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冯玉祥家风

时间:2024-04-24

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开幕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委员们集体肃立,为疫情中逝世同胞默哀一分钟。这个提案的发起者,正是冯玉祥的孙女、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百年家史随国史,冯玉祥家族便是其中的一支。冯玉祥一生爱国爱民,将门的豪情、气节、忠诚,深深融入了冯家后人的血液。冯家一门三代,不仅出了4位将军,还出了十多位政协委员,可谓十足的“政协世家”。

“我既当兵,誓死要打日本,尺地寸土,决不许日本夺去”

1928年7月2日,冯玉祥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成为继吴佩孚、蒋介石之后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三个中国人。《时代》杂志开场白是这样写的:“他站起来足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而是个头魁梧、古铜色皮肤、很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的虔诚的基督徒,神枪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5万人的主人。在今天,这样的人物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强者——冯玉祥元帅。”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1882年生于河北省青县兴集镇。父亲是名泥瓦匠,后投身行伍,任下级军官。因家境贫困,11岁那年,冯玉祥到清朝军队(保定府五营练军)里“补名吃粮”。入伍前,他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说:“这天他们来招小兵,说冯小二还不错,但只知道小名,后來有人说,咱们给他起个名,叫玉祥。”冯玉祥这个名字从此跟了他一生。

冯玉祥最初入伍只是为了领饷贴补家用,并没有随营操练。到12岁,他才入营拿枪,练习打靶。行伍生活打开了他的眼界。那时,冯玉祥对外国人的欺辱已极为愤恨,一天,他走到北门,恰巧接近福音堂,他见了十分厌恶,托起枪来便对着福音堂的牌匾打了两枪,心里顿觉痛快。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廷对日宣战,练军奉命赴大沽口警备。当时,士兵安闲惯了,突然要向大沽口开拔、抵御日兵,都大惊失色。冯玉祥却说:“我既当兵,誓死要打日本,尺地寸土,决不许日本夺去!”

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以中国战败告终,日军在大沽口的肆意妄为以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冯玉祥的心灵受到强烈刺激。

1902年,他看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在教练方面比练军先进,毅然投靠新军。他勤学苦练,毫不放松,考试每列优等。很快从普通士兵,逐级升迁为副目(副班长)、哨长(排长)、司务长。后来,清政府成立陆军第20镇(师),冯玉祥升为营长。

在军队中,他感到受帝国主义欺侮的耻辱,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激发了革命热情。冯玉祥“本来是个不能安于腐恶的现状,怀有反抗情绪的人,此时又经种种刺激,心里的火山像新加了几个喷火口,血液被燃烧得沸腾,不可遏止”。

1911年12月31日,冯玉祥等人领导陆军第20镇与第6镇第2混成旅在滦州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北洋军政府,力主共和,冯玉祥任参谋总长,并通电全国。虽然起义失败,但他一脚跨进了风云跌宕的民国,此一生一心为救国救民。

综观冯玉祥一生,他曾多次转变:1923年卷入驱逐黎元洪的活动,次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又发动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后来又推翻段祺瑞;中原大战期间,他与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不间断地合纵连横;在思想观点上,他皈依过基督教、亲近过苏联,后来崇尚三民主义……

没有一个民国时代的军人像冯玉祥有那么多名头:基督将军、布衣将军、反戈将军、模范军阀……这些繁杂的称号后面,是冯玉祥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他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主张正义,不得不尔;是顺应潮流,跟着时代前行”。正如周恩来对他作出的评价:“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青,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我的生活·冯玉祥自传》,冯玉祥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