几度求索,“伊人”却似近而远,可望而不可即。这份爱恋既唯美坚贞,又散发着执着的魅力。

《子衿》出自《诗经·国风·郑风》。该诗描写了一位女子痴迷地思念心上人的情景。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二人相约在城楼见面,女子对心上人望眼欲穿却久等不至,于是她埋怨心上人不来赴约,也怪他不捎个信来,唱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倒叙手法,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女子相思的心理活动,意境幽美,跌宕起伏,缠绵悱恻,情感真挚,坚贞执着。即使穿越了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读者仍能产生强烈共鸣。

三首诗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从多方面反映男女恋爱生活中的情景和心理,以及民风礼俗。热烈、坚贞、执着,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这与当时某些礼制存在冲突。他们相思相爱,忠贞不贰,是人类两性关系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风格之明朗朦胧

从诗歌的风格上看,《关雎》《子衿》呈现了明朗美,《蒹葭》呈现了意境的朦胧美。

《关雎》叙事完整,再现了君子对淑女“爱慕、追求、相思、梦幻”的细腻完整的追求过程。

《子衿》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独上高楼等待恋人的急切、焦灼、愁怨、思念的复杂心理,这些都是读者能够明确感知到的。

《蒹葭》叙事情节相对单一。主人公在河边追寻“伊人”不得,反复在生长着繁茂蒹葭的水边寻觅,而“伊人”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情景交融,意象迷离。“伊人” 太朦胧了,出场没有一言一行,甚至没有性别指向,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不过,正是因为朦胧,读者才能多角度地解读“伊人”的形象,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伊人”的形象:情人眼中是苦苦追求的意中人;政治家眼中是渴求思慕的贤才雅士;逐梦者眼中是奋斗的目标、理想的彼岸;攀登者眼中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伊人”还可以是那个不断成长、思想不断丰盈的未来更美好的自己。如此看来,“伊人”是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蒹葭》太有弹性了,太有延展性了。

情感之优雅有度

从题材上看,《关雎》《蒹葭》《子衿》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地的民歌。从情感上看,三首诗都健康、率真、执着。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无邪”。所谓“思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而健康、率真而美好,这三首诗即是如此。

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在西周、春秋时期,礼乐逐渐盛行,人们的情感表达是真挚而优雅的。无论是婚恋主题明朗的《关雎》《子衿》,抑或是意境朦胧的《蒹葭》,在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优雅有度,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式情感表达的魅力精髓。

品读了《关雎》《蒹葭》《子衿》这三首远古的恋歌,我们的心灵早已被那淳朴、真挚的情感所浸润。这三首诗留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寻。愿每位现代人,都能重拾远古那份纯洁的、优雅的诗意情怀!

群文链接

让我们走进《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卫风·木瓜》《郑风·野有蔓草》,继续欣赏那一曲曲来自远古的纯真恋歌,感受男女主人公追求人生幸福的那份自由率真,进一步感悟中国式优雅有度的情感表达。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