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虞卫华
强调对学情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对学情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毕竟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任何的教学效果都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教学活动当中,问题设置的重要依据就是学情,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设置相关的问题,一般包括课前预设的问题和课堂上临时提出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基于学情的问题设置策略。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问题设置
杜威說:“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匮乏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实际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匮乏而导致的学习障碍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讲解和训练都难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对此,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能够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以及有助于学生跨越这种障碍的问题,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设置问题要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
设置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的问题是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设置此类问题需要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与学生的深入研究,只有能够及时预测到这种学习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要找准切入点,其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贴合,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学生就不理解:百草园没什么好玩的,“我”却觉得那是我们的乐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学生没能唤醒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就无法将自己置身于课文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的问题是:你还记得自己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事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小时候难忘的经历。在讲述和交流中,学生的童年记忆被唤醒,与此同时,同学之间的对童年经历的交流丰富了各自的生活经验。学生逐渐懂得,童年的乐趣并不一定取决于环境本身,而是取决于当时的心态。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了。
另一方面,设置问题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
如果说上文所说的交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话,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解决教学难点了,这也是设置问题的终极目的。在上一个课例中,教师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童年记忆并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乐园”的涵义。这个知识点就会得到解决,那么接下来的难点是:百草园是乐趣无穷的,那么三味书屋有没有乐趣呢?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设置下一个问题,并与前一个问题形成链接,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我设置的问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的还是乏味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甚至形成了辩论的形势。辩论结束,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有了更为明确而全面的认识。
二、基于知识结构的问题设置
初中生的知识结构有其独特之处。问题的设置应该以对初中生知识结构的了解和研究为前提,这样,问题就会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方面,设置问题要开展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与调查。
初中生的学习经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的特征。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查和研究。这种特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结构的共性,一种是知识结构的个性。前者主要是指初中生的总体特征,例如语文学习就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由少到多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课文,很多学生都读过甚至背过,他们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对此类知识有了哪些了解,已有的知识是什么,模糊的是什么?不懂的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调查和研究。后者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同一个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有的学生一无所知,有的学生模棱两可,有的学生自己学过。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问题就要兼顾多种情况,既是针对共性而设计,又要兼顾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认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发挥问题的作用。
另一方面,设置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成人的指导与帮助下可能的问题解决水准与在自主活动中可能的问题解决水准之间的落差,可以界定为‘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水准应该在哪里?以往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问题过难,学生解决问题过于吃力,导致学生消极应付,体会不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另一种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也无需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的问题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并不一定是如何来讲解,而是学生学习此项内容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据此设计相关的问题。
三、基于学习情况的问题设置
如果说前两点是对问题设置的静态研究,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对问题设置的动态研究。或者可以说,前面两点预测起来比较容易,而这一点则相对较难。我们所说的“学习情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或者称之为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置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设置问题要判断“情况”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有些情况是无用的,仅仅是意外而已;有些情况则是有价值的,或者可以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来发掘其教学价值。这实质上考验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智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判断,如果判断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大,就要在不影响教学活动的情况下直接忽略;如果判断出有价值,那么就要考虑临时设置的问题了。
其次,设置问题要针对教学难点。
判断出了情况的价值,那么如何据此设置问题呢?无论教师设置何种问题,其方向应该是确定的,那就是要解决教学难点。实际上,课堂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教学难点而设计的,这种情况下的问题更是如此。具体而言,教师要将意外情况与教学难点相结合,并通过问题让学生聚焦教学难点。
最后,设置问题要导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何种意外情况,无论意外情况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何种作用,教师设置问题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将学习活动导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牢记的,问题的导向正是体现在这里。简言之,课堂上发生情况,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并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驶向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设置问题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问题设置的形式也是趋于多元的,但是其目的在于唤醒和诱发,在于梳理和导引。“通过‘提问,可以诱发每一个儿童的思考,诱发集体的思考,借以提升教学效果。”这是问题的源头所在,也是问题的终极旨归。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初中专项重点资助课题“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课堂问题链设计研究”(课题编号:E-a/2018/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