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通中小学校教师如何支持特殊需要儿童

时间:2024-05-07

陈瑛华

【摘   要】特殊教育是稀缺的公共资源,应当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学校中,每个儿童都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时,期待获得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是并非所有儿童都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普通中小學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提前收集信息,初步甄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才能使他们尽快得到特殊教育专业支持。

【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提升,融合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进入普通中小学就读的特殊需要儿童人数不断增加,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就读的学校不断增加,教导特殊需要儿童的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在这三个“不断增加”之下,学校和教师工作遇到的困惑和焦虑必然也随之增加。面对困局,学校和教师当如何突破?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明确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范围”“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障碍特征”“熟悉特殊需要儿童筛查的流程和工作”“运用基本方法对疑似特殊需要儿童收集评估资料”四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提升融合教育能力,工作很快便能进入柳暗花明的新阶段。

一、明确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范围

北京市在《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率先使用“有特殊需要儿童少年”的概念,意味着政策层面已经将关注残疾儿童扩展到一个更大的范围。然而,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简称特殊需要儿童)”这一概念的使用,要立足我国国情来理解,只有避免将学校中所有需要教师和同伴关心、关注和帮助的儿童都泛化为特殊需要儿童,才能确保特殊教育资源不被误用和浪费。

概念上看,特殊需要儿童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相对残疾儿童而言的,是指除了经残联系统备案并获得残疾证明和经教育系统备案并获得随班就读证明的学生之外,其他有稳定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广义的概念认为,特殊需要儿童群体应包括经残联系统备案获得残疾证明的学生、经教育部门备案获得随班就读证明的学生、经过医学诊断确认的学生患者以及那些未经过医学诊断但有稳定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在实际使用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斟酌和把握。

特殊需要儿童应当有几个明确的特征:一是经过学校和教师全方位努力,在普通教育的范围内对个体单独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后依然不奏效;二是个体在情绪和行为上与其他学生的表现有显著不同,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三是个体的特殊需求具有稳定性,而非偶发性不适,特殊表现的持续时间较长(至少3个月以上)。

二、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障碍特征

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有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自闭症谱系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和肢体障碍儿童等类型,其中国家明确的七类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接受融合教育的人数比例将近50%。理解普通学校常见的特殊需要儿童类型和障碍形成原因,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普通儿童家长对特殊需要儿童接纳的程度。因此,面向普通学校教师开展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专题研修时,应当将“理解学校中的特殊需要儿童”作为基础的培训内容之一。

这一主题研修应当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研修重点应体现差异性。在理解特殊需要儿童障碍特征的基础上,普通任课教师重点结合特殊需要儿童认知、语言与表达、感官发展、运动、情绪与社会发展等特点,掌握在具体学科中进行教育教学调整的方法;班主任教师应重点掌握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及班级管理的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资源教师应当将特殊需要儿童初筛、能力评估与IEP目标制订等内容作为研修和学习的主要方向;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应当把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纳入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并竭力对教师的探索实践进行总结、提升,作为学校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指引。

实践表明,在集体研修和个人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案例分析是从教师实践工作出发,以教师自身经验为培训起点,运用和调动教师的经验与能力,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加速教师自身思考和主动行动,帮助教师快速学以致用。此外,记录案例也会加速教师成长。教师将遇到的案例之基本情况、干预过程、干预效果和反思记录下来,能帮助教师个人和学校积攒案例并积累处理案例的经验,提高当事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校在解决相似问题时可以借鉴。

三、熟悉特殊需要儿童筛查的流程和重点工作

一般来说,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或行为问题时,筛查工作就开始了。此后,教师需要确认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试图进行改善。当教师付出努力但无效后,学校就要介入,与家长开展正式沟通,并组织筛查评估团队系统收集学生的资料。当信息收集完成后,评估团队对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直至得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估结论。

普通学校对疑似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筛查评估的流程和重点工作如右上图所示。

确认问题和反思调整是开展筛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其目的是确保特殊需要儿童在进入特殊教育评估阶段前已经获得普通教育最大程度的支持,排除因为教学策略不当、学习环境变化、学习内容增加、突发压力等原因对学生造成的困扰。外部评估者介入后,常常首先要帮助教师梳理和分析自身工作并从中找出有效的经验,同时将其作为信息收集的内容之一。

