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儿童哲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探索

时间:2024-05-07

许蕾 陈霞 曹京蓉

【摘 要】思考力、思辨力、创造力、合作力和交往沟通力是儿童哲学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儿童哲学课程,需明晰开发儿童哲学课程的基本问题,探索开发儿童哲学课程的行动路径,建设实施儿童哲学课程的教师团队。如此,方能打开思辨之门,启迪智慧之源,培养具有哲学智慧的儿童,促进儿童道德发展与人格形成。

【关键词】儿童哲学;校本课程;开发

美国教育家李普曼(Lip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在其1969年的著作《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聪聪的发现》)中首次使用了“儿童哲学”一词。李普曼从教育重建的角度主张进行哲学教育实践,训练儿童的思维,促进儿童思维的深度发展。基于校本的儿童哲学课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重塑哲学思想,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关心儿童的精神生活,为寻找培养儿童P4C(儿童哲学)素养的方法开辟广阔的前景,进而推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儿童道德与人格发展。

一、明晰开发儿童哲学课程的基本问题

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有关儿童哲学和已有的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儿童哲学与其他课程的教法差异等问题需进一步厘清。儿童哲学课程要进行校本开发,首先要直面的就是课程建设、教师素养、教学方法这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问题

处于校本课程坐标中的儿童哲学,目前的开发与实施主要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融入其他学科;另一种是以独立课程的形态出现,比如拓展性课程。春芽实验学校的儿童哲学课程从拓展性课程入手,逐步成熟后再以融入式課程的形式实现学科辐射。学校以“悦”为文化核心构建了完善的“春芽·悦”课程体系,并结合校本的特色开发儿童哲学课程,凸显“本土化”“多元化”特色。

(二)教师素养问题

开发儿童哲学课程有四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参与哲学探索的意愿,避免硬性灌输,尊重儿童的意见,争取儿童的信任。儿童哲学的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懂得哲学,还要理解和运用儿童哲学课堂的基本条件。如适时地启发学生提问,找到话题中的哲学问题;找出被学生忽略的有意义的命题;累进式的提问推进学生的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等等。这都对教师的哲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问题

儿童哲学和所有课程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什么是哲学味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何差异?对此,李普曼主张把学生组成课堂探究群体进行开放而活泼的哲学问题讨论,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促进独立思考。其教学程序通常是“阅读材料—以民主的方式选出待答问题—在教师的协助下,展开学生之间对话—教师总结”。教师在教学儿童哲学课程时应关注“围绕主题讨论”“保持好问精神”“增强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会倾听和引导发现”“使用非言语交际”等方面。

二、探索开发儿童哲学课程的行动路径

(一)对接学校素养目标,建立儿童哲学课程目标系统

学校以培养“悦少年”为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涵盖“悦品有爱、悦学乐行、悦身健体、悦趣美心”四个方面。对照“悦少年”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儿童哲学的素养发展目标,学校确定了“悦学乐行”的具体表现为“善于思考,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勇于探究,有独特的个人见解”。以此为基点,建立校本儿童哲学课程目标系统(见表1)。

(二)对接学校课程框架,确保儿童哲学课程运行空间

儿童哲学是有思维、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是一种人文探究的方式。这种人文探究的方式必然会渗透到学科中去,形成“儿童哲学+”的思路。

学校从教学形态的课程研究入手,再进行课程形态的课程开发。“儿童哲学+”课程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例研究阶段,探讨儿童哲学的学习本质,进行思维产生的策略研究;第二阶段是课程建设阶段,形成有体系有组织的课程,建设独立形态的儿童哲学课程;第三阶段是儿童哲学泛在阶段,将儿童哲学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整合到各学科之中。

除此之外,儿童哲学与学校“悦学课程群”中已有的拓展性课程相整合。如“绘本阅读”,可充分利用绘本图画语言的特殊象征性、寓意性,在认知、伦理和道德等方面含有大量哲学因素的特点,开展儿童哲学的课堂研究,确保儿童哲学课程校本化运行的空间。

