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生至少需要读两遍的书

时间:2024-05-07

邱员太

精彩再现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疼!头疼!”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疼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疼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疼,疼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疼了。

思考:选段内容表现了三藏怎样的复杂心理?这说明三藏是个怎样的人?

名家点评

1.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著名文学家鲁迅

2.《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

——清代学者张书绅

3.《西游记》并非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佛教小说,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思想和佛教教义相去甚远。而从一个大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其实反映了传统国民性里的一个特质:信仰的庞杂和不坚定。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阅读指导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坐骑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的全过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在中国流传之广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那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阅读这样一本“奇书”呢?

1.精读法,即深入细致地研读,要细腻地感受、透彻地理解和广泛地联想。值得精读的情节主要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大闹盘丝洞等;值得精读的人物主要有:唐僧、孙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以沙僧为例,我们既要读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诸如意志坚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善于沟通等,也要读出他性格上的缺点,诸如缺乏主见、逆来顺受等,更要读出他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诸如认真负责、大局为重、荣辱与共等。

2.跳读法,指快速、跳跃式地阅读,以了解其主要情节或内容大意的方法。在《西游记》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渲染气氛的诗词、打斗的场面、人物的外貌,还有一些雷同的情节等,都可以跳读。对于古典章回体小说来说,以回目为抓手跳读整本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通过跳读回目,可以梳理全书的脉络、情节框架等。跳读的时候,可以结合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只画出一些要点,省略一些具体的过程。

3.专题法,即学生自己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横或纵的角度,深入探讨某一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对《西游记》的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如宗教说、哲理说、游戏说、政治说、励志说、成长说等;也可以对《西游记》想象的艺术进行专题探究。当然,除了从主题、艺术等大角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小专题的探究,诸如坐骑研究、生肖研究、姓名研究、漏洞研究等。

4.创演法,即个人或小组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创演的形式进行分享,诸如小品、相声、话剧、配音秀、辩论会、专题演讲、故事新编等。唐僧师徒的经历既惊险又曲折,你可以选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分析其结构模式,然后大胆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

5.启示法,即探寻文学作品所能赋予的时代新义。有人说,《西游记》是一本一生至少需要读两遍的书。用一生去读《西游记》,你可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人生。比如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少年时代读到的是叛逆的悟空,青年时代读到的是戴上了金箍的悟空,中年时代读到的是要和心中的假悟空决裂的悟空,老年时代读到的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悟空。《西游记》这部作品的精髓在于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人生启示,如反封建精神、团队精神、自我追求、自我超越等。

总之,初中时期的阅读将会为你今后重读打好基础。在这个时段,你只管去熟悉那些有趣的情节和人物就好。

好句摘抄

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2.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3.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4.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主题探究

1.团队往往会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能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请结合《西游记》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

2.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唯诚,伏怪以力”的感悟。请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示例:在《西游记》中,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最终徒弟们合力救下师父,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2.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靠一片诚心才可取得真经,收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唐僧没有法力,经常被妖魔鬼怪抓走,只能靠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用法力营救他。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唐僧从未退缩,可见他取经的诚心。而徒弟们的心却没有那么坚定,例如“四圣试禅心”时,猪八戒贪图富贵;“三打白骨精”之后,悟空离开取经队伍。若是没有唐僧,恐怕这一行人难以取得真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