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伊
我是农村孩子,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我没有像妹妹一样秀气的长相,没有像大姐一样优秀的成绩,也不像二姐一样是活泼可爱的小机灵鬼。我平淡无奇到就像在家里的排行一样,不上不下,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交代了“我”的普通,为下文写“我”成长的艰辛做了铺垫)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非常小的学校,全校师生加起来不到200人。我骑着小自行车,双腿用力蹬着脚踏板,肩上驮着重重的大书包,一天要在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往返两次。沿途的道路两旁开满各种颜色的野花,空旷的田野尽头衔接着一条条朦胧的山脉。那时候的我对山脉充满幻想,总以为下面压着一个孙悟空,想象他突然蹿出来的场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往往想得出了神,也就忘记了蹬车的腿酸和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平缓的叙述中表现了“我”的天真)
就这样,在那条田间小路上,我奋力蹬着小自行车,经过四季不断变换着颜色的田野,让童年的微风不断扑打着面颊,颠簸地绕过无数个雨后的小水坑,一路向前,唯有远山一直神秘地矗立在那里。(“远山”既是指现实的远山,又是指“我”的梦想)
后来我按部就班地升入镇里的中学,妈妈给我换了一辆大一点儿的自行车,沿途的风景不再是单调的田野,还有嘈杂的市场。
记得初一开学后不久,学校竞选“朗读之星”,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站上讲台,一字一顿地读着《在山的那边》。读到“妈妈,那个海呢”时,眼里甚至噙着泪水。(这表明“我”的朗读是真情流露)我第一次有了走出大山的念头,仅仅是因为我也没看过大海。读完,听到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才从那种激动的情绪中将自己拖拽出来。(“拖拽”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朗读真的是入情入境)一旁的班主任微笑着点点头,那种赞赏的眼神给了我此后一次又一次站上讲台的勇气。
几乎每周竞选“朗读之星”的讲台上都会有我的身影。别人都认为我热爱朗诵,只有我自己知道,相对于朗诵,我更喜欢站在讲台上,看着一群人为我鼓掌。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溢满我的内心。与此同时,我越来越爱看书,如饥似渴地窥探着书里的另外一个世界,感觉原本狭窄的人生像被开了一扇窗。我把脸贴在窗户玻璃上面,静静地感受着那个开阔的地方。(成功的体验,有时会让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加充满自信,所以我们不要放弃任何可以成功的机会)
很多人都说,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这样,我长大的那个瞬间应该发生在初三。冬至刚过去几天,我逐渐适应了中考备战的匆忙生活,爸爸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确诊为癌症的。为了不影响我参加中考,他们安排我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二伯家。
自那时开始,我原本白开水一般的单调生活像被命运强制加了一大勺盐,咸到让人想哭。记忆中,那段时间哭得最难过的一次是模拟考我考到了年级前十,那是我从未有过的好成绩。青春期的虚荣心促使我十分希望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可是他没有来。我将满是红色对钩的试卷胡乱塞进书包,回到二伯家,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小心翼翼地询问爸爸的病情及治疗进展。挂断电话,我动也没动,只是呆呆地望着蓝到发黑的天空,泪水不断地往外涌。(挫折讓“我”变得坚强,变得更上进。父亲患病,让自己真正理解了长大是怎么回事)
直到现在,我仍付出许多努力,去成长,去完善自己,用尽力气去活成个像样的人。如今我有家人和朋友的爱,我热爱生命中的一切:啼哭的婴儿、拌嘴的老夫妻、街头的旅人……生活多么美好,这个世界我什么都不怕。
在长长的日子里、在矮矮的房子中、在浅浅的小河边,温暖的阳光轻轻扑散在我的面颊。像小时候一样,对未来充满幻想,忘记酸痛,一路向前,我就这样长大。(文末流露了作者的乐观,这也是作者在长大的过程中的感悟)
(选自《读者·校园版》 2020年第21期,有删改)
文中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中很普通的一员,本文讲述的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心路历程呢?成长的过程,是追梦的过程,所以请别忘记自己的理想;成长的过程,也是成熟的过程,所以请锤炼自己的身心品德。
本文在写作上给读者的启发有:一、要选择典型素材。比如写小学时,作者选择自己的幻想及路上的风景;写中学时,作者选择了爱上朗读、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而渴望爸爸参加家长会。二、在写事情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描写,这样能够让所写的内容更具真情实感。如文中的心理描写就特别突出,作者不只是描写心里的想法,更多的是描写自己的心理感受,使得读者能切身感受到作者的心路历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