(三)对接国家课程标准,形成儿童哲学课程主题系列

学校通过对接国家课程标准来确定儿童哲学课程的主题,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梳理,发现第一学段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规则”“变化与成长”“勇敢”等,其中“变化与成长”的范围更广,既有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又有儿童成长的自我认识。学校围绕主题并结合“绘本阅读”拓展性课程,选取绘本材料作为“引子”,形成儿童哲学课程的主题绘本系列(见表2)。选取绘本材料时要把握几点:主题鲜明,浅显易懂,内容开放,贴近生活。

三、建设实施儿童哲学课程的教师团队

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支有力的团队,提升教师哲学素养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基于教师哲学理论基础薄弱的事实,学校组建了校长亲自参加,分管校长牵头,高校教授为导师,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力的儿童哲学课程研究团队,以提升教师哲学素养为目标,以课例研究为起点,深入研究儿童哲学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儿童哲学课程教学技能。

(一)定期读书交流,提升哲学素养

定期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是提升教师哲学素养的有效路径。课程研究团队成立了“哲学咖啡屋”,旨在通过“共读·研读·精读”有关儿童哲学的书籍,全面提升哲学素养。研究团队先后围绕《教室里的哲学》《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与儿童对话》等书籍开展读书交流会,挖掘课程主题体系下的儿童哲学内容,开展“儿童哲学+”课程的同素材同学科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同素材不同学科的对比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校本儿童哲学课程教材的雏形。

如针对绘本《勇敢的克莱西》这一素材,研究团队分别从语文和儿童哲学的角度分析文本,在对比中寻找相同与不同之处。根据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探究计划,明晰儿童哲学课程是以探究性对话为中心,注重儿童推理,兼顾儿童的语言发展。《勇敢的克莱西》作为儿童哲学课的“引子”,要关注其哲学性。课前备课要提炼儿童哲学主题,形成深度对话问题。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多元推理,引导儿童深度思维,兼顾儿童语言发展,培养儿童对话习惯。由此,研究团队确定了明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扎实推进课程建设。

(二)探究哲学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技能

1.夯实核心问题设计的技术

哲学问题是开放的、无标准答案的。教师的提问不是为了传递知识或价值观,意在促进学生思考。从學生凌乱的问题中快速梳理出、设计出核心问题,是教师执教儿童哲学课程的重要技能。以绘本《勇敢的克莱西》为例,教师先要根据绘本内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绘本中能唤起学生共鸣的细节,从而确定关键词“一样”和“不一样”,再根据关键词来设计哲学问题,即从“克莱西”的不一样中去思考“一样好”还是“不一样好”,就此引发学生衍生出新问题、新见解、新思考。当然,关键词也可以从对立面去思考,这样有助于提炼核心问题。

2.强化链式追问的技术

提问和讨论是哲学学习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学习的最佳方法。虽然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但并不是每个儿童都那么好问。因此,教师追问理达的技术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其养成自问反思的习惯。以绘本《十一只猫做苦工》为例,虽然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和“小猫”一样对“规则”一词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对“特殊状况下,小猫是否要遵守规则”的问题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发出一连串追问“路上无车无人时”“小猫生病要送医院时”“小猫病情危急须分秒必争时”,是走天桥还是直接穿马路?教师的追问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规则”。无论是继续坚持遵守规则,还是打破规则,学生对此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3.设置智性安全氛围的技术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改变课堂的空间结构,撤去课桌,让学生围坐成圈或者马蹄形,营造出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引领学生享受探索过程,发现有效的探索技能,使探索过程内在化,使全班学生成为相对固定的探究群体。再次,通过增加非言语性交流方式,借助课堂小助手、小手势等帮助学生进行表达。如运用“我同意”“我反对”“我举例”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表明自己的观点,也是对儿童对话习惯的一种培养。

开发和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儿童哲学课程才刚刚起步,它借鉴李普曼式的实践方法,融合其他流派之长,为学生打开思辨之门,启迪智慧之源,培养具有哲学智慧的儿童,在后课改时代学校课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 310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