系统收集信息包括关注被评估学生的自身发育情况、接受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等状况,这是对疑似特殊需要儿童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确保其“病情”不会被误判。需要收集的具体信息包括遗传情况、生命早期发育状况(出生情况,爬、走、说话及感官等发育情况)、当前身体健康状况、睡眠和饮食习惯、性格特点与偏好、家庭养育过程与亲子关系、本阶段之前受教育状况、本阶段教育中参与学习和学习效果、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信息。

这一过程需要尽可能地收集详细的、高质量原始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对评估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信息虽然是为开展筛查评估工作而收集,但如果足够详细和高质量,在日后评估鉴定、IEP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也会被重视和反复使用。

评估阶段的工作需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详细审查,并借助一些量表,来综合判断学生问题的严重程度、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可能涉及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心理认知、学习动机、家庭养育或先天遗传情况。问题程度重的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接受更专业的特殊教育评估服务;对那些问题程度轻的学生,评估者会建议学校和教师调整教育教学环境,增加正向行为支持,预防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增加处理的难度。

四、运用基本方法对疑似特殊需要儿童收集评估资料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学生评价是普通教育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评价与激励是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需要具备关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知识,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发展状况,并依据教育评价开展教育教学调整。

特殊教育评估是教师日常评价工作的延伸,根本目的是支持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帮助其取得进步。特殊教育评估必须要扎根于教育现场,将教师当作重要的评估者之一,立足于教育实际和学生表现,依靠教师和家长提供信息。因此,特殊教育工作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分不开,需要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普通中小学教师要运用评价学生的方法开展下列相关工作,包括:①在特殊需要儿童筛查环节中,班主任、学科教师与资源教师应共同配合,借助一些简单易行的工具和方法,快速地区别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②在特殊需要儿童鉴定环节中,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的专业人员应借助教师和家长收集的一手资料和信息,综合运用其他评估方式,确定特殊需要儿童的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③在特殊需要儿童安置环节中,普通学校和教师要根据鉴定评估的结果和学生家庭的需求为特殊儿童执行安置方案。④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制订IEP的环节中,班主任、学科教师与资源教师应依靠自身能力或借助外部专业资源,一起对特殊需要儿童能力现状开展进一步评估并制订IEP方案。⑤在对特殊需要儿童调整教育教学环节中,执教教师应对特殊儿童持续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调整教育教学活动。

上述环节中,观察法和访谈法因简单易行,亦容易被教师掌握,被认为是可靠的工作方法。

在收集被评估学生信息时,教师必须直接面对被评估学生。对行为问题的观察和记录要关注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境、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长、行为问题发生时该学生与周边的互动(包括教师和同学语言及行为)、行为问题发生后该学生得到了什么等信息。对学习问题的观察记录要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习表现,如对于书写总是出错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其在听写、默写、抄写、考试、写作文、阅读等过程中对相关词语的理解、口语表达、书写、写作运用的情况。

使用访谈法可以帮助评估者对观察到的信息進行再次确认,并获得无法被观察到的其他信息。访谈的对象包括其他教师、家长、被评估学生的同伴甚至学生本人,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养育情况、亲子关系、生活饮食和睡眠等情况,向其他教师了解学生参与所有课程学习的表现、学习的效果以及师生相处情况;向学生的同伴了解学生与同伴交往的情况。面对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之交流,了解本人的认知状况、情绪变化、学习动机以及对行为问题的看法等。

在实际收集学生的信息和评估过程中,为了使观察更高效,观察结果容易整理,可以设计便于所有授课教师都理解和记录的观察记录表,每位教师只需在课后对表格进行勾画即可记录被评估学生的信息。此外,访谈的提纲也很重要,为了使教师和其他评估者和家长、儿童的沟通更有针对性,亦可提前讨论整理出一些重要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了解。

普通中小学校是开展融合教育的主要阵地,只有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手拉手、肩并肩地开展合作,才能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确保所有儿童都获得高质量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当普通学校教师对以上关键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地策划筛查评估工作、随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和材料,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合作其实就已经在进行中。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